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自考网整理
浙江省2023年4月自学考试认知心理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47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规定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 B )1-16
A.兴奋 B.反射
C.克制 D.反射弧
2.动物和人生下来就有、不通过学习而会的反射称为( C )1-17
A.本能 B.遗传
C.无条件反射 D.条件反射
3.注意的初级生理基础是( C )1-32
A.兴奋 B.克制
C.定向反射 D.条件反射
4.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形式称为( A )2-37
A.随意后注意 B.随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无意注意
5.我们认真地听房间里钟摆的声音,发现钟摆声一时听得到,一时听不到,这个现象称为
( B )2-41
A.注意的集中 B.注意的起伏
C.注意的分派 D.注意的选择
6.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涉及( A )3-60
A.锥状细胞和棒状细胞 B.双极细胞
C.神经节细胞 D.视神经交叉
7.颜色的三种特性是( D )3-65
A.明度、亮度和色调 B.明度、饱和度和纯度
C.情绪性、装饰性和附着性 D.明度、饱和度和色调
8.视觉后象的发生( C )3-70
A.与记忆有关 B.与表象有关
C.与神经兴奋留下的痕迹作用有关 D.与感觉登记有关
9.中午太阳光下的煤反射的光亮大于在黄昏时粉笔所反射的光亮,但我们仍然觉得煤是黑的而粉笔是白的。这反映了知觉的( B )4-97
A.整体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选择性
10.人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对象,使其具有一定的意义,说的是知觉的( C )4-110
A.整体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选择性
11.当周边环境固定,观测者位置改变而产生对象运动方向和速度的差异叫( D )4-107
A.双眼视差 B.眼睛的调节和辐辏
C.线条透视 D.运动视差
12.学龄儿童在听教师讲述到某一课文情节时,有时会不由自主地脱离教材内容浮想联翩,这种现象属于( B )6-169
A.故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表象 D.发明
13.梦与想象的关系是( A )6-169
A.梦是一种无意想象 B.梦是故意想象
C.梦不是想象 D.梦和想象没有关系
14.思维发展的最高层次是( B )6-187
A.想象 B.发明性思维
C.记忆 D.问题解决
15.下列属于抽象概念的是( B )8-200
A.椅子 B.勇敢
C.动物 D.货币
16.在人工概念研究中,每次采用一种假设进行验证,保存对的的选择、放弃错误的选择,依次进行检查,直至发现对的的结论。这种策略属于( B )8-209
A.同时性扫描策略 B.相继性扫描策略
C.保守性聚焦策略 D.冒险性聚焦策略
17.习惯骑自行车的人,一开始学习骑三轮车时总是困难重重,这可以称为( A )9-232
A.正迁移 B.功能固着
C.负迁移 D.定势
18.“儿童言语行为是通过强化形成的”,这是下面哪个言语获得理论的观点( B )10-251
A.以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为基础的理论 B.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
19.根据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下列属于S因素的能力是( A )11-281
A.发明力 B.观测力
C.记忆力 D.绘画
20.根据韦氏智力量表,智力低下儿童的智商为( B )11-291
A.60以下 B.70以下
C.80以下 D.90以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规定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属于认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是( ABCDE )1-2
A.记忆 B.表象
C.思维 D.情绪
E.人格
22.下列哪些条件会影响注意的广度( ABCD )2-39-40
A.知觉对象的特点 B.采用的方法
C.活动任务 D.知识经验
E.视力
23.下列关于颜色视觉的叙述对的的是( ADE )3-67-69
A.色盲分全色盲和局部色盲67
B.视觉三色说认为,视网膜存在黑白,红绿,蓝黄三对视素69
C.四色论认为视网膜上存在红、绿、蓝三种感色装置68
D.彩色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69
E.颜色混合的三条规律涉及补色律、中间色律和代替律66
24.空间知觉是由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实现的,其中有( ABC )4-100
A.视觉 B.触觉
C.运动觉 D.听觉
E.温觉
25.想象方式涉及( ABCDE )6-167
A.粘合 B.夸张
C.拟人化 D.典型化
E.联想
26.属于思维的基本特性的是( BC )7-181
A.直观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灵活性
E.发明性
27.思维过程涉及( ABCDE )7-183
A.分析和综合 B.抽象和概括
C.比较 D.分类
E.系统化和具体化
28.根据概念形成的途径,可以分为( CD )8-200
A.具体概念 B.抽象概念
C.平常生活概念 D.科学概念
E.关系概念
29.概念的掌握过程要经历( ABCD )9-210
A.从具体到抽象 B.从模糊到准确
C.从感性到理性 D.从简朴到系统
E.从低档到高级
30.我国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把低常儿童分为( ABCD )11-291
A.轻度 B.中度
C.重度 D.极重度
E.发育不全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对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1.___ 记忆___为想象和思维提供知识、经验,是认知的高级形式。1-2
32.费希钠定律用公式表达是__ S = KlogI (S指感觉量,K指常数,I指刺激量) ____。3-56
33.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叫做__差别感觉阈限____。3-54
34.感觉的性质不依赖刺激物的性质,而是决定于神经自身所具有的能量。这个观点来自于__缪勒___。3-51
35.大脑__右____半球在想象中起重要作用。6-165
36.依据思维的抽象限度,可以把思维提成直观动作思维、__具体形象思维__和___抽象逻辑思维___。7-182
37.问题解决过程有三种状态,分别是初始状态、中间状态和__目的状态____。9-218
38.大脑___左___半球是言语功能的优势半球。10-246
39.韦克斯勒智力测验的智商分数采用的是__离差智商____。11-307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40.第一信号系统1-18
答:
巴甫洛夫把用品体事物作为条件剌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41.表象6-160
答:
表象是指曾经作用于人的具体事物被保存在头脑中,当该事物 不在面前时所浮现的心理形象。
42.发散思维7-195
答:
发散思维是沿着多方向、多角度、多侧面寻找答案的思维过程。
43.遗传11-297
答:
生物体把它所具有的性状,相对稳定地传给下一代的现象叫遗传。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4.引起和维持随意注意有什么条件?2-36
答:
(1)随意注意依从于活动的目的与任务。
由于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服从于活动任务的注意,所以人对工作任务意义的理解,是引起随意注意的首要条件。
(2)随意注意对爱好的依从性。
稳固的爱好对保持注意有很大作用。
(3)对智力活动与操作行动结合的依从性。
在进行智力活动时,把智力活动和实际行动结合起来,对保持随意注意有很大作用。
(4)与干扰做斗争。
就要善于把握注意,不断地提醒自己把注意贯注在当前所要进行的活动上,只有这样才干维持注意。
45.什么叫故意想象,根据其内容的新奇限度和发明限度以及形成方式不同,可以提成哪几种类别?6-171
答:
人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叫故意想象。在故意想象中,根据想象内容的新奇程
度和发明限度以及形成方式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发明想象和幻想。
(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依据词的描述或根据图样、模型、符号的示旨在人脑 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发明想象
在活动中根据一定的任务,独立地构成新形象的心理活动,叫发明想象。
(3)幻想
幻想是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事物的想象。
46.什么叫定势,对问题解决有何影响?9-227-228
答:
定势是未被意识到的对一定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往往影响人对刺激情境以某种固定的方式作出反映。而这种方法在问题稍有 变化时则也许不很有效,甚至遭到失败。
(1)心理学家卢钦斯(A. S. Luehms)曾做过实验,一旦形成了这种心理定势,即养成了运用这个公式解决问题的倾向,答案就可自动出现。
(2)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定势,潜在的妨碍问题的解决。
(3)在平常生活中,心理定势使我们进行盲目活动的事例举不胜举。一般说,在不变的情境中,定势有助于人们适应生活而迅速地作出反映,但在变化了的情况下,定势往往阻碍人们找到新方法去解决新问题。
47.语言和言语有什么关系?10-237
答:
一、在人类的思维及交往过程中,符号作为客观物体、思想、经验的代表发挥着中介作用。如手势语、图解、发出的各种声音等。
1、而在人类符号交往中最重要和最复杂的形式就是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在劳动中产生,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
2、言语则是人们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情感和影响别人的过程。假如说语言是交际的工具,那么,言语就是交际过程自身。
二、语言和言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语言离不开言语,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才干发挥其交际工具的作用,一切语言要素(语音、词汇、语法等)均体现在人们的言语活动中,并且从言语中吸取新的要素而不断发展。
三、同样,言语也离不开语言,个体只有借助语言材料才干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意见,也才干进行言语活动,只有遵从语言中的词汇和语法规则才干进行正常的交际。
四、语言和言语有不可分性,但又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1、语言是社会强加给全体成员的一种必须遵守的规则。它具有稳定性、长期性等特点。作为社会的产物,语言不属于说话的个人。
2、言语则是个体借助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它具有不稳定性和即时性的特点,如有的人说话 含模糊糊,有的人说话快言快语,有的人擅长口语表达,有的人则擅长写作。言语活动的差异体现了个体的差异。
48.环境因素对能力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11-300-302
答:
环境对能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产前环境的影晌
婴儿在出生之前生活在母体环境中,通过胎盘从母亲的血液里得到养料和氧气,他完全依赖母体而生存和生长。这种环境对胎儿的成长及其出生后智力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2)初期经验
从出生到青少年是人的身心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3)学校教育
在儿童智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学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是通过各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场合。
(4)实践活动
人的能力是在改造客观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六、论述题(本大题14分)
49.结合实际说明如何防止遗忘。5-149-150
答:
(1)及时复习
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对刚刚学过的东西,应当及时复习,这样才可以在所学知识遗忘之前加以巩固。随着记忆巩固限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复习间隔时间可以逐渐加长。
(2)复习时间的对的分派,对于识记效果有重要影响
大量实验都证明,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优越。因此在对所学知识进行记忆时不要集中记忆大量的公式和课文内容,要把天天学习的知识分散记忆效果更好。但并不是说分散复习时间间隔越长越好。
(3)材料系列位置对遗忘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记忆内容的首尾部分不容易遗忘而中间部分容易遗忘,因此在记忆时要考虑到记忆内容的位置,变换记忆位置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4)整体记忆法和部分记忆法。
所谓整体识记法就是对材料一遍一遍地全篇诵读,一直到熟记为止。所谓部分识记法就是把材料提成若干段,在尝试背诵所有材料之前,一段一段地识记,然后再合成整篇识记。假如识记材料内容不大,一般以整体识记法为好。但识记的材料较长时,识记一段则是不久就能达成的目的,它可以起到鼓励的作用,能提高识记的积极性。
(5)意义记忆法
在意义识记时,一方面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地开动脑筋,搞清材料的内在联系,然后对材料重新加工组织,把它纳入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体系中。
(6)不同感觉通道对识记的影响
一般视觉记忆材料优于听觉,同时视听结合识记效果会更好,被认为是由于通过多渠道得到同一内容的材料,建立起多种联系,有助于意义识记。因此在记忆时要多种感觉通道并用。
(7)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是复习的有效方法。
对于需要熟记的材料,当还没有达成熟记的时候,就试图回忆材料,并且越早越好,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显示了,对课文的尝试背诵法比连续反复诵读法优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