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祁黄羊》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学习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做事出以公心,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以前的课上,我们认识了很多历史人物,比如越王勾践,他让我们想到了一个成语——“卧薪尝胆”、“忍辱负重”;说到林则徐,我们会想到“虎门销烟”、“忧国忧民”;说到祁黄羊,我们想到的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出以公心”【板书】师:老师在黑板上写,大家在心里写。
2、这些是晋国人赞扬祁黄羊的话,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吧!
【出示】当时的人都很钦佩祁黄羊,说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指名几个人读,怎么读好?读出什么?(感动、敬佩、赞叹)
二、学习“外举不避仇”
1、自学提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7自然段,用笔划出重点词句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简单地批注一下。
2、(1)品味关键词句。
【出示】:“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A.哪些词表明祁黄羊态度很郑重?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想了想、郑重)等词下标上重点符号.
B.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祁黄羊对待这件事情的“郑重”?
C.齐读,注意读出相应的语气和语调。
(2)再读对话,走进人物心理。
A.引读:祁黄羊想了想。质疑:那么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自由读课文,思考体会。
B.交流。(学生可能回答:这么一个重要的职位,谁才适合呢?或只有真正有军事才能的人才能胜任或中军尉关系到国家的安危,解狐最有军有才能,他是最佳人选等等)
C.原来祁黄羊想了这么多,真可谓深思熟虑,他郑重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引读):“我看解狐就不错。”
(3)感情朗读,加深体验感悟。
A.刚才大家一遍又一遍地读书,走进了祁黄羊的心理,了解了他的真实想法。可是晋悼公当他听到祁黄羊居然推荐仇人解狐时,你猜会有什么反应?
B.我们一起用深感意外的语气来读读悼公的话。
C.谁来做一回祁黄羊,有力地回复一下悼公的疑惑呢?指名学生读:“主公问我谁可以担此重任,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哪!”
D.口语训练:晋悼公深感欣慰地说:“我有一个( )的大臣。
过渡:是啊,大家都为此深感意外,可这种推荐却在一片惋惜声中结束了,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接下来他又推荐了自己的儿子,让我们练读第8—12自然段。
三、自主学习“内举不避亲”
1、刚才我们学习外举部分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读—品—读—悟)
2、请大家运用刚才的方法自主学习内举部分的对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学得更好。
3、学生自学,教师了解学情,点拨指导。
4、是啊,祁黄羊的提议太让人感到意外了,猜想一下他的亲人还有老百姓听到他提议解狐当中军尉,会怎么样?他的仇家解狐听了又会作何感想。(学生模拟不同的人发表见解)
5、祁黄羊是正直无私的,他是怎么样表达自己的心里的想法的,读读第十一自然段。【出示句子】
师:平静的语气,映射着他一颗爱国的心。祁黄羊的心像水晶,一点不搀杂自己的私心,如果把人心比作天平,那祁黄羊的心就是最公正的天平,在这个天平上,他的指针一直指向的是什么?(国家的利益)这就叫―― 出以公心。这里的“公”就是指什么? (是国家的利益)
四、学习最后一段加深理解,
1、对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理解没有?
(推荐外人不回避仇人,举荐自己的亲人不回避自己的儿子)谁再来说。
师:这种行为又叫什么?(出以公心)
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他总把国家安危放在第一位,所以人们才会发自内心地钦佩他。(再次齐读)
【出示】当时的人都很钦佩祁黄羊,说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2、请你也用一句名言或一个成语来夸赞一下他吧
五、总结
同学们,一个强盛的民族,一个进步的国家,一刻也不能没有祁黄羊这样大公无私的人。回去把这则感人的故事讲给家人听,让更多的人记住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故事,让更多的人受到感动。
六、作业布置
1、用上我们积累的成语,写几句你读了课文以后的感受。
2、阅读《毛遂自荐》的故事。
板书设计:
祁黄羊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出以公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