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灵宝市第一小学 三 年级 语文 学科教案设计课题老北京的春节主备人尚丽萍复备人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2、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时间。练习找出段落中心句。教学重难点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时间。练习找出段落中心句。教学设计复备一、导入新课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谣:(课件出示)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2、;大年初一扭一扭。孩子们你们喜欢这首歌谣吗?这首歌谣让你想到了什么?(想到了过大年,穿新衣,走亲戚、放鞭炮、贴春联、吃饺子)过年是我们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这首童谣写的是春节,不过,这是五十多年前北京街头流行的一首童谣,今天就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老北京,去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里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老北京的春节。齐读两遍二、预习检测1、出示词语 我会读: 规矩 守岁 拜年 高潮 预示 除夕 色如翡翠 色味双美 通宵灯火 彻夜不绝 吉祥 截然不同 明月当空 张灯结彩 灯火通明 2、火眼金睛:泡 炮 拜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说说课文
3、主要写的是什么?三、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2、学习围绕中心句仿写一段话。四、引导自学(一)、出示自学提示: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老舍先生向我们介绍了老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用笔圈出来。说出“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2、你印象深刻的是哪一天?说说理由。(二)、小组交流:温馨提示:春节开始的时间是( )高潮是( )结束是( )“开始”腊月初“高潮”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正月十九我印象最深的一天是( )因为( )。(三)全班交流要点:A、交流除夕一段:体味除夕的热闹。(课件出示)“集体朗读,把这万家团圆的热闹气氛朗读出来。
4、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画出这个句子。这段话的结构是( )分组读句子,每组读一句。我们这里的春节也很热闹,同桌互相说一说。小小模仿秀:我们这里的春节可真热闹。B、正月初一1、体会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截然不同,感受人们的悠闲、快乐。2、说说人们是怎样拜年的如:虽然还在拜年,但是方式有很多创新,现在我们可以用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和电子贺卡,发短信,网聊的方式给远方的亲友拜年。师:尽管拜年的方式
5、不同,但是人们拜年时那美好的祝愿,热切的祝福都是一样的。C、元宵节 过渡: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还有谁也喜欢元宵这一天?谁想读一读这一段?出示句子,指名读 元宵一上市,春节的高潮就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是玻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纸灯、有的灯里面还有叮咚作响的小铃铛呢除了看灯,人们还会吃元宵,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1)为什么元宵节是高潮?(2)配乐欣赏图片,感受元宵节的热闹气氛。(3)有感情的诵读。男女生分读。
6、小结:元宵节真是一个有声有色、热闹非凡的光亮世界。掌声送给自己。(四)总结课文老舍先生像我们介绍了北京独特的民风民俗,字里行间弥漫着浓浓的年味。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京的春节真是一个是一个热闹的节日。是一个喜庆的节日。是一个团圆的节日。是一个祥和的节日。是一个隆重的节日。老师把老舍先生的这篇课文编成了一首童谣,一起读一读。(出示童谣)老北京,过春节,腊月初旬就开忙。腊八粥,家家熬。腊八蒜,色味美。二十三,糖瓜粘,家家户户过小年。除夕夜,真热闹,做菜贴联放鞭炮。年初一,拜年忙,大人小孩逛庙会。正月十五闹元宵,张灯结彩喜洋洋。正月十九年一过,大家做事又照常。师生在喜洋洋的乐曲声中拍手读,抽生读)(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1、其他国家是怎样过春节呢?把你收集的资料和大家交流一下,出示课件。2、阅读过年。板书设计: 老北京的春节开始:腊八、腊月十九、除夕、初一 繁忙、喜悦 高潮:元宵节(正月十五) 热闹、喜气 结束: 正月十九 忙碌教学反思:备课要求:1、标题统一为黑体小三加粗2、表格内字体统一为宋体小四3、教案统一双面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