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书法教学研究方法
主要内容:研究意义、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类别、研究方法
讲解路径:围绕研究对象、内容,介绍研究思路、方法
一、研究意义
【书法教学研究】:研究书法教学的相关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探讨优化书法资源、完善书法教学体系、提高书法教学效能的途径与方法。
简言之,对既是教师又是研究者而言,就是研究如何上好书法课,或者说,如何引导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书法知识、书法技能、提高审美能力。
书法教学研究,因此是一种实践性、操作性、针对性、指导性、前瞻性极强的理论工作,基于实践所需,并最终服务于教学实践。
大而言之,关系到书法事业、文化传承的可持续发展;小而言之,关系到自身的工作效能。
书法教学研究不受重视,与书法教育目前窘境有关。
二、研究对象
包括:书法教学活动的内容、方法,与书法教学有关的其它要素如教育体制、教育教学观念、教材、碑帖、教师、教具、学生、教学设施与环境等,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
主要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核心是教材与教法研究。
书法教学研究的选题,来自上述范围。
三、教材与教法研究
【教材】:教学中所用材料。包括:教科书(课本)、书法范本(碑帖、一般习字帖)、其它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教学挂图、有关书籍、电子书、电子图片、书法知识等)。教科书、碑帖作为必备书法教材,係书法教学内容之主要载体,固为教学研究之基本对象。
书法教学蓝本,不限于教科书,还必须有一系列碑帖,而碑帖往往比教科书重要,这是其特别之处。
狭义的教材指教科书。目前,书法教材尚处于初建、草创阶段,很多问题需要研究。
【教材教法】:具体环节的教学方法(详後)
【教材研究】:
书法教材内容:难易度、阶段性安排及其前后衔接;
书法知识:类别与可靠性、编排方式、讲授方式。
书法技能:教学流程及其设置、讲授的方法与准确性
教材使用:信息反馈
四、碑帖及其教法研究
【碑帖】:泛指书法范本。
【碑与帖】:概念解释。
【碑帖知识】:碑、帖的制作。从碑帖原作到碑帖印本,所起变化。
【临与摹】:概念。摹帖问题。
【临摹教学】:流程、阶段性任务、教学挂图和课件的制作。
五、技法教学研究:
【技法教学】:包括:基本技法(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临摹一般方法(读帖、摹帖、对临、背临),临摹拓展(写仿作、创作)。
【书法教学的特殊性】:实践性。技能和审美教育,培养动手能力和审美观。
【技法教学研究之核心】:如何提高学生的临习、创作能力。
前提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相应的书法功底、教学能力,如同体育、音乐教师、汽车教练必须有实际操作能力。
书法有最基本的和比较严格的、而且是相当隐秘的技法要求,只能通过手把手、长期反复训练,方可习得整套技能。书法技能不是天生的,但借助正确培训,人人可为、可得。
【笔法教学】:书法技能始于用笔、笔法,抓住笔法,就有了进阶的基础、入门的门径。从笔法抓起,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否则会走很大弯路。
【用笔概念】:书写动作、动作过程。
【执笔与运笔】
【结字】:关系学、辩证法。
【结体分析】:思路、方法。
【章法】:真、行、隶三体的章法。
【读帖】:读帖方法。
【对临与背临】
【仿作】:模拟性创作
【临帖教学过程】:讲授、演示、习作讲评
【作业批改】
六、书法知识教学研究
【书法概念】
【书体流变】
【书法故事】
【书论名句】
七、书法拓展教学研究
【拓展教学】:环境布置、组织参展、展览观摩、博物馆参观、书法遗址遗迹考察等与书法教学相关的课堂内外实践活动。
【书法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立足本地资源。
八、其它教学要素研究及其它
【书法观念与书法教学】
【书法教师修养】:书法技能、书法史论
【学生】:书法兴趣、审美趣味、
【教学设施】:环境、硬件
【书法教育史】:制度、措施、人物、思想、现实意义
九、一般研究方法举隅
流程:调查(记录)、分析、总结、对策与建议
观察(记录)
调查(记录)
横向借鉴:语文、美术等其它成熟学科
热点追踪
成果形式:教学心得(经验交流)、调查报告(对策研究)、其它
十、注意事项:避免常识性错误
书法知识错误
书法技法错误
虚假数据
逻辑错误
方法缺陷
可操作性问题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