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年国开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试述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清末对国家出路三次探索的失败分别说明了什么?【附答案】.docx

上传人:h****i 文档编号:555384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国开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试述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清末对国家出路三次探索的失败分别说明了什么?【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年国开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试述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清末对国家出路三次探索的失败分别说明了什么?【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年国开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试述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清末对国家出路三次探索的失败分别说明了什么?【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年国开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试述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清末对国家出路三次探索的失败分别说明了什么?【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年国开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试述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清末对国家出路三次探索的失败分别说明了什么?【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年国开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试述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清末对国家出路三次探索的失败分别说明了什么?【附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2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在一次次求索和开拓中完成各种艰巨任务,关键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试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答:经过1924-1927年大革命的

2、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首要的根本任务,是找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方向道路。大革命的惨痛失败,把革命方向道路问题严重地急迫地摆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能否尽快解决这个根本问题,能否尽快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道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兴衰成败。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关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思想的中心和实践的重点,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道路之上。1.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八七会议前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

3、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进入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新时期。2.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在秋收起义失败后,及时地将进攻的方向转向农村,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3.毛泽东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

4、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1930年,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4.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5、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重大成果。国开电大2023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终考任务二大作业试题1:请试述清末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探索的失败分别说明了什么?【附答案】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0分)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反抗压迫的过程。为了争取国家独立,实现民族复兴,

6、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探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出路,掀起了生生不息、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请试述清末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探索的失败分别说明了什么?答:清末,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和内部矛盾,为了寻找国家出路,各种力量和思潮不断涌现。其中,三次重要的探索都以失败告终,这三次探索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成变法和清末新政。这些失败的经历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首先,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了单纯依靠技术引进并不能解决民族危机。19世纪中期,清朝政府开始推行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来提升国家的实力

7、。然而,这场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虽然洋务运动在军事、工业、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它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制度的本质问题。因此,单纯依靠技术引进并不能解决民族危机,必须从制度上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其次,戊戌变法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并不可行。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试图通过改革来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然而,这场变法运动最终被镇压,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并不可行。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封建制度根深蒂固,资产阶级力量还不足以推翻封建制度。因此,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依靠更为强大的力量和更为深入的改革。最后,清末新政的失败说明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我改革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8、20世纪初,清朝政府开始推行清末新政,试图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来应对民族危机和内部矛盾。然而,这场改革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本质问题,反而加剧了内部矛盾和民族危机。这主要是因为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我改革并没有触及制度层面的问题,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总的来说,清末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探索的失败分别说明了技术引进不能解决民族危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并不可行以及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我改革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这些失败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也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首先,这些失败的经历告诉我们技术引进并不能解决民族危机。在洋务运动中,虽然中国引进了西方的技术和设备,但

9、在制度上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这导致了洋务运动最终的失败。这让我们认识到要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不能仅仅依靠技术引进,更需要从制度上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其次,这些失败的经历也告诉我们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并不可行。在戊戌变法中,资产阶级改良派试图通过改革来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但最终被镇压。这表明中国的封建制度根深蒂固,资产阶级力量还不足以推翻封建制度。因此,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依靠更为强大的力量和更为深入的改革。最后,这些失败的经历还告诉我们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我改革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在清末新政中,尽管清朝政府试图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来应对民族危机和内部矛盾,但这场改革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本质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我改革并没有触及制度层面的问题,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综上所述,清末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探索的失败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这些失败的经历告诉我们技术引进不能解决民族危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并不可行以及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我改革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这些教训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成人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