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二年级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吴坝镇朱庄小学授课人:张文娟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而且本节课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它是比较难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平均分”,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中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结合具体事
2、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认识“平均分”,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认真观察、个体思考、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
3、”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初步建立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书中主题图课件、水果、水果图片、小猴子分香蕉等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春天就要到了,二年级的小朋友准备去春游,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小组同学听。 学情预设: (1)看到了有的小朋友在分汽水,还有分面包的。
4、 (2)有2个小朋友分橘子。 (3)还有分糖的,每堆都是5个。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1)问题:同学们要把10个面包分成两份,可以怎样分? (2)学生独立操作学具完成。小组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到的 方法多?(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操作的不同情况。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1)教师小结:有这么多的方法,你能不能根据分的结果,把它们分分类 ? (2)让学生根据分的结果,进行分类,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一种是每份分得同样多,一种是每份分得不一样多。) (3)根据“每份分得同样多”的情况,让学生说说每份是多少,有几份。 (4)突出“平均分”,每份分得同
5、样多,叫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逐步出示含义) 4在渗透份数,每份数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课件出示:小红拿来了6块糖,它有三种分法,你能判断出哪组是平均分的吗?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第(3)种是平均分的。因为每堆都是2块糖; 师:观察平均分的两组,数一数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个块糖。学生一边数师一边课件演示用集合圈圈起来。渗透每份的含义。 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 (1) 小明是个懂事的孩子,他正在给同学分橘子呢,你知道有几个橘子?他想怎样分吗? (2)问题:每个盘子平均分到几个橘子? 先让学生想一想,然后让学生动手
6、用学具摆一摆,看看我们想的对不对。(每人摆完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根据学生分的情况,小结: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一个地分,还有的几个几个地分。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师:大家拿出15个水果图片和5个盘子,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如果把这15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展示分法,学生评价。 三、联系生活, 应用平均分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1)小明非常喜欢小动物,他买了12个香蕉,想平均分给3只小猴(课件出示:桌面上小明放有12个香蕉,下面蹲着3只小猴)你知道每个小猴
7、分几个吗? 知道的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不知道的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学生汇报教师演示,每只小猴4个,可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 (2)唉呀,又来了一只小猴,咱们要重新分这12个香蕉了。(把12个香蕉平均分给4只小猴) (3)那每只小猴分几个?(学生讨论,汇报:每只小猴3个) (4)课件演示又来了2只小猴 (5)小猴越来越多,这次要把12个香蕉要平均分给几只小猴?(6只)每只小猴分几个?(是2个) (6)通过刚才给小猴分香蕉,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小组说一说。(猴子多了,每只小猴得到的水果个数就少啦 !) 2.师: 小猴高兴的吃到了自己喜欢的香蕉!我们也很高兴,但这位小朋友却愁眉苦脸,他一定遇
8、到了问题。(课件出示题目)每个盘子里放同样多的苹果,应该放几个?请你帮帮他! (1)师:想一想,也可以动手摆一摆,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每盘放几个? (2)如果有4个盘子呢?(课件出示增加盘子数) (3)这12个苹果你还能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个?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分一分。 3. 课件出示题目:有6个桃子,每盘放2个,需要( )个盘子。 4、有12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可以分给几只小兔?每只小兔还可以分几个萝卜? 5、同学们你能设计一个18人的排队方案吗?动手试一试吧? 分层设计练习,重视了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开放性问题给了学生一个想象和发展的空间,不同的分法
9、体现了学生不同的创造才能,体现了“人人都能学习数学,不同的人能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数学思想。 四、全课总结,深化平均分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的。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把你发现是平均分的现象汇报给同学、老师和你的父母、朋友都可以。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平均分教学反思。本节课我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把学生实际生活中听说过的见到的平均分现象展示给学生看,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在学生感受“同样多”的基础上概括出什么叫平均分。揭示平均分这一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低年级学生具体思维为主,本教学设计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富有
10、浓郁气息的练习,既巩固除法的认识又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本教学设计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以摆一摆、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等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 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学习目的就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创设了二年级的小朋友准备去春游,分汽水、分面包、分橘子、苹果、桃子、为小猴子份香蕉、为小兔分萝卜等情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汇报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在分橘子时应该返回头来让学生回到不是平均分的分法,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摆一摆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每份分得同样多,通过比较、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平均分”与“不是平均分”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二、联系生活,操作实践 数学来源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从新课导入到最后练习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觉得数学有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标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此,我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并通过摆一摆、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等活动,让学生经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意识与能力,并在交流、展示、评价中享受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