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70658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分数混合运算 1.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3.分数乘法意义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整数:数形结合、转化化归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6.分数的倒数 找一个分数的倒数,例如3/4 把3/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3。3/4是4/3的倒数,也可以说4/3是3/4的倒数。 7.整数的倒数 找一个整数的倒数,例如12,把12化成分数,即12/1 ,再把12/1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1/12 ,12是1/12的倒数。 8.小数的倒数 普通算法:找一个小数的倒数,例如0.25 ,把0.25化成分数,即1/4 ,再把1/4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把原来的分子做分母,原来的分母做分子。则是4/1 9.用1计算法: 也可以用1去除以这个数,例如0.25 ,1/0.25等于4 ,所以0.25的倒数4 ,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整数也都使用这种规律。 10.分数除法: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1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2.分数除法的意义: 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13.分数除法应用题: 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1.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形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 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 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3. 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 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形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5. 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第四单元 百分数 (一)百分数的基本概念 1.百分数的定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比率关系,不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百分数不能带单位。 2.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例如:25%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25%。 3.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分子部分可为小数、整数,可以大于100,小于100或等于100。 4.小数与百分数互化的规则: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5.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规则:    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第五单元 数据处理 一、绘制条形统计图(主要是用于比较数量大小) 1、写出统计图的标题,在上方的右侧表明制图日期。 2、确定横轴、纵轴。 3、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条形的宽度和间隔。(直条的宽窄要一致,间隔也要一致,单位长度要统一) 4、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确定单位长度所代表的量要根据最大和最小的来综合考虑。 5、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6、给直条图形不同的颜色(或底纹),并在统计图右上角注明图例。 二、关于复试条形统计图 1、制作复试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相同。 只是在每组数据中各量要用颜色或底纹区分。 2、复试条形统计图---直条的宽窄要一致,间隔要一致,单位长度要统一。 3、运用横向、纵向、综合、对比等不同方法观察,可以读懂复试条形统计图,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4、复试条形统计图有纵向和横向两种画法。 绘制复试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比较大小,还可以比较数量变化的快慢) a、只有一条折线的折线统计图叫做单式折线统计图。 b、用不同的折线表示不同的数量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叫做复试折线统计图。 1、写出统计图的标题,在上方的右侧表明制图日期。 (也有不写制图时间的) 2、确定横轴、纵轴。 3、在横轴上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点和点之间的距离。 4、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确定单位长度所代表的量要根据最大和最小的来综合考虑。 5、根据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 6、用不同的线段将各点连接起来。 考点1:三种单式统计图和两种复式统计图。 1、三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多少、反映增减变化、扇形统计图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复式条形统计图:用两种不同的条形来分别表示不同的类型。复式折线统计图:用两条不同的线来表示,一条用实线,另一条用虚线。 3、反映某城市一天气温变化,最好用折线统计图,反映某校六年级各班的人数,用( 条形 )统计图比较好,反映笑笑家食品支出占全部支出的多少,最好用扇形统计图。 考点2:数据世界(大数的乘法和除法) 考点3:数字的用处(按规则编学号和身份证号码) 考点4:正负数“0”表示分界;正负数表示方向;正负数人为规定的特殊“0” 第六单元 比的认识 (一)比的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3.比的后项不能为0。 4.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求比值 1、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三)化简比 1、化简比: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求出分数的比值后,在把分数比值改成比。 (四)比的应用 1、比的第一种应用: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两个或几个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60÷(5+7)=5人;第二步求男女生:男生:5×5=25人 女生:5×7=35人。 2、比的第二种应用: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另外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男生25人,男女生的比是5:7,求女生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男生25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数量。 解题思路:第一步求每份:25÷5=5人;第二步求女生: 女生:5×7=35人。全班:25+35=60人 3、比的第三种应用:已知两个数量的差,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20人(或女生比男生少20人),男女生的比是7: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4、要求量=已知量× 5、比在几何里的运用: (1)已知长方形的周长,长和宽的比是a:b。求长和宽、面积。 长=周长÷2×a/(a+b) 宽=周长÷2×b/(a+b) 面积=长×宽 (2)已知已知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的比是a:b:c。求长、宽、高、体积 长=周长÷4×a/(a+b+c) 宽=周长÷4×b/(a+b+c) 高=周长÷4×c/(a+b+c)   体积=长×宽×高 (3)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比是a:b:c,求三个内角的度数。 三个角分别为: 180×a/(a+b+c)    180×b/(a+b+c)   180×c/(a+b+c) (4)已知三角形的周长,三条边的长度比是a:b:c,求三条边的长度。 三条边分别为: 周长×a/(a+b+c)   周长×b/(a+b+c)   周长×c/(a+b+c) 第七单元 百分数应用 百分数应用题(一) 求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 公式:增加百分之几=增加的部分÷单位1 减少百分之几=减少的部分÷单位1 1、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为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 解题思路:根据公式增加百分之几=增加的部分÷单位1,先确定单位1是水,已经知道是45:增加的部分不知道,可以利用50减45求得5;最后用增加的部分5÷单位1水的45就等于增加百分之几。 计算步骤:第一步:单位1:水:45立方厘米 第二步:增加的部分:50—45=5立方厘米 第三步:增加百分之几:5÷45=11.1% 2、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5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 解题思路:根据公式增加百分之几=增加的部分÷单位1,先确定单位1是水,已经知道是45:增加的部分是5立方厘米;最后用增加的部分5÷单位1水的45就等于增加百分之几。 计算步骤:第一步:单位1:水:45立方厘米 第二步:增加的部分:5立方厘米 第三步:增加百分之几:5÷45=11.1% 3、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5立方厘米,冰的体积为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 解题思路:根据公式增加百分之几=增加的部分÷单位1,先确定单位1是水,不知道但可以根据题目“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5立方厘米”知道水是少的,冰是多的,所以可以用50—5求出水是45立方厘米。加的部分是5立方厘米;;最后用增加的部分5÷单位1水的45就等于增加百分之几。 计算步骤:第一步:单位1:水:50—5=45立方厘米 第二步:增加的部分:5立方厘米 第三步:增加百分之几:5÷45=11.1% 4、“减少百分之几与增加百分之几”的解题方法完全相同。 5、与增加百分之几相同的还有“多百分之几”“提高百分之几” “增长百分之几“等。 与减少百分之几相同的还有“少百分之几”“降低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等。 百分数应用题(二) 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 1、矣得小学去年有80名学生,今年的学生人数比去年增加了25%,今年有多少名学生? 解题思路:单位1去年已经知道用乘法,增加用(1+25%) 算式:80×(1+25%) 2、矣得小学去年有80名学生,今年的学生人数比去年减少了25%,今年有多少名学生? 解题思路:单位1去年已经知道用乘法,减少用(1-25%) 算式:80×(1-25%) 3、矣得小学今年有100名学生,比去年增加了25%,去年有多少名学生? 解题思路:单位1去年不知道用除法,增加用(1+25%) 算式:100÷(1+25%) 4、矣得小学今年有100名学生,比去年减少了25%,去年有多少名学生? 解题思路:单位1去年不知道用除法,增加用(1-25%) 算式:100÷(1-25%) 百分数应用题(三)列方程解百分数应用题 1、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0%,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20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解题思路:单位1一本书不知道,可以选用方程或除法来解答。 根据“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20页”可以知道第一天是多的,第二天是少的,第一天减去第二天等于多出的20页。 等量关系式:第一天—第二天=20页 方法1:解:设这本书一共有X页。 由“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可以知道第一天等于全书乘以25%,用X可以表示为25%X,由“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0%”可以知道第二天等于全书乘以20%,用X可以表示为20%X.依据等量关系式“第一天—第二天=20页”可以列方程为:25%X—20%X=20 方法2:“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20页”可以知道20页是第一天和第二天的差。要求单位1只要用20页除以20页的对于分率。 列算式为:20÷(25%—20%) 2、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0%,两天共看了20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等量关系式:由“两天共看了20页”可以知道第一天+等二天=20页。 方程法:解:设这本书共有X页,则第一天为25%X,第二天为20%X。 方程列为:25%X+20%X=20 算术法:由“两天共看了20页”可以知道20页是第一天和第二天的和,要求单位1只要用20页除以20页的对于分率。 列算式为:20÷(25%+20%) 3、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0%,还剩20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等量关系式:一本书—第一天—第二天=20页 方程法:解设这本书一共有X页,则第一天为25%X,第二天为20%X。 列方程为:X—25%X—20%X=20 算术法:20÷(1- 25%X-20%) 4、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10页,还剩20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方程法:解设这本书一共有X页,则第一天为25%X,第二天为(25%X+10)页。 列方程为:X—25%X—(25%X+10)=20 百分数应用题(四)利息的计算 1.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2.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3.2008年10月9日以前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纳税。国债的利息不纳税。2008年10月9日以后免收利息税。所以如无特殊说明,就不在计算利息税。 4.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5.银行存款税后利息的计算公式:税后利息=利息×(1-20%) 6.国债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7.本息:本金与利息的总和叫做本息。 8.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额。 9.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10.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例如:李老师把2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按4.14%计算,到期时,李老师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 解题思路:要求“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应该用本金的2000元加上利息的。 解题步骤:第一步:根据“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算利息 利息:2000×4.14%×5=414元 第二步:本金+利息:2000+414=2414元。 例如:李老师把2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按4.14%计算,到期时,李老师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如果利息按20%来上税) 解题思路:要求“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应该用本金的2000元加上利息的。 解题步骤:第一步:根据“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算利息 利息:2000×4.14%×5=414元 第二步:算税后利息:414×(1—20%)=331.2元 本金+利息:2000+331.2=233.2元。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