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苏教版第三单元《崇尚法律》知识点归纳整理材料.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63662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第三单元《崇尚法律》知识点归纳整理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教版第三单元《崇尚法律》知识点归纳整理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思品知识要点 第三单元 崇尚法律 第六课 做守法公民 1.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 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根本目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依法治国的的基本要求?(如何做到依法治国?) 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具体: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国家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公民必须学法懂法守法,任何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追究。) 3.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性有哪些? ①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②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③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④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只有实行依法治国,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保证长治久安,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4.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①法律和道德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②法律是道德的保障。 ③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5.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①法治和德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②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③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6.公民树立法治观念的内涵是什么? 公民树立法治观念,就是要树立严格遵守法律,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观念。公民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 7.公民树立法治观念有何重要性? ①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 ②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重要条件。 ③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才能有效维护社会稳定,才能维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8.怎样才能树立法治观念? 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权。 9.青少年怎样维权? ①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努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既不能忍气吞声、息事宁人,也不能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 ③要敢于挺身而出,寻求法律的保护,依靠法律阻止和制裁非法行为。 10.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什么?重点对象又是什么? 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 11.青少年学习法律的有何重要性? ①青少年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法律意识淡薄; ②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律已,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③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和履行公民的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④对建设社会主义法冶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七课 维护合法权利 1.公民的经济权利主要包括哪些? 公民的经济权利是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主要包括财产权、继承权、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等。 2.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是指国家保护公民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包括对自己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3.什么是继承权? 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享有的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继承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一项重要经济权利。) 4.什么是遗产?财产继承分哪两种? 遗产是公民死亡后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财产继承有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 5. 我国继承法规定的继承遗产时的原则是什么?我国法定继承的顺序是什么? 原则是:男女平等、养老育幼、和睦团结、互谅互让。 第一继承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继承顺序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不属于继承范围的人,除了通过遗赠或者遗赠扶养协议外,无权继承或接受财产。) 6.青少年如何正确看待遗产的继承? 青少年要依据继承法,维护自己合法的继承权;同时又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创造幸福生活。 7. 公民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权? (1)公民对自己的合法财产依法享有: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不受任何非法干涉。(2)当公民的合法财产权利遭到侵害时,可以向侵权人提出权利请求,要求对其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与侵权人发生争议时,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通过判决责令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 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9.智力成果权的含义和种类是什么? 智力成果权也叫知识产权,它是法律确认的人们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利权利。这一权利同时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面的内容。智力成果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10.国家法律保护公民的著作权、发明权和发现权。这些权利不受性别、民族、年龄的限制。 11.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受到侵犯时应该怎样维权? 未成年人因没有行为能力或没有完全行为能力,当其智力成果和荣誉权受到侵犯时,可依法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向法院起诉,使侵权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2.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不受侵害。专利权智力成果权的一种,是未成年人按照专利法规定的法定程序依法被授予的专利权,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享有国家行政与司法保护。 13.为什么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必要性:由于我国建立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时间不长,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思还比较薄弱,有的地区和部门对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一些严重的侵权行为不仅损害了侵权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损害了法律的尊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既要引进先进技术,也要让我们的产品走向世界,两种都需要知识产权制度保驾护航。 重要性(意义):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激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保障。 14.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各项事务享有监督权。 15.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对象和意义是什么? 对象:“一府两院”(政府、法院、检察院) 意义:保障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保障行政和司法权力的有效行使,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16.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是怎么的? 外部监督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 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包括: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17、新闻监督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新闻监督是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有效和直接的手段。新闻监督对反映社情民意,查处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实施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18、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正确方法有哪些? (1)掌握行使监督的正确方法,如当面反映、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向人民代表反映、通过媒体反映等,但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的方法; (2)发现国家机关的失职行为,要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最常用的是用各种方式投诉、举报,但不得捏造和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3)对社会上特别是所在社区中存在的问题,要向有关部门反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