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蝉》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75952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蝉》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蝉》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蝉》教学设计 郑小芸 一、 教学目标 1.提高朗读能力,在读准字音的同时要能读出感情; 2.了解由抑到扬的写作手法以及培养由事物引发哲思的能力; 3.体会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活着的情感,树立对动物追求自身生命意义的理解和尊重。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由抑到扬的写作手法的掌握 难点: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教法:提问法、引导法 学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课前让学生收集关于蝉的成语,比赛说出找到的成语) 蝉不知雪 :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把蝉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万斤的重量看成是亲轻的。喻指是非颠倒,真伪混淆。 春蛙秋蝉: 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功薄蝉翼:功劳象蝉的翅膀那样微薄。形容功劳很小。常用作谦词。 寒蝉凄切: 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金蝉脱壳: 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 噤若寒蝉: 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蝉喘雷干: 蝉:昆虫名,知了;干:空。蝉喘息,雷声净。形容酷热干旱。 (同学们喜不喜欢蝉?那我们今天就要学习一篇关于蝉的文章,看看作者笔下的蝉是不是和成语当中的蝉感觉一样。) (二) 初步感知,读熟《蝉》 1. 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注意结合预习,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对文章进行正音训练,积累生字词。 2. 读过课文,你们觉得蝉还烦不烦?你们还喜不喜欢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对蝉产生的主观印象,结合实际,为后文感悟蝉生命的意义做铺垫。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会安排默读,诵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展开。 (三) 整体感知,了解“蝉” “蝉之烦” 1. 作者为什么说蝉的叫声是“烦人的聒聒”? (蝉鸣得早,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设计意图:学生明确作者对蝉最先的态度,以便后来“欲扬先抑”的手法打下基础,同时让学生掌握作者态度转变的鲜明性。 追问:因为蝉打扰了我们人类,就觉得它烦,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安排讨论) ——设计意图:有意识地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这个问题意识,学生可能不能完全掌握,如果学生无所领悟,可留待课堂最后环节解决,具体视情况而定。 “蝉之恕” 1. 我们知道,作者最终宽恕蝉“烦人的聒聒”,从文章当中我们可以找到哪些作者宽恕的原因? (预设答案:病蝉可怜、小小的却响彻夏天、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好好的过活90天) ——设计意图: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抓住文章的关键句子,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2.“我”和朋友进行了第一次“对话”,请找出来,说说这次对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我”认为仅仅是一个夏天的时间却是蝉的一辈子,通过用17年和一夏三个月的时间对举,说明人类不能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价值尺度去衡量蝉,以我们自己的好恶去苛责蝉。) ——设计意图:这是作者对蝉的态度一次非常明确地转变,把握住这次态度的转变,有利于学生探究到态度转变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 “蝉之敬” 1. 文中作者与朋友进行的第二次“对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17年埋在土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但即使只有九十天,也要好好地过活,这就是蝉生命的意义,在属于他的那个夏天里,拼尽它小小躯体额全部力量去响彻一个夏天。 2. 蝉的生命的意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除了赞美之外。也意在唤醒人类向蝉学习:好好过活,热爱生命;理解、尊重蝉) ——设计意图:情感更深层次的表达,学生结合前边环节,了解作者对蝉态度转变过后层层深入的情感,了解蝉的生命的意义。 “蝉之悟” 1. 我们已经了解到蝉的生命的意义了,那么老师要请大家思考这么几个问题:对待自然万物,人类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只有人类的生命和事业才是有意义的吗?人类如何和其他动物和谐相处? (生命需要相互理解、尊重进而关爱) ——设计意图:具体完成前面环节遗留下来的问题,明确:一个生命,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追求自身的生命意义是理所当然的,是应当得到理解和尊重的。由此可见,本文在赞美蝉如何在短暂的生命中追求自己的生命意义的同时,不仅启发人们向蝉学习,还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揭示出蝉追求生命意义上的表现与人类何等相似,甚至比人类更加突出,并对蝉作为人类之外的其他动物的生命意义给予了尊重和赞美。这是一个深层次的对文本的理解,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 作者最初表达对蝉态度的贬抑,而最后表现对蝉的态度褒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欲扬先抑,是褒扬显得尤为突出) (四)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读出对蝉的感情,体会作者由日常小事物引发的对人生的感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从小失误身上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五)作业: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话要对周瘦鹃说的吗?请写下来,言之有理即可。 ——设计意图:这是对课堂的迁移,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同时也是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一种扩大,取得互文解读的效果。 在大热的几天里,一天到晚,总可听得蝉声如沸,小园里树木多,所以蝉也特别多,便织成了一片交响乐,简直闹得人心烦意乱。天气越热,蝉也越闹,清早就闹了起来,直闹到夕阳西下时,还是无休无歇。听它们的声音,似乎在唤“知了!知了!”所以蝉的别名就叫知了。但不知它们成日的唤着知了知了,到底知道了什么。【周瘦鹃:《苏州游踪》】 六、板书设计 对蝉的态度 抑 扬 蝉之烦: 蝉之恕: 蝉之敬: 鸣得早 17年生长 响彻一个夏天 知知不休 仅存活一个夏天 (蝉生命的意义) 蝉之悟:哪怕只有90天,也要好好过活 尊重、理解、赞美之情 七、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通过从作者与朋友的两次“对话”入手,以作者对蝉的态度为线索,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展开教学。我的总体倾向是向学生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观念,与此同时,也比较关注文本的现实意义,因此,很大程度上我都希望学生对蝉持有一种肯定的态度。在导入部分,我通过关于蝉的成语了解学生大体上对蝉的感情倾向之后,希望通过随后的环节“改变”对蝉的看法,培养学生用平等的生命意识去关照动物,同为世间生命,蝉与人类一样,也应该有追求自身生命的价值的权利。这非常具有现实的意义,我认为,这种观念也适时从初一的孩子身上培养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主线始终贯穿着几个教学环节,层层深入,步步挖掘作者的情感。本篇课文,我适时设置开放性题目和安排讨论,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对的能力。在写作手法的学习上,我到最后才提出来,学生会更加清晰地掌握这种手法。通过这样的安排,很好地解决了我的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由于本文我站在了一个比较高的高度上体会作者的情感,特别是在“蝉之悟”部分,学生在理解上会一定的难度,我会在具体教学中有所斟酌。我相信,通过做好充足的准备和细细品味文章,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八、 教师评价: 此教案的亮点就在于对文章的四个归纳:蝉之烦,蝉之恕, 蝉之敬,蝉之悟。这个四归纳词把教学环节串起来,思路清晰,很有创意。 教案中用成语比赛导入,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成语,还引起学生对婵的兴趣,这个设计很吸引人。而且每个过程都有设计思路,让人看以来一目了然。教案中的四个归纳词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每个归纳词下面都有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能紧扣这些词。主线很清晰,这个环节也写得很详细,每个环节都能紧扣教学目标。板书也和各个环节紧密契合,清晰明了。该教案还引导学生和生活结合谈感想,这个环节设计的很好,把生活和课本紧密结合在一起,锻炼了学生思考的能力。并且能在短短的一篇文章中,能有这么深得解读,可见该老师专研的很深。但是对于一个才上初中的学生,讲的这么深,学生恐怕很难理解,并且一个课时来讲诉这么深得道理,恐怕有点难。我的建议是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降低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