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下湖心亭看雪教案.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72641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湖心亭看雪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下湖心亭看雪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下湖心亭看雪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下湖心亭看雪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下湖心亭看雪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湖心亭看雪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基本内容,熟读课文。2、扫除语言障碍,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3、通过想象,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4、体会作者流露出的情感教学重点:1、雪后奇景的赏析2、描写手法白描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杭州西湖自古以来以美景而名扬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纷纷留下颂扬的诗文。同学们能不能找出几句描写西湖的诗句呢?(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

2、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然而我们发现诗文多描写西湖春的娇,夏的艳,对秋冬的萧瑟与凄清很少提及。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却与众不同,描写了西湖美丽的雪景。银妆素裹的西湖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随明末清初文人张岱一起到湖心亭去看雪。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介绍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号陶庵,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末以前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

3、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三、解题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四、明确学习目标:(齐读)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文意3.品味西湖奇景4.分析作者情感五、学习课文(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握字音及停顿2.教师提示以下字音:更定 gng 拏 n 毳衣 cu 雾凇沆砀 hngdng 一芥 ji铺毡 zhn 更有此人 gng 喃喃 nn2.指名学生范读课文。(二)再读

4、课文,疏通文意1.根据课下注释,小组合作通译课文,并归纳总结重点字词句,提出疑问。(请学生通译课文,并点出重点字词句。)2.全班交流三个重点句子: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三)三读课文,整体感知齐读课文,思考问题。 看雪时间:大雪三日之后,更定时分 看雪地点: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及两个金陵人 事件:看雪、遇知音(四)四读课文,赏雪景1.齐读,画出作者张岱在湖心亭看到的雪景。同学们,现代散文家黄裳评价说:“描写西湖风景的人也可谓多矣,可是谁又曾用精炼至极的笔墨如

5、此凸现地勾画出山水的精英?”细读这句,你认为哪些词语最富表现力?最传神?请静静的品味写景的精妙,感受作者的情怀。和同桌交流一下。(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2.提出问题,初步了解白描手法(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这句话中的“与”是否多余?这四个“与”并不多余,它让“天、云、山、水”四个景物融和在了一起,造就了天地苍茫磅礴浩渺的大场景。连用三个“与”字,使四种景物一下子全都活动了起来,有了一种动态的融合美,如果去掉,“天云山水”就好像有了明显的界限似的使四种

6、景物一下子全都活动了起来。(2)“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可以改为“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余舟一艘,湖中人两三个”吗?“一痕”写出了作者视野的开阔;“一点”显得亭子在湖中小巧玲珑;“一芥”让人耳目一新;“粒”字更让人眼前一亮。这些夸张之语显得贴切自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天地的空旷,人物的渺小。由“痕”到“点”到“芥”到“粒”,量词一个小似一个,给人一种天地之大,人物之小,人生天地间茫茫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 这时,你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一滴水之于浩瀚的大海,一粒星之于深邃的天空,你会体悟到:宇宙何其阔大,人生何其短暂!“天人合一”!白描手法:白描也叫素描,原来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

7、简炼的墨线勾描人物和各种景象特征,突出其神韵。请看我们的课文插图,即是白描。运用到文章描写上,就是抓事物特征,用寥寥数笔传神再现,有真意,去粉饰,”相当于“淡妆”。对照这幅插图,再一起好好领悟白描手法。(五)五读课文,识痴人同学们,刚才我们跟随作者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我们感受到了白描手法寥寥数笔表现神韵的神奇魅力,现在让我们把目光由景转向人,默读课文,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张岱形象。 解答:“痴”教师追问:这是谁对张岱的评价啊?痴一共有三个意思,大家觉得舟子理解的痴是什么意思? 1. 傻,无知:人说梦。钝。愚。白。2. 精神失常,疯癫:发。癫。3. 入迷,极度迷恋:心。情。“痴”,是疯癫。这种疯癫

8、,张岱的“痴”体现在哪里?用原文句子回答。(1)行“痴”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哪里能看出“痴”,具体分析一下。不寻常的环境:大三写雪的来势之猛、持续时间之长。绝从听觉的角度写出湖山封冻,人与鸟俱噤声不出,“绝”字传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不寻常的时间:“更定”即晚上八点左右不寻常的举止:“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之间是否矛盾?细读这里,我们发现它与结尾的舟子前后不统一。虽有舟子同行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2)景痴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9、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在赏西湖雪景时,作者已经把自己融入苍茫的天地当中了。“痴人”眼中有“痴景”,是因为作者有“天人合一,融入天地之间”的愿望啊!(3)情“痴”张岱到了湖心亭之后,这天寒地冻万籁俱寂之中却出现了一点温暖和亮色,因为湖心亭上居然还有另外两个痴人!见到张岱,这两个痴人很是激动啊,来,把他们的激动朗读出来。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我听出了欣喜和自豪啊。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有什么言外之意。以这样的句式说“湖中居然有此 人”?或者用现代汉语说也可以,用“我们都是

10、 人”的句式。生:湖中居然有此雅兴之人!生:我们都是有高雅情趣的人!生:湖中居然有此豪情之人!生:湖中居然有此志同道合之人!生:湖中居然有此超凡脱俗之人!同学们啊,同学们说的真好,他们就是这样超凡脱俗,有雅情雅致的人。现在再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痴”,我们是不是比舟子理解的更深刻呢?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六、拓展迁移:同学们,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啊他们在大自然中去深呼吸,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他们在这片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归依和心智的独立。因为凝寒独立是其人格,所以苍茫天地就成为了他们必然的心灵归宿。同学们,在历代的文学作品中,这样的痴人和痴文都很多啊。你们还能想起吗?下面我们来阅读一下柳宗元的江雪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感!柳宗元也是痴人一个!最后,让我们来读一下曹雪芹的四句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课后我们再去好好领悟作者张岱的“痴”!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