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济源市乡村青年教师培养实施方案(2015-2017)为做好乡村青年教师系列培训工作,稳步提升乡村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周期性系统培训,探索特定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路径,逐步构建有地域特色的教师培训体系,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依据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精神为指导,结合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及乡村学校实际需求,通过培训理念的更新,培训形式的变革,从乡村青年教师发展的基本规律出发,通过多级课程培训,帮助乡村青年教师尽快站稳讲台,为学校课程建设储备人才,为我市乡村教育培养一批站好岗,能胜任的青年教师队伍。二、目标原则以培养乡村青年教师树立岗位使命为核心,突出师德教育;
2、以课堂教学实践提升为中心,做好教学技能系列达标训练。通过专业阅读、主题研修、实践考核、网络研讨、名师互助、高校学习等多种形式,经过一个周期的培训,让参训教师在师德师风上有明显转变,在教学技能上全部达标。三、实施时间从2015年9月起,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在培训周期内,每月集中一期,每期1-2日。四、参与范围截止2015年9月1日。教龄为五年以内(含五年)的城区青年教师以学校为主,参照本规划相关要求以校为本开展系列培训,参与项目考评;教龄为五年以内(含五年)的乡村青年教师,以学科为单位,集中组班开展系列岗位培训。具体参训教师名单及学科培训课程安排另行通知。五、课程设置岗位技能培训的课程设置为两大类
3、七个模块。第一类为公共课程。包括职业理解与认识,专业技能测试,专业阅读;第二类为学科课程。包括学科课程标准解读,教材解读,学科课堂教学技能,班级及课堂组织管理六、任务与措施为保障培养工作的有序有效展开,乡村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采用“分级负责,以校为主,集中培训,达标考评”的方式逐步推进,具体任务与措施如下:1.公共科目培训与测试任务:全市35周岁以下教师开展系统的专业阅读活动。公共阅读书目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无分数教育三部曲(阿莫纳什维利著,教育科学出版社),本学科课程标准解读等。以学校为单位开展专业知识学习,粉笔字、硬笔字、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的训练等活动。措施:
4、学校为本校青年教师统一购置图书,并组建读书小组,制定相关制度,确保阅读活动顺利推进。各中心校、市直学校要指导青年教师制定个人专业成长规划,开展丰富多样的专业阅读和教学技能展示活动。市教育局将以学科为单位做好专业技能基本功大赛及业务能力测试。2.教学技能系列培训任务:从2015年9月起,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对全市五年以内教龄乡村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 措施:为保障培训质量,由市教研员、市名教师负责组建学科指导教师,并根据教师需求设计本学科培训课程,经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按计划予以实施。采用小班化,跟进式培训。每班人数原则上设定为30人左右,培训地点设定在课堂上,培训内容与教学进度保持同步,突出教
5、师日常教学的难点问题,采用“培训实践测评”的方式提高培训质量。3.拓展青年教师培养途径任务:搭建青年教师能力展示的各种平台,开展系列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组织青年教学新秀优质课评选,实施名师青年教师携手成长计划、优秀乡村青年教师高端培养计划等活动。在培训周期内,发现、培养一批具有潜质的青年教师。措施:各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的独特优势,积极组建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开展读书沙龙,建立成长档案,设计携手成长规划等,开展多形式的校本培训活动。市教育局在做好青年教师教学新秀评选,“名师青年教师”携手成长计划的基础上,利用“国培”、“省培地方项目”加大对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借助网络,开辟旨在帮助青年教师专业
6、发展的“成长在线”网络平台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七、组织与保障1.加强组织领导。市教育局组建由分管副局长任组长,师训科、教研室、体卫艺站、教科所、幼教中心、市教师进修学校共同参与的全市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课程设计及评审工作,并督促相关政策的落实。各中心校、市直学校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单位青年教师成长各项工作的落实。(培养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1)2.实行分级负责。市教育局统领青年教师培养各项工作,出台全市青年教师培养规划,协调相关业务科室做好青年教师集中岗位培训的师资调配、课程设置、项目考评等相关工作。各中心校、市直学校要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培养交流活动,以制度为杠杆,
7、以政策为导向,创造性地开展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各中小学校、幼儿园是教师培养的第一线,要立足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把青年教师的培养列为学校教师发展的重要工作,通过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采用结对子,搭台子,指路子等方式,制定科学、具体的制度,切实把工作做细、做实。3.注重工作实效。针对公共科目的课程,各单位要为青年教师购置图书,创设环境,加强督促,要把公共科目的学习与本单位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避免出现工作叠加,人为增加教师负担现象。对于专业学科技能培训,市教师进修学校要大胆创新改革,借鉴以往培训经验,科学编制班级,充分论证方案,要突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实践性,要把培训放在课堂上,放在实践中
8、,力争培训内容与日常教学进度一致。各学科教学班要开通专门的网络平台,实现集中培训与网络互动的有机融合。4.严格评价考核。对于六年以上教龄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以学校为单位开展岗位职责、专业阅读、两字一话、授课技能的相关培训与评价。市教育局以抽测与竞赛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对于五年以内教龄的青年,要结合学科课程设置要求,采用“培训实践考评”的方式逐项考核,合格一门(项)颁发一门(项)合格证书。培训合格证将作为青年教师年度继续教育审核的重要依据。未能取得年度培训科目合格证的教师不能通过年度继续教育审核。市教育局将对此项工作开展好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附件:1.济源市乡村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2.济源
9、市乡村青年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及实施方案附件1济源市乡村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伯勇成员:李竹青、张晓红、李雪颖、李霖波、杨保健、许立军附件2济源市乡村青年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及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1.通过系统的全方位的培养,切实解决目前乡村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帮助乡村青年教师逐步胜任现任岗位,为我市乡村教育培养一批站好岗,能胜任的青年教师队伍。2.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与模式创新,重点突破目前一线教师培训中的瓶颈问题,走出一条符合当地教师发展规律,培训效能较高的新路径。3.通过培训师资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协作机制,调动教研、名师、科研等力量,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培训者队伍,
10、研发并形成一批具有地域特点的教师教育课程。二、课程设置本次课程设置为两大类:公共课程:岗位理解与认识,教师专业阅读与技能测试专业课程:1-6年级:语文、数学、英语;7-9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1-9年级:音乐、美术、体育;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五大领域教学技能课程。三、课程内容主要以课例呈现、互动交流,实践操作,在线交流为手段,以教学进度为主线,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各科课程内容与日常安排另行通知)四、职责分工师训科协调整合资源出台相关文件,完善配套政策,选择青年培训工作协作学校,整体设计青年教师培训的课程目标与实施方案,做好此项工作的统筹工作;教研室、体卫艺站、幼
11、教中心选派教研员全程负责本学科课程专题设计与授课教师的遴选,指导授课教师设计专题考核评价表,参与学员各个项目的考核评价工作,保障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进修学校协助教研员遴选学科授课教师。拟定科学的评价标准,选派班级管理员做好培训周期内的集中培训、网络交流及组织阶段考评。五、时间安排第一阶段:课程准备(7月)主要任务:由市教研员根据教师需求,拟定出青年教师必须达标的专题项目。按照每个学期培训两个专题的要求,设计出本学段相关课程内容并依据课程内容遴选相关教师予以课程准备。市进修学校根据每学科课程内容编制课程表。责任科室:教研室、体卫艺站、幼教中心、市进修学校第二阶段:课程审核(8月)主要任务:每
12、个学科小组针对课程内容进行集体研讨交流,并递交课程审核评价领导小组审核。学科课程审核由相关业务科室负责,公共课程审核由教科所、市进修学校负责。责任科室:教研室、体卫艺站、幼教中心、教科所、市进修学校第三阶段:实施与评价(2015年9月-2017年9月)主要任务:协调相关培训学校,出台印发各科培训通知,依据学科课程安排实施培训。同时,市进修学校根据学科特点,做好相关制度的修订与完善,加强过程性评价,丰富评价手段,及时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培训方案。责任科室:师训科、市进修学校六、相关要求1.相关业务科室要通力配合,充分发挥职能科室的专业引领作用。从全市教师发展的大局出发,精心设计,周密安排,按照分工要求按时做好工作,确保青年教师培训工作顺利起步。2.师训科要及时调整教师培训及继续教师审核政策,用好政策杠杆,从制度上保障青年培训工作的实施。3.科学论证学科课程设计方案,要采取基层调研与顶层设计相结合的方式,把每个学科教师遇到的共性问题摸清楚,选择典型性问题进行专题式培训。4.要依据成年人学习的规律,要创新培训形式,采用现场授课+专题讲评,小组合作+现场交流等方式,减少讲座式培训,充分调动参与教师的既有经验和不足,以互动的方式引发教师的反思。济源市教育局办公室2015年7月27日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