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课时 找规律(一)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能找出图中规律。2、能根据找出的规律往下摆。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具准备1、主题挂图、格子条、三角形条。2、三角形、正方形、圆柱、正方体若干个。3、学生每人配套学具。教学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出示2幅图:一幅是有规律排列的没,另一幅杂乱无章放置,让学生说一说哪一幅图好?为什么?(板书“规律”)教师:有规律的事物不仅便于记忆,还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现在“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也布置好了,同学们在学校里高兴地唱歌跳舞
2、。(出示主题图)二、新授1、教学例1。2、出示主题图。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找找看哪些东西是有规律地排列的,你能把规律找出来吗?(小组讨论,小组长汇总答案)请同学起来告诉全班他们小组找到的规律,随着回答。3、出示彩旗图:说排列规律。像这样按顺序一组一组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解释:“一组一组” “依次不断” “ 重复出现”4、分别出示彩花、灯笼、跳舞的同学。 分别找出组、依次、重复。5、找规律的关键:准确的发现规律中重复的部分(一组),它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规律。三、巩固练习。1、幻灯片出示不同规律的图形,让学生分别找出规律中重复的部分。2、完成“做一做”。学生
3、独立完成,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3、完成第89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四、教学例2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例2中碗的排列规律与前面例题有什么不同?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小结:图形和数字形式虽然不同,但它们表示相同的规律。2、练习。五、梯度练习。六、联系生活实际:你还能找出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有规律的事物吗?教学说课及反思:一、“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规定了这部分内容。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学和图形的排列规律,只是在练习中有少量的习题;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找规律”在新教材中
4、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本单元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本节课找最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如果这节课没有把到好,那么对学生后面的学习将会造成障碍。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本节课的教学,精心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以与、有效参与,为达到上述目的。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如下:二、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学生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力容易焕散。因此,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数学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教学中应予以高度重视的学
5、情问题。三、教法学法我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配合现代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生动活泼的、快乐的学习氛围。四、教学设计以带领同学们欣赏教室的布置闯关练习创造规律为主线,来进行设计的。(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第一层次:认识“规律”第二层次:体验“规律”第三层次:运用“规律”(三)动手实践,巩固发展(四)联系生活,创造规律在这四个环节中,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从而落实“三维”目标。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引导探索,认识规律。教学难点是体会一组图形(或物品)重复出现多次就说排列规律。同时我认为数学教学中知识的教学固然重要;但怎样去观察的数学方法同样也很重要。五:值得改进的方面:最后小结:图形有规律、数字有规律、颜色也有规律。六、作业中反馈的问题:在横线上填出空缺的规律,学生出现一条横线上画出多个图形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