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糖尿病的饮食宜忌
(1)适当增吃食物纤维
纤维素是一种不能为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糖尿病人适当地增加食物纤维的进量,有以下益处:其一,高纤维食物可以降低餐后血糖,改善葡萄糖耐量,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以及降低血脂的作用;其二,能减缓糖尿病人的饥饿感;其三,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及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的发生。下列食物中含纤维量较多,可做为糖尿病人经常选吃的食品,如:绿豆、海带、荞麦面、玉米面、燕麦面、高梁米、菠菜、芹菜、韭菜、豆芽等。有一点必须注意,虽然食物纤维对糖尿病人有好处,但是也不宜过份单一食用,凡事总有个度,糖尿病人讲究营养平衡更为重要。
(2)植物油为较理想的烹调用油
玉米油、葵花子油、花生油、豆油等,因其中含有较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它是必需脂肪酸,在体内能帮助胆固醇的运转,不使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壁,所以这对预防糖尿病的一些并发症,如动脉硬化等有积极的作用,正因如此,糖尿病人所需烹调用油以植物油为好。但是,植物油也不能大量食用,过量食用便会暴露其明显的副作用,如产热能过多而导致的脂胖等。科学家们建议;饮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之比,为1:1~2较好。
(3)有益的大豆及其制品
大豆是糖尿病人较理想的食物,这是因为它所含的营养物质成份有益于糖尿病人。其一,大豆是植物性蛋白质的来源,不仅含量丰富,而且生理价值也高,必须氨基酸种类齐全,可以与动物性食物相媲美。其二,大豆中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磷脂与豆固醇,对降低血中胆固醇有利。其三,大豆中碳水化合物有一半为人体不能吸收的棉籽糖和水苏糖。此外,大豆中还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微量元素与B族维生素。由以上可以看出,大豆及其制品,如腐竹、豆腐丝、豆腐干、豆腐脑、大豆粉等,应成为糖尿病人的常用食品。
(4)应付饥饿的办法
饥饿感是糖尿病人经常遇到的一种反应。它因糖尿病而引起,也将因糖尿病病情的好转及病人的适应调节而减轻或消失。可以采取下述办法来应付饥饿感的发生:
其一:减少细粮摄入,多增加一些纤维食物,如荞麦面、玉米面、绿豆、海带等。目前国内市场已有一些专供糖尿病人食用的保健食品,如荞麦挂面、绿豆饼干等,可做为饥饿感严重时加餐之用。
其二:适当多吃些低热量、高容积的蔬菜。如西红柿、菠菜、黄瓜、大白菜、油菜、豆芽、茄子、韭菜等等。
其三:用一些食疗方来加餐。如饥饿感强烈时,可用冬瓜250克、山药100克、猪胰1具(洗净后),加适量调料炖煮后连汤食用,也可以用南瓜、大豆或豆腐等产热量低的食品来炖猪胰食用。以缓解饥饿感为限量。
其四:心理方法。人的饮食量与饮食习惯有关,在不影响营养基础上的饥饿感,通过一段时间的忍耐适应,是可以缓解的。此外,病人应相信,减少饮食量,并不一定会产生饥饿,不要有事先的饥饿准备,对糖尿病人重要的是营养平衡,过量的饮食无疑会给机体有关脏器组织带来负担。
(5)甜味品的选择
有一些糖尿病人很爱吃甜食,但是甜食大多含糖量丰富,吃了又对病情不利。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棘手的矛盾呢?不妨试试下述方法:
其一:在诸多甜味剂中,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以“甜叶菊”较好,虽然其不含营养素,但是它不提供热能,而且甜度为庶糖的400倍左右,故可选用。
其二:糖精做为甜味剂可以偶尔食用。但对妊娠妇女禁用。
其三:桃、梨、菠萝、杨梅、樱桃等甜味水果,可以适量食用。这些水果含有果胶,果胶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延缓葡萄糖吸收。此外,西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也可适量食用。
其四:糖尿病人应该控制糖摄入,但不可能一点糖也不沾。每日食用糖一般限制在10克以下,但是,每个糖尿病人的情况不一样,病人自己对其规律应有所摸索,包括每日血糖的最低时刻,这是适量进一些含糖食品的最佳时间。
(6)最易使血糖升高的食物
在我们经常见的食物中,下列食物很容易使血糖升高。如:白糖、冰糖、红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蜜饯、奶糖、巧克力、水果糖、水果罐头、汽水、果酱、冰淇淋、甜糕点、蛋糕以及各种甜饮料、口服液、果汁等。
(7)容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
血脂升高,对糖尿病非常不利。是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糖尿病人不宜吃使血脂升高的食物,常见的有猪油、牛油、羊油、黄油、奶油、肥肉以及胆固醇含量丰富的食物(见下表)。关于胆固醇,糖尿病人还应明白,它有两方面作用,首先它是必需的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组成细胞膜等等;但是摄入多了,就会引起副作用,如参与冠心病的生成等。一般认为胆固醇的摄入量以每天在300毫克以下为宜。
(8)饮酒的危害
有一些糖尿病患者认为,酒是五谷之精华,适量饮酒可以活血通络,御寒,调节精神。对此要具体病人具体分析。如果患者的病情较轻,逢节假日,亲戚朋友相聚,可以少量饮一点酒,并且,最好是啤酒或低度的其它酒;如果病情不稳定,或伴有肝脏或心血管疾病,应禁止饮酒。因为酒有下列危害:
其一:饮酒会增加肝脏负担。我们知道,酒精的解毒主要在肝脏中进行。肝脏功能正常的人,解毒能力强,能把大部分有毒物质进行转化,排出体外。而糖尿病人的肝脏解毒能力较差,饮酒势必会加重肝脏的负担而引起损伤。过量饮酒还容易发生高脂血症和代谢紊乱。
其二: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饮酒会使胰腺受到刺激而影响其分泌液的成分。
其三:酒本身就是高热量食物,每克酒精能产7千卡热量,糖尿病人稍失控制,便可引起病情恶化。
(9)饮食宜淡
饮食口味过重,对人身体不利,传统中医为说明这个道理,曾用“五行”理论解释说:过于多食酸味的东西,因酸味入肝,则会使肝气偏盛,脾气而衰弱;过于多食咸味的东西,因咸味入肾,肾主骨,则会引起大骨之气劳倦困惫,肌肉短缩、心气抑郁;过于多食甘味的东西,甘之性缓滞,会使心气喘满,面色黑,肾气不能平衡;过于多食苦味的东西,则脾气不得濡润,消化不良,胃部就要胀满;过于多食辛味的东西,则筋脉败坏而松驰,精神也同时受到损害。因此,注意调和饮食五味,使其不偏不重,便可以骨骼强健,筋脉柔和,气血流畅,皮肤肌理固密,这样身体便健康,正因人们发现淡食有益于身体,所以很早就总结了“淡食最补人”一句摄食格言。对糖尿病人,尤其并发肾病的患者,日常饮食除了应遵循一般的保健要求外,更要注意少饮食钠盐。
(10)饮食宜缓
饮食宜缓,就是饮食时不要暴饮暴食,粗嚼急咽。食物的消化,咀嚼是第一道工序,只有第一道工序加工的好,食物到了胃肠才能更好地被消化吸收。粗嚼急咽式的摄食有两大不益之处。其一:糖尿病人摄入的食物常常是经估算而来,其有效成份应该是被充分的吸收利用,但是,咀嚼程度的不同,可以影响其营养成份的吸收。有实验证明,粗嚼者比细嚼者要少吸收蛋白质13%,脂肪12%,纤维素43%。可见细嚼慢咽作用之重要。其二:粗嚼急咽会加重胃和胰腺等脏器的负担,时间一长,容易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对饮食宜缓问题,古人早有认识:“饮食缓嚼,有益于人者三:盖细嚼则食之精华,能滋补五脏,一也;脾胃易于消化,二也;不致吞呛噎咳,三也。”这一总结,至今看来仍是非常有道理的,尤其对糖尿病人。
(11)饮食宜暖
糖尿病人的饮食温度要适中,过烫或过寒的饮食都将引起不良反应。按照中医理论,人的脾胃特点之一是喜暖而怕寒,所以生冷的食物不宜多吃。饮食宜暖这一科学的摄食法则在我国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早有发现:“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其意思是说:凡饮食,热的食物切不可温度太高,寒的饮食也不可温度太低,如果我们吃的能温度适中,那么,人体的正气将不会受到损伤,病邪也就不会乘虚而侵犯机体。这样身体也就太平了。
身体的血糖偏高基本上是患了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现代生活中的富贵病,它随着人们体力劳动的减轻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呈上升趋势。越是发达的国家,发病率越高;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增长也很快。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由胰岛素在人体内绝对或相对缺乏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病理变化涉及糖、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临床症状为血糖升高,尿中含糖,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的“三多”现象,严重者往往会发生心血管、眼睛及神经系统并发症。
然而,不少糖尿病病人开始时井无明显征候,很容易失去警惕。等到觉得自己吃得较多、喝得较多时,往往已经大病上身。怎样早期发现糖尿病呢?请注意以下13点糖尿病的信号及特点:
①注意此病的遗传特点。如果父母有一人曾患过此病,其子女的患病率较普通人要高出25倍。因此,父母有糖尿病的子女,应加强对本病的预防。
②糖尿病的发病年龄有80%在45岁以上,高年龄者应定期作尿糖检查。
③身体肥胖和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症、冠心病的人易患此病。
④经常发生低血糖的人,易患糖尿病。
⑤已患有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疾的人,应警惕发生糖尿病。
⑥阳痿。据统计,男性糖尿病患者并发阳痿的高达50%,特别是中年人肥胖的人有阳痿者,更值得高度怀疑是否已患上了糖尿病。
⑦周围神经炎。表现为手足麻木,伴有热感、虫爬感,行走时似乎自己在棉垫上;有的则伴有强烈的疼痛。据统计,有以上症状者,占初期糖尿病患的40%左右。
⑧难以控制的肺结核。糖尿病人并发肺结核比正常人要高出3-5倍,约占糖尿病患者的10%-15%。这是因为糖尿病人抵抗力低,高糖环境有利于结核杆菌的生长繁殖,故药物效果不显著,结核难以控制。
⑨菱形舌炎。出现中央性舌乳头萎缩,表现为舌面中有一块没有舌苔覆盖的菱形缺损区。这种症状的糖尿病初发者发生率高达61.7%。
⑩女性上体肥胖。女性上体肥胖(指腰围与臀围的比值大于0.7-0.85),不论其体重多少,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者高达60%,而下体肥胖者无一例异常。女性上体肥胖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一项指标。
⑩排尿困难。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所致,易并发尿路感染。据统计,出现此症状者,男性糖尿病人占42.3%,女性占21.7%。
⑩分娩巨大胎儿。婴儿出生时体重如超过4000克,称为巨大胎儿。糖尿病孕妇约有15%-25%的人分娩巨大胎儿。
⑩口干口渴,夜间尤甚,以致影响睡眠。
⑩皮肤感染。糖尿病人的白细胞对细菌的吞噬杀灭作用降低,易反复出现毛囊炎、癣症等感染性皮肤病。
⑩皮肤病变。一些皮肤病变,常常与糖尿病有直接关系,下面介绍的一些皮肤病变,对及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是有帮助的。
——糖尿病性潮红。糖尿病人,尤其是青年糖尿病患者,颜面和手足多有泛发性的淡红色斑,以额部更为明显,常同时伴有外侧眉毛脱落。
—糖尿病性水疱疹。足缘、足趾、小腿外侧和手背发生灼伤样、紧缩性的小水疱,无疼痛感,两周后自然痊愈而不留疤痕,发病前无特殊诱因,有多发性。
——胫骨前褐色斑。小腿胫骨前开始出现红斑、小水疱、紫癜、逐渐形成小圆形褐色萎短斑,直径0.5-25厘米,轻度凹陷,无自觉症状。
——无汗症。特别是颜面多汗,而躯干、尤其是下半身出汗减少。
-——皮肤瘙痒症。早期糖尿病人即有此现象,多发生于外阴、肛门、头发等部位,也可发生全身瘙痒,另伴全身性皮肤干燥,手足部易裂。
——类脂性渐进性坏死。好发于下肢,表现为边缘清晰的橙黄色萎缩魔,中央硬化,伴有毛细血管扩张,有时形成溃疡。
——环状肉芽肿。多见于手背、足背和耳廓的一种淡红色环状结节。
——糖尿病性溃疡。常发生于四肢末端,溃疡前有水疱,溃疡不易愈合并逐渐向深部发展。
——黄色瘤。在四肢外侧、尤其是膝、肘、臀、背、头面部常出现对称性的黄色结节,周围轻度潮红,常急速成群发生。
——皮肤硬肿。颈项、上背和肩部皮肤出现非凹陷性板状及皮肤硬死。
建议吃升糖指数低的蔬菜如黄瓜、西红柿、青菜、芹菜等。水果如柚子、猕猴桃、草莓、青苹果。蛋白选择优质蛋白如瘦肉、牛奶、鱼类等。主食最好选择粗粮如玉米面、荞麦面、燕麦面做成的馒头。但都的注意量。建议到院营养科咨询专业营养师,结合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