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十二课第二课时.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62446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课第二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十二课第二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田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电子教案(一) 主备教师:赵晓芳 上课教师: 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12.伊索寓言 班 级 课 时 第二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三 维 教 学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 学 重 点 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教 学 难 点 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意三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用具 仪器媒体 课文相关插图或多媒体图片 教 学 反 思 教 学 内 容 与 过 程 自 主 学 习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合 作 交 流 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 2、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四、迁移积累,指导写字。 慌、贯、谎、粪、戒 五、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二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使出了同样的手法又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谁这么聪明呢?(板课题)齐读课题。 六、初读寓言。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反馈。 七、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1、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2、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3、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蝉:“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 (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进行试探。)理解“有诈”。 狐狸:“以为是蝉”“猛扑过去” (露出了真面目) 4、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巩 固 延 伸 八、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九、书面作业: 完成《练习册》作业。 板 书 设 计   12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狐狸:虚荣,表里不一   《牧童和狼》牧童:经常说谎、自食其果   《狐狸和蝉》蝉:善于观察、保持警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