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麻田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电子教案(一)
主备教师:赵晓芳 上课教师: 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12.伊索寓言
班 级
课 时
第二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三 维
教 学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 学
重 点
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教 学
难 点
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意三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用具
仪器媒体
课文相关插图或多媒体图片
教 学
反 思
教 学 内 容 与 过 程
自
主
学
习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合
作
交
流
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
2、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四、迁移积累,指导写字。
慌、贯、谎、粪、戒
五、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二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使出了同样的手法又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谁这么聪明呢?(板课题)齐读课题。
六、初读寓言。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反馈。
七、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1、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2、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3、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蝉:“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
(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进行试探。)理解“有诈”。
狐狸:“以为是蝉”“猛扑过去”
(露出了真面目)
4、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巩
固
延
伸
八、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九、书面作业:
完成《练习册》作业。
板
书
设
计
12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狐狸:虚荣,表里不一
《牧童和狼》牧童:经常说谎、自食其果
《狐狸和蝉》蝉:善于观察、保持警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