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余杭区育才实验小学 卢涛教材分析伯牙绝弦叙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与钟子期生为知己,后钟子期病死,伯牙摔琴断弦,从此不再弹琴。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广为流传。学情分析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但从文字上看,又是比较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属于学生易于接受的一篇文章。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因为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2.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意思,感受伯牙和子期的真挚友情。3.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重点难
2、点重点: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读懂课文,感受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友情。难点:读懂课文,体会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知音情怀。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课文、高山流水等背景音乐。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课时:1课时课前交流:今天,我们来玩个对词游戏,看谁反应快,用ABCC的形式一导入1.有一个故事千古传颂,流传至今,它就是齐读课题。强调“弦”的读音。2.理解题目。二读通课文1.范读2.学生自由读3.指导朗读句子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谓世再无知音。4.齐读全文三.读懂课文(课件出示文言文学习方法:1.借助注释,理解字词2.适当变通,连词成句)1.现在请你用这
3、些方法,试着读懂课文的意思,。学生自学2-3分钟,老师巡视2.生讲故事,及时补充。四、读好课文1.读第一句A.生读B.这里的“善“是什么意思?2.读2、3句A文中的哪些句子具体写了“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呢?读一读,画一画,抓住重点词语用心体会。B.指导读高山C指导读流水D指导善哉3.齐读前四句4.伯牙所念,除了高山流水还可能会有什么?展开想象,填空: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善哉 , 兮若 !”5.资料补充2700年前的春秋时期,享受起音乐的只是那些达官贵人,可谓是“此曲只是宫廷有,民间难得几回闻。”而能欣赏高雅音乐的人则少之又少。瑶琴大师伯牙师从成连学艺三年,又亲临蓬莱受大海熏陶后琴艺大增。可高超的琴技却无人能懂,伯牙内心是多么痛苦与孤独啊?知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中秋那天,伯牙乘船至汉江边上,与樵夫钟子期不期而遇,因琴结缘,成为知音!(指名学生读)6.再读前四句7.痛失知音 小练笔此时此刻,面对那冰冷的墓碑,天人相隔,再难相见,伯牙会对着子期说: 8.同学们,假如时光能够倒流,子期再临终之前还能再见俞伯牙一面,他最想对伯牙说什么呢?五、总结全文 板书: 伯牙绝弦 伯牙(所念) 子期(必得之) 珍惜 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