1、培养孩子选择的能力“儿子,暑假咱们去哪儿旅游呢?去云台山还是少林寺?”“你们定吧,去哪儿都行!”“你们老师不是说让你们自己选,回来还要让你们写游记吗?”“哎呀,过去不都是你们选的吗?我也不知道怎么选啊?”听到这段对话,家长心里会想,这孩子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拿不定主意呢?不过,孩子没有选择的意识和能力,是不是跟父母也有关呢?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觉得孩子没办法作决定,一直都替孩子作决定。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什么都不用操心,只需要吃现成的”心态。孩子的成长之路上,充满了要作选择的时刻。选择说小则小,比如买什么玩具;选择说大则大,比如要选择什么专业等。没有选择能力的孩子,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呢?
2、所以必须逐步培养孩子选择的能力。就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教授,给出了家长以下建议。“五要”:一要教孩子养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二要把选择权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三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多指导,少批评;四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让他自己去试;五要信任孩子,信任比惩罚更能够激起责任心。“五不要”:一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他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二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让人进步的学习过程;三不要说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说教,他可能失去判断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说教,他可能叛逆或不信任你;四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办代替,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五不要过多插手孩子的事,剥夺孩子的选择权。如果把孙
3、云晓教授提到的“五要”和“五不要”概括起来,那就是父母要放手。如何放手呢,来看看两位母亲的做法吧。放手,从小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全国十佳母亲、剑桥博士生夏杨的妈妈杨文女士在自己写的和儿子一起成长这本书中,这样谈到自己对于儿子选择能力的培养:在夏杨小时候,我们给他选玩具、买衣服时,都带着他去,让他自己选择。比如去买玩具,我会有意识地告诉他:“夏杨,你今天可以买两件玩具,价钱在30元之内。”然后,我就看他在那里为这个有条件的选择犹豫。一会儿他拿起一辆小汽车,一会儿又拿起一个变形金刚,翻来覆去好多次。其实,我是让他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一种心理品质,让他知道选择的同时就是在放弃,放弃之后自己是要承担后果的,
4、这种体验不是我用语言告诉他的,而是让他从小在多次的选择中感知的。妈妈从小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让夏杨在实践中,磨炼了意志,懂得了承担责任。放手放任,父母需要不断提醒孩子一位孩子的妈妈说:“孩子看到别人弹古筝时,不仅姿态漂亮而且弹出的曲子动听,就吵着要学古筝。轮到她自己学,才知道学古筝很辛苦,也产生了畏难心理。这时候我就坚决地告诉她,当初是你自己说要学的,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必须要坚持。”经过妈妈的提醒和鼓励,这个孩子小学毕业时,古筝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如果说孩子最初的选择只是一时兴起,作为家长就有必要提醒他们作出选择后应该承担哪些责任,让他们考虑清楚自己是否有承担的能力。如果作出了选择后,在过程中产
5、生了逃避情绪,家长需要及时提醒,敦促孩子做个能担当的人。勇于承担、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承担的品质也是第七届“书香班级”活动的主题。百年前梁启超先生就曾经说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爱孩子就给孩子选择的权利,爱孩子就给他承担的机会。九个学习好习惯全球畅销书心灵鸡汤的作者杰克坎菲尔德曾说过:“如果你希望出类拔萃,也希望生活方式与众不同,那么,你必须明白一点是你的习惯决定着你的未来。”的确,养成好习惯,才能拥有好未来。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家长需要着重培养他们哪些学习好习惯呢?好习惯之一提前预习的习惯预习可以有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
6、习。一般是对三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来说的。学期预习,是在发下新书后,孩子们对新书感到特别新鲜好奇的情况下进行,必须由父母来指导。针对课本(主要是英语、数学、语文)目录做一个大体的浏览。周预习,则需要孩子独立进行,需要特别细致。让孩子往后看书,哪些地方看不懂,就用彩笔特别标记出来。如果周预习特别细致,那么一般不需要进行日预习。如果周预习比较粗,或者没有进行周预习,则需要进行日预习,一般 20 分钟即可。 好习惯之二细心观察的习惯观察习惯的培养,首先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遇到新奇的事物,大人在孩子欢呼兴奋、兴趣盎然的时候,恰到好处提醒、引导他,仔细地观察细部,审视细节,不要只是笼统地看大概。
7、观察要从形状、声音、颜色、味道、数量等方面入手。引导孩子与相邻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比如看到鸭,就让他同鹅进行对比。其次,课堂的学习中同样需要细心观察。比如,让孩子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同时让孩子边观察边思考: 1. 你能找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吗?2.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形的高之间有什么关系?3.你能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其实,这些都是非常良好的观察训练。好习惯之三勤于动笔的习惯平时读自己的课外书时,让孩子拿一支笔,摆开一个本,让孩子边读边动笔。动笔,可以用是标注,用线段或者符号把他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标注出来。开始时可以先摘抄
8、,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要有选择,选择孩子特别感兴趣的片断。 之后,可以是批注,在自己的课外书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如“精彩”、“太妙了”、“不对”之类,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再往后,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哪怕非常粗略、非常简单,都要记录,假以时日,就养成习惯了。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开头时可以非常简单,几个字,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甚至符号,之后是一句话,再之后可以逐渐复杂,写成片断,甚至写成完整文章。关键是培养习惯。日记、随笔,仍然是以片断为主。好习惯之四质疑发问的习惯向老师质疑、发问。没有弄懂问
9、题时,不要得过且过,羞于开口,要善于发问,大胆地问。如果孩子平时有不敢问、不善问的缺失,就鼓励他去问,一旦有些问题是通过问询教师、同学得来的答案,父母要给予鼓励。给孩子讲一些著名人物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的生动故事,启发孩子大胆质疑、发问。 可以找一些书刊当中的错误,鼓励孩子找出它来。比如一些名人的书中有不少文字、语法、典故、常识方面的错误,引导孩子把它们找出来,给名人写封信,指出他们的错误。引导孩子仔细看电视、读报刊,找出他们在发音、用字方面的错误。一段时间后,提醒孩子,不要滥问一气,要深思熟虑,胸有成竹。 好习惯之五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家中常备一些工具书。设法调动孩子对工具书的兴趣,比如,讨论
10、一些让孩子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得不出答案时,不必去请教专家,到相关的工具书里查找。孩子就会对工具书的巨大威力感兴趣。许多工具书查阅方法都有所不同,要教给孩子基本的查阅方法。遇到问题时,先不要去问老师或者专家,先到工具书里去查找。如果家中有电脑,尽量安装一些工具书软件,如金山词霸、中国百科全书等。 好习惯之六背诵的习惯我们不赞成死记硬背,但是记诵确实是少年儿童在记忆的黄金时期的一个不可忽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英语,不一定细抠语法和句式等等,最好让孩子在读准音的前提下,把英文课文全文背诵过。这是许多英语专家的教诲,更是一个学英语的好习惯。对于中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中国古典诗文,让孩子尽量都记诵过。孩
11、子如果能够记诵大量的古典诗文,将会受益终身。这也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良好教学方法。对于一些常见常闻的历史典故、艺术故事,不必死死板板地去记,而是熟悉即可。一些常用的数学、物理、化学公式和数据,还是能够达到开口就能说得上来为好。当然用到时可以去查阅工具书,但如果是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的少年儿童力所能及,那么把一些常用公式、数据背过,储存在自己大脑中,不是受益终身吗? 好习惯之七仔细审题的习惯教给孩子读题时,声音轻,心情平静,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断句,逐字逐句、逐符号地读,边读边划。用着重号标出关键句子。能够让孩子复述出题意。好习惯之八定期复习整理的习惯每天晚上在做家庭作业前,将当天学过
12、的知识及时浏览一遍。学会运用表格来复习整理。每周末,及时将所有知识进行一次系统整理。运用表格的过程,实际就是重新消化知识,梳理成体系的过程。学会对着教材的目录、章节题目,进行回忆整理。目录、章节就是知识的提纲。复习整理不要超过半小时。 好习惯之九认真书写文字的习惯从最基本处着手,让孩子从刚开始学着写字时,就把每个字的笔画、笔顺写准确。让孩子学习一点书法,不是为了让他去参加书法比赛,而是让他懂得什么样的字,是漂亮、美观、大方的。给孩子买一些字贴。把大字贴挂在孩子的房间里。检查孩子作业、试卷时,不要只注意内容的对否,还要检查他们的字写得是否工整、漂亮。读书、看报时,不只注意欣赏书报文字的内容,还要
13、注意审视字体、书法是否美观,上街时,注意欣赏街市牌匾上漂亮的字。带孩子去参观书法展览。生活中,即使写一个留言条,字体也要工整,不能随意。父母要以身示范。开篇寄语:“我将孩子送进学校,就是将孩子交给了老师,随便你们打骂!”这句传统的跟老师“套瓷”的话,请您一定谨慎出口!它传达给老师的意思可能是,您对孩子的教育不够关心。临近开学家长可以做的:1.制订一张与学校生活同步的安排表,让孩子“倒时差”,杜绝睡懒觉和看电视无度;2.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有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3.倾听孩子对新学期的想法,形成学习的家庭气氛;4.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不要反复唠叨孩子的不足。初中,你好!您知道吗?“初中生
14、”和“小学生”的差别,可不仅仅是隔着一个暑假哦。有人说初一“不分上下”;有人说刚进初中,中考遥不可及,是放松的时候到了;更有人会觉得,进了重点中学犹如进了“保险箱”。可是实际上,就在初一,距离已经悄然拉开,因为初一知识简单,很多考试优秀的同学忽略了“潜伏”下来的问题。以数学为例,初一数学知识点多,要求比小学更高,能否做好小初衔接、适应初中学习,能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法,已经为三年后的中考埋下伏笔。孩子升入初中都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一起看看校讯通家庭教育彩信(六年级)邀请信阳七中的余东芳老师为各位家长指点迷津:小升初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转折点,同时,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因此,在孩子迈进初中大门
15、之际,父母对孩子进行适时的引导将会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生活,赢在初中。步入新的环境,走进新的集体,面对陌生的面孔,这时要引导孩子接纳自己的老师,与同学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家长可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老师、同学,流露出自己对他们的欣赏,帮助孩子尽快地融入集体。初中学业加重,家长要鼓励孩子迎接挑战,充满斗志。帮助孩子适应初中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习惯的培养主要包括培养有序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生学习的时间比较长,学习负担重,为保证孩子有充沛的精力,家长要让孩子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适当的锻炼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要让孩子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教会孩子学习无异于给了孩子在无
16、涯学海中遨游的双桨。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的习惯、专注听讲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整理错题的习惯等。尤其是专注听讲,它可以让孩子事半功倍。课堂上听讲要抓住要点,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会做笔记。建立错题库能帮助孩子深入思考,学会举一反三。为了解孩子听讲的情况,家长不妨让孩子在家当自己的小老师。另外,父母还要教会孩子善于利用零星的时间读书。最后,祝贺您的孩子进入初中,愿孩子们在新的学期每天都有新收获!小初衔接 重在习惯枝头的广玉兰花静谧地开了,犹如绽放的白莲。夏天就这样悄悄地来了,又一个学年要结束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也意味着小学生涯的结束。面对即将跨进的初中的大门和即将开始的初中生活,他们
17、心里有一份期待,也有着一份忐忑。由小学进入初中,这是一次转折,一次比较重要的转折。有不少学生小学时成绩相当,进入初中后却有了天壤之别。也听过不少家长抱怨叹息:“我家孩子小学时可优秀了”可是,好汉不提当年勇。更何况,小学时他们成绩上的差别真的不大。如何让孩子顺利完成这次转折,尽快适应初中的生活呢?我想最重要的就是习惯的培养。初中班主任最累的阶段恐怕要数七年级上学期。培养学生的习惯,规范学生的行为,提升学生的能力,这些需要老师花大力气。不过,由小学生到初中生的角色转变仅靠老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学生的主动调整,家长的积极配合。具体说来,学生有这些习惯需要养成:一、生活习惯1、按时作息。小学生
18、一般上午四节课,下午两节课。而初中生上午多了早读,下午是四节课。学生在校的时间长了,花在作业上的时间也多了。这就更需要学生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一般可以在9点或9点半休息,早上6点半起床。2、适当加强体育锻炼。要让孩子体魄更健壮,抵抗力更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让孩子有雄厚的资本去战斗。六年级的暑假相对轻松,不妨让孩子多打打篮球等。3、自己整理书包、收拾东西。一切井然有序可以帮助孩子节省不少时间,而且避免了手忙脚乱,丢三落四。二、学习习惯 1、读书的习惯。厚积才能薄发。要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在书香中成长。提倡孩子晨读,可背诵一些经典文段、诗词、名言警句等,以促进积累。也可大声地读一读英语,以
19、培养语感。要慢慢培养孩子读书时圈点勾画作批注的好习惯。2、认真书写的习惯。每天用心地练一页或半页字帖是有益的。3、复习的习惯。温故而知新。假期中不可一味地疯玩,看让孩子抽时间将小学所学的知识点梳理一下,形成知识树。以免在参加各中学组织的入学考试中丢盔弃甲,更避免了开学后知识脱节,跟不上趟。4、预习的习惯。有不少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让孩子在假期上“初中预科班”,将七年级上期的功课“囫囵吞枣”地学一遍,这样固然让孩子对初中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也有不少的弊端。我觉得最好让孩子自己预习,看看哪些能弄懂,哪些不明白,家长再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5、勤于思考的习惯。用力只能合格,用心才能优秀。处处留心皆学
20、问。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主动发问,积极探究。同时,鼓励孩子将这些发现、感悟记录下来。三天不读口生,三天不练手生。提倡孩子多练笔。6、专心致志的习惯。年龄越小的孩子注意力越容易转移。但并不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就能保持高度集中。现在有不少孩子注意力分散、不会听讲,导致了学习效率低。可以通过一些游戏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同时要有意培养孩子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情的做法。当然,这个假期也应该是劳逸结合的。家长不要制造过于紧张的气氛,让孩子觉得进入初中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积极准备,培养好的习惯,以阳光的心态走进初中,也许孩子会发现这新的旅程虽然辛苦,但也不失挑战与愉快。一、做人的习惯 第1种
21、习惯 诚信 第2种习惯 礼貌 第3种习惯 爱心 第4种习惯 乐观 第5种习惯 理财 第6种习惯 自信 第7种习惯 坚强 第8种习惯 谦虚 第9种习惯 宽容 第10种习惯 责任心 二、做事的习惯 第11种习惯 做事有计划 第12种习惯 热爱劳动 第13种习惯 珍惜时间 第14种习惯 自主选择 第15种习惯 自我反省 第16种习惯 自我管理 第17种习惯 抵抗挫折 三、学习的习惯 第18种习惯 耐心 第19种习惯专注第20种习惯 观察 第21种习惯记忆第22种习惯 思考 第23种习惯 想像 第24种习惯 创造 第25种习惯 勤奋 第26种习惯 预习 第27种习惯 复习 第28种习惯 阅读 第29种
22、习惯 质疑 第30种习惯 自我激励 四、交往的习惯 第31种习惯 与他人交往 第32种习惯 倾听他人 第33种习惯 与他人分享 第34种习惯 与他人合作 第35种习惯 幽默 第36种习惯 感恩他人 走进青春期的孩子孩子进入青春期你是不是发现孩子不再像以前一样听话了,不再把所有的秘密都告诉我们了;孩子开始写秘密日记了;他时常会拿着小镜子找来找去,开始关注自己的外形和穿着了,爱干净了。从孩子的口中,我们听到了:“我们同学都是这样说的。”“人家都是这样穿衣服的。”“什么都不懂,懒得跟你说。”“你不明白的。”这些语言和这些行为都代表着孩子青春期了。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在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20岁
23、之前是对父母的轻视期,3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理解期,4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深爱期,直到50岁才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10岁到20岁之间是代际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有人说:“1217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让父母衰老二十岁!”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孩子是最让父母操心、担心和伤脑筋的。有家长说:“我几次都被孩子气哭,长这么大也没有受过这样的委屈、这样的难为,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真的不知如何是好!打不得,骂不得,哭不得,笑不得”了解青春期的孩子,调整我们的教育方法,是应对青春期孩子唯一的路。青春期的孩子像一个锋芒毕露的刺猬,好像看什么都不顺眼,都要发飙一样;是一个孤独无助的小大人,想独立却又能令不足,孤独地生活在
24、自己的小世界中;他有着期待万众瞩目的明星心理,期待每个人的关注和赞美,也会特别注重自己的外形和任何细节。一、锋芒毕露的小刺猬这个时期的孩子牢骚满腹;目中无人,挑战各项规则;爱争辩。他们就是通过这些行为,在向我们宣告:我青春期了,我有自己的想法、看法了,请尊重我,别惹我!面对抱怨的孩子:以柔克刚今天放学的时候,和儿子同路,我一眼就看出这个家伙的神情不对劲。这个乐天派脸上笼罩着阴云,眉头也皱着。“怎么了?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我问。“体育课烦人!”儿子气呼呼地说。“咦?体育课是你的最爱啊!怎么招你烦了?”我笑着问。“总是跑步,累死人了!前面的代金鹏跑得慢死了!回班的时候,门长又半天不开门。烦死了!
25、”儿子一股脑地说。似乎他一下子成了这世上最倒霉的人。此时,如果是你,该怎么回应孩子的话?要知道孩子常常只是表述出自己当下的心情,但是背后的原因是不愿意说,或自己一时不到的。说生气不一定是生当下的气。我知道一定不是烦体育课,说不定是心里窝着一团莫名之火。“是不是本来心里就烦啊?”我问。“恩。”儿子沉着脸哼了一声。“要学会淡定嘛!”我开玩笑地说,“而且,凡事你换个角度看,坏事就变成了好事。你想,你需要加强锻炼,可又没时间,体育课跑步正好可以弥补啊!昨天我们一起跑步的时候,你不还念叨着中考体育要拿满分嘛!”有家长会说,对孩子讲道理不听。其实不是不听,而是讲道理的前提是理解,不理解的道理只会换来孩子的
26、反感和叛逆。抱怨、不屑的言语只是他们在表达自己对事儿、对人的看法,只是还有待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我们需要等待。慢慢长大的孩子一定会遭遇青春期,慢慢变老的我们一定会和青春期的孩子“过招”,当孩子怒火燃烧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切忌火上浇油,我们可以运用的一种方法叫以柔克刚。帮孩子平稳地度过青春期,需要家长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淡化叛逆,避其锋芒,以退为进。面对争吵中的孩子:淡定在我们小区遇到了这样的一家三口:刚给孩子买了一个溜溜球,不到一天就坏了,看着孩子无辜的表情,又买了一个,可是没玩儿多久又有了些小毛病。孩子又想买。说:“第一个是因为坏了才买第二个的,可是它也有毛病了,我玩起来没意思。又不贵,真小
27、气!”那小子还强词夺理。爸爸说到“关键是这个没坏,照样能玩。再不贵,也是要花钱的,爸爸妈妈的钱又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你这孩子怎么一点不懂得大人的辛苦?”听到爸爸妈妈一起责备他,那小子上劲儿了,正好之前我们谈到让他回到家先去理发,他便大声嚷嚷着:“不买就不买吧,我也不理发了,理发也得花钱。”“理发是必须的,买悠悠球又不是必须的。理发我们给你掏钱,再买一个就不行。”爸爸也上劲儿了。“反正理发就得花钱,反正我不理发。”那小子梗着脖子,扔下来一句话,便飞快地骑着车到前头去了。爸爸说:“这小子现在怎么这样,我说一句他顶一句,真气死我了。不行,到家一定让他去理发,抓也要把他抓过去。”接下来会在怎样呢?大家
28、猜一猜。淡定到了家门口,那小子正在门口等着。他也不看我们,哼着歌儿,仰着头看着天上。妈妈见这场景,忙让爸爸先回去,走到孩子身边,掏出十元钱:“现在理发是多少钱来着?五元钱够吗?记得还给阿姨说,让她给你理短点,前面留一点。别把小帅哥弄丑了。”他愣了一下,大概没想到妈妈这样开门见山,心平气和,以为还得再唠叨几句呢。犹豫了一下,他接过钱,小声说:“够了。那我去理发了啊。”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瓦解了他心中的怒火,缓和了气氛,给了彼此一个台阶下。本以为还得在理发这个事情上争执,但现在看来,矛盾已经悄然消失了。那个不会睡眠的悠悠球仍旧在他的手上升起,落下,陪伴着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快乐的日子。挑战规则的孩子:
29、五步化解法除了语言上的出言不逊外,行为上也出现了叛逆,他高举着“我青春期了,我要”的大旗,开始挑战以前的各种规则和要求。明明规定的是8:30之前回家,但是最近孩子总是频频违规,少则9点,多则10点多。面对这样的孩子,你会怎样做?以后你必须按时回来,否则怎么总是这么晚回来,像话吗?类似的话,只会激怒孩子,他已经不是能被恐吓住的年纪了,我们要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我们可以采取五个步骤来沟通:1)倾听、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2)分享自己的感受;3)一起“脑力激荡”,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方法写下来,或记下来;5)确定彼此都同意的做法。这个时期的孩子,最需要的教育方法是讨论式、反思性的,我们以为的命令
30、和要求已经不起作用了。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契约法:广广的妈妈一直希望自己的儿子比同龄人优秀,因此,在教育孩子方面,她总是非常用心。孩子的学习、与同学的关系、甚至日常饮食作息都是她经常“唠叨”的话题。广广说,他很努力地学习,希望妈妈满意,本来在学校学习一天已经很紧张了,回家还要应付妈妈没完没了的问题,他特别无奈。于是,新学期开学没几天,聪明的广广就主动和妈妈谈起了“约定”。一次,当妈妈又在吃饭时说些老生常谈的话题时,广广把筷子一放,站起来郑重地说:“妈妈,咱们签份合同吧!”合同是这样的:1.以后妈妈不在吃饭时间问广广的学习情况;作业不会时,妈妈不许发脾气,不许敲桌子,要耐心讲解;周末给广广放松时
31、间,不能硬性规定必须9点睡觉。2.广广要主动跟妈妈谈心,不乱花钱,不瞒着妈妈做事情,每天洗自己的碗,叠自己的被子。3.合同有效期:本学期。母子俩都签了字,然后按照协议行事,很快母子关系消除了紧张。妈妈再也不在吃饭时间问个不停,广广的变化也很明显:不乱花钱买玩具,按时写作业,还承担了全家的扫地任务。其实,“契约教育法”的秘诀就在于:孩子的行为一旦约定俗成,家长就不用三令五申,照章考核孩子的行为就行了。它可以帮助孩子自我观察,建立良好行为,父母省去了许多说教,亲子之间的情绪冲突大大减少,孩子也会因此学会自主管理。以柔克刚、沟通五步法,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需要父母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32、在气头上的父母,怎么会有能力、有智慧运用良好的方法呢?“五分钟后再继续谈”。面对孩子的事情,给自己留五分钟的冷静时间,冷静下来,你会发现其实没什么大不了。孩子走进青春期,需要父母用耳朵、用心去倾听孩子,理解孩子。二、孤独无助的小大人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于是总想一夜之间成熟起来。面对父母的关心不再像过去那样感觉暖融融的,反而觉得唠叨刺耳;老师呢,在他们心中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威信;就连平时挺要好的同学,也不愿意说心里话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大人了,说出来会被笑话,自己一肚子的心事,不知道该和谁说。总会经常感叹:“没人理解我!”“我好孤独!”儿童时期的孩子是无话不谈的,像个透明人;成人呢,会选择性的分
33、享自己的感受、看法、秘密,对爱人、朋友、同事可能分享的都不同。从不会选择到知道什么样的事情和秘密跟什么样的人说,是需要过程的。而青春期就是逐渐形成这个过程,他要先学会不说,然后才是有选择的说,在这个阶段的孤独和压力,不是家长几句“你说给我听”,就了事儿的。所以家长们在孩子的这个阶段要引导孩子排解内心里的孤独。化解心理压力、孤独有妙法心理暗示法:我到现在,还时常用这种方式进行放松:比如:通过想象,“蓝天白云下,我坐在平坦的草地上”“我舒适地泡在浴缸里,听着优美的音乐”“和爸爸一起躺在房顶数星星”等,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放松、休息,恢复精力。分解法:把生活中的压力与孤独罗列出来,一、二、三、四一旦写出
34、来以后,就会惊奇地发现,只要你“个个击破”,这些所谓的压力与孤独,便可以逐渐化解。想哭就哭:医学心理学家认为,哭能缓解压力与孤独。心理学家曾给一些成年人测验血压,然后按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编成两组,分别询问他们是否哭泣过,结果87%血压正常的人都说他们偶尔有过哭泣,而那些高血压患者却大多数说从不哭泣。由此看来,让人把情感通过适当的方式宣泄出来要比深深埋在心里有益得多。一读解千愁:在书的世界遨游时,一切忧愁、孤独与悲伤便付诸脑后,烟消云散。读书可以使人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变得心胸开阔,气量豁达,不惧压力与孤独。在孤独的日子里,日记更是孩子们的最爱,他们爱是有自己的小秘密,但是作为家长的我们又期待知道孩子
35、最近的境况,在无法通过交流获取的时候,我们找到了曲线救国的道路,看看孩子的日记。这一行为的危险系数非常高,10级标准的话,偷看孩子的日记就是9.5级。有些家长认为看孩子日记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有些家长明知道不好,心里认为不会被孩子发现。可是如果一旦被孩子发现,家长在孩子心中的信誉度就会直线下降,再想建立彼此的信任就相当的难。其实,我们看日记,无外乎就是想了解孩子,担心他而已。校讯通博客中有位家长就做的很好:她的女儿有写日记的习惯,每次写日记时都神神秘秘的不想被家长看到,写完日记就马上把日记本藏起来。作为妈妈,她虽然想了解女儿的内心,可是她却从来没有去翻看过女儿的日记本。有一天,她的女儿很惊奇地问
36、她:“妈妈,你怎么从来都没有去翻过我的日记本啊?我们班好多同学都说自己的爸妈经常偷看他们的日记呢。但是我感觉你一次也没有去翻找过我的日记本。”这位妈妈笑着对女儿说:“你开始写日记说明你长大了,开始有自己的小秘密了,妈妈很替你高兴。但是日记本是你的物品,里面会记录你的隐私,即便是妈妈,我也要尊重你的隐私权啊!所以妈妈不偷看你的小秘密。但是你如果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或是很难解决的事情,妈妈希望你可以告诉我,然后我们一起来解决,好吗?”女儿听后幸福地说:“我妈妈真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家长尊重孩子了,孩子自然也会同样尊重家长。您如果放手向孩子敞开怀抱了,孩子可能同样会以拥抱待您。如果您在孩子的成长
37、中前怕狼后怕虎,始终不给孩子以自由,这样不仅会让孩子错失很多自我成长的机会,还会让孩子觉得家长始终是风筝后面的那根绳子,不管自己飞得多高多远,随时都有被家长扯回来的可能。如果想真正走进孩子内心,我们还需要了解孩子的兴趣和喜怒哀乐。任何顺畅的沟通都是以互相理解为基础的,如果我们对于孩子的喜好、兴趣等都一无所知,很容易会造成与孩子沟通起来“话不投机”的情况。遵守“四个至少”原则:至少读几本孩子爱读的书、至少了解几位孩子喜爱的明星、至少看几部青少年之间流行的影视剧,至少会一两种孩子喜欢的运动项目。除此之外,会一些电脑操作、知道时事新闻、流行元素等,都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孩子。三、我是万众瞩目的明星你是不
38、是发现孩子突然爱打扮了,爱臭美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有着期待万众瞩目的明星心理,期待每个人的关注和赞美,也会特别注重自己的外形和任何细节。孩子最近变得爱漂亮了,总霸占着镜子不放,摆弄头发、摆各种Pose;不再喜欢妈妈带他去剪头发,不再喜欢可爱的小萝卜头;漂亮的卡子和装饰品,成了女儿的最爱孩子在外表上的标新立异,是在告诉大家我是这样的,我是漂亮的帅气的,我是与众不同的,是寻找自我的过程,是在建立自己的审美标准。通常,父母会忧心,不知道孩子心里头在想什么?担心他们行为偏差或有更出格的状况出现,也怕孩子崇尚名牌乱花钱,更担心他们的安全。如果我们批判孩子的审美观点,孩子会有:你不懂,你不了解的感受,从而
39、排斥父母。父母要阅读一些流行信息,或利用机会教育,如:跟孩子外出在地铁或路上,看到穿露臀的低腰裤,跟孩子讨论:“你如何看待穿着暴露的女孩子?”“女孩子如果穿着暴露的衣服走在大街上,你感觉如何?”“你认为这样好看吗?”“你喜欢这样穿吗?”“这样露给别人看,想证明什么?”引导孩子思考。家长要多听孩子的想法,帮他们整理思绪。毕竟,孩子唯有感觉到有必要,然后才会改变。同时,在建立孩子审美标准的时候,还要让孩子把关注点从外在美转移到内在美的修炼上。还孩子一起看电视的时候,评价谁最美?和孩子一起评价周边的人等,在这个过程中,给孩子传递我们要注重外边,但是内心的美才是最重要的。青春期的孩子就是一股能力源,想
40、独立做事的能量;更加渴望平等的能量;想自作主张的能量。如果我们没有给予疏导的渠道,孩子就会自己创造条件来释放和展示这些能量。平时:要给孩子发言权、时间支配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发言权,“考不上大学就去扫马路”“不好好学习,整天就知道做些无用的事情”等话语,不少家长都对孩子说过,虽然是为了孩子好,但他们的耳朵已经长茧,叛逆期的他们对这些话可以说是“百毒不侵”了。这时家长应少说多听,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为何要那么做。时间支配权,这个时期的孩子渴望拥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长不要自作主张,将孩子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排得满满的,要将时间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对安排的不合理处,家长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
41、千万不要全盘否定孩子。表决权,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买房之类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体会到被尊重和被当做成人的自豪感。家庭中这种民主氛围,能进一步“拉拢”孩子向父母靠近。当孩子小心翼翼地向你征求意见时,你不妨放开权力说一声:“这件事由你自己做主,妈妈相信你一定会做好的。”或:“我只提示你这两点,其他的事你自己决定。”相信孩子一定会为你的话感到满心欢喜。推荐: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收录了龙应台妈妈和儿子安德烈相互写给对方三十多封书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
42、者,为读者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孩子踏入青春叛逆期,父母们通常会投诉孩子“很坏不听话”,很难与孩子沟通,其实孩子真的坏吗?真的无法和孩子沟通吗?相信新加坡影片小孩不笨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视角。青春期孩子?!沟通也容易家长留言:我儿子今年10岁了,学习习惯一年不如一年,现在就表现逆反,讨厌听家长命令,但是他不主动学习、起床,我能不说吗?软硬方法都用过,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慧老师答疑】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理论,青春期的孩子一般是指初中阶段的孩子,年龄跨度大概是从11、12岁到14、15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营养水平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小学高年
43、级的孩子开始提前进入青春期,表现出青春期早期的一些特点,如叛逆、情绪化等。像这位家长描述的问题,就是青春期孩子的典型表现。其实要想教育好青春期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做足功课,充分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同时掌握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法宝良好的亲子沟通。只有保证良好、有效的亲子沟通渠道,家长的教育青春期的孩子才可能听进去,这样才能取得教育效果。青春期孩子身体会快速发育,一定程度上让他们产生成人感,但他们的心理发展则相对缓慢,处于半成熟状态,这种成人感和半成熟感的状态造成青春期心理活动有以下几大特点。1.心理活动的矛盾性(1)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他们由于独立意识,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成人,有自
44、己的独立自主的决定权;事实上,在面对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他们仍希望得到成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2)成就感与挫折感交替青春期的孩子想要表现成人式的果敢和能干,所以在获得成功时会感受到超越一般的优越感和成就感,但如果遇到失利或失败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挫折感。所以青春期的孩子常常因为一点小成就有巨大的成就感,而一点小不顺就会引起他们的挫折感,经常发生成就感与挫折感交替的现象。(3)封闭性和开放性青春期的孩子一方面由于成人感和独立自主意识不愿将内心世界向外袒露,尤其是向成人,因为他们常常觉得成人不理解他们,对成人不满或不信任。但同时,这个阶段儿童往往有诸多苦恼,很希望与他人交流、沟通,往往
45、是对同龄朋友敞开心扉,并逐渐形成思想、感情上合群的躯体。许多一生的好朋友就是这个时候建立的或加强的友谊。2.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1)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明显提高了,他们对自我的关注度很高,主要表现在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通过对自己的能力和在群体中社会地位以及自尊等情感的认识进行自我的评价。除此之外,他们还高度关注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他们把自己想象为“独特的我”,把周围人视为“假象的观众”,似乎这些“观众”随时随地都在关注、观察着这一“独特的自己”。他们常常进行主观地自我欣赏,或自卑地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这种过分夸大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46、的现象是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自我中心倾向。(2)进入“第二反抗期”,表现出青春期的叛逆现象。这种叛逆现象表现形式比较多,比如与家长顶嘴、家长指东偏要往西、不与家长交流,将自己反锁在屋子里、听不进去家长的说教、对家长的观点和教育置之不理等等。(3)情绪变化特点青春期少年的情绪可用“疾风暴雨”来形容,有时情绪高涨,热情洋溢,有时又会消极低沉,孤独压抑。青春期的孩子会为自己发脾气或是令父母生气、难过感到后悔,但乱发脾气的情况还是会反复发生。这主要是因为烦恼和激情都是他们自己难以控制的。这也提醒我们的家长要善于体谅孩子的情绪状态,体谅他们的困境,不要“硬碰硬”,要善于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度过成长阶段中的
47、难关。由于第二性征和性机能的发育,青春期的孩子还可能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和对异性的渴望。这也是家长们常常担心的现象早恋存在的客观原因。环境和舆论会使得这种朦胧的好奇心被压抑住,使青春期孩子往往处于莫名的烦躁和不安中。这个问题的解决更需要家长们耐心地了解孩子,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成长。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特点之后,细心的家长会发现,青春期的孩子看似倔强,其实内心脆弱、敏感;看似对父母的教诲无所谓,其实很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所以家长们一定要与青春期的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沟通,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到底该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呢?建议家长们这样做:(1)寻找合适的沟通时间:合适的时间就是全家人都觉得轻松愉快的时间,尤其是在和孩子关系比较亲密、气氛比较轻松的情况下,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出发,用闲聊的语气,开始和孩子交流。比如,一位博友这样说:“我会和孩子一起关注他喜欢的东西,以便与他有共同话题和沟通基础。SHE的歌曲我会唱几首,超女我和他共同看,一起评论。能想象我和孩子一起争夺麦克风或合唱流行歌曲时的情景吗?好过瘾,好快乐!孩子也十分开心!”(2)相信孩子的判断力:有些父母经常对孩子的意见和判断给以无情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