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等差数列说课教案 方华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主要研究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及其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而所处章节数列又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等差数列是学生探究特殊数列的开始,它对后续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二、学生情况分析黄岩中学是省一级重点中学,学生整体素质较高,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浓,且高一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其认知结构主要表现在三个维度上:1知识维度:对数列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对方程、函数,学生掌握的较理想。2技能维度:对数学
2、公式的运用已具备一定的技能,解方程(组)较为熟练。3素质维度:熟悉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对函数、方程思想体会逐渐深刻。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鉴于上述原因,参照数学大纲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如下:1知识目标:理解等差数列,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应用数学公式的能力及渗透函数、方程的思想 3情感目标: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难点是对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及从函数、方程角度视通项公式。四、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
3、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结合本节课实际情况。我采用了观察、概括师生互动,形成概念启发引导,演绎结论开放、思考,灵活应用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并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容量,有利于学生活动的充分展开。在学法上,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认识事物,学会探究。五、学过程设计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设计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地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为了更好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形成自己对课题知识的理解,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启发学生逐步发现和认识等差数列。1概念的形成2通项公式的推导3通项公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