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杨礼赞【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线索,理清思路。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 目标1、2【教学难点】 目标2【教学工具】录音机【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等常识。2、学习课文朗读。3、理清线索与思路。4、分析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与特点。【教学重点】目标3、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查阅资料,了解常识。1、学生自主查阅。2、班级交流,提炼关键信息:(1)作者茅盾,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2)本文是散文,题目表达了尊敬和赞美。三、朗读课文。1、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2、放录音,感受
2、朗读的感情。3、指名朗读,评点效果。四、整体感知,理清线索与思路。1、小组讨论:(1)课文的线索是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2)把课文分为五部分并归纳大意。2、班级交流,明确结论:(1)线索是白杨树的不平凡。(2)各部分大意:第一部分:点明白杨树的不平凡。第二部分: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显示白杨树的不平凡。第三部分: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揭示白杨树的不平凡。第四部分: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第五部分:对比,否定楠木,赞美白杨树。五、分析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和形象。1、小组再次讨论:(1)哪些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采用什么顺序描写?有何作用?(2)作者的感受如何
3、?(3)哪些是写白杨树的外形?哪些是性格品质?2、班级交流,明确结论:(1)总分总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2)先抑后扬。(3)外形:力争上游(干、枝、叶、皮) 性格:倔强挺立 不折不挠【布置作业】背诵第7节。白杨树力争上游外形:性格倔强挺立不折不挠干枝叶皮【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理解排比和反问句。【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确目标。二、赏析第7、8节。1、指名朗读。2、抽查背诵。3、小组讨论:(1)把第7节分为两层,怎么分较好?为什么?(2)第7节中哪里用了对比和先抑后扬的写法?(3)第7节中的排比句是如何安排的?把各句反问改为陈述句。(4)概括白杨树的象征意义。(5)为何说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4、班级交流,明确结论:(1)(2)第一层是赞美白杨树是树中伟丈夫,第一层用了对比和先抑后扬的写法。(3)排比句是逐层加深的。第一个反问是肯定的反问,表达否定的意思;第二、三、四个是否定的反问,表达肯定的意思。(4)白杨树象征了西北抗日军民。三、拓展迁移。用象征手法写段话,话题是“颂烛”。【布置作业】完成新攻略自主练习与检测上的白杨礼赞的题目。【板书设计】白杨树象征那种精神和意志象征守卫家乡的哨兵象征北方的农民西北抗日军民【教学反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