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析小学生广播体操的有效教学手段
摘 要: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每一位体育教师所追寻的目标,因此如何提供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采用文献资料法等,主要以广播体操的教学为例,从体育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动作的学习阶段及动作的巩固阶段三个方面探讨了广播体操的有效教学途径,从而为从事体育教学的工作者进行广播体操教学与研究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广播体操;有效教学;体育课堂
体育课与其他课程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特定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是体育课的教学环境是操场这样一个开放的空间,因此,学生就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这就要求其教学方式也是独特的。在体育课堂上活泼好动、相互嬉戏是小学生最显著的特点,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较短,尤其是在室外上课时很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因此,怎样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有用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个从事体育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小学生广播体操的特点及教学现状分析
1.小学生广播体操的特点
广播体操是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级各类学校都将广播操教学视为体育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广播体操一般由8~10节动作组成,包括上肢、下肢和躯干各部分;由屈伸、举振、转体、平衡、跳跃等各种动作组成。每一节动作都有一定的作用。做完一套广播体操,能使身体各部分的关节、肌肉、韧带都得到锻炼。增加了氧气和养料的需求,加快了呼吸、脉搏和血液循环,从而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各器官的功能。
小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以基本体操为主线创编的。突出对身体姿态规范性的培养,动作活泼流畅、舒展规范、简单易学。所采用的音乐打破了传统广播体操的形式,创新性的以歌的形式出现,选用了《阳光体育之歌》,更加突出了本套操的主题和寓意,更有助于情感教育。因此,要做好本套广播体操必须把握其简单规范、明快流畅、横平竖直的风格特点,从动作姿态到面部表情,都应体现当代小学生活泼规范、快乐向上的多姿多彩校园生活和阳光体育的精神风貌。
2.广播操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的广播操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和乏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这就给广播操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开拓思维创造出新颖的、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把对广播操的学习看成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广播操的教学效果,达到有效教学,是每个体育教师面临的挑战,对其的研究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提高广播体操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我任教的是小学低段体育,而广播操的教学则是实际教学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的一个教学内容。通过不断地在教学中实践、总结,我摸索出了一些方法,使得教学效果逐渐提高,使学生对所学的广播操内容充满兴趣,学习的信心也越来越强。
1.在准备活动阶段,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小学生对新学内容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这个“好奇心”持续的时间却很短,在进行广播操教学时每节课开始部分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其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一般采用诱导法先将要学的新操节中的较难掌握的动作融入课前的热身操里,比如在教授预备节时把提踵立动作加入到热身活动中让学生提前熟悉所学动作。另外,引导法在准备阶段也是必要的。通过教师展示和提问的方式诱导学生学习广播操动作的热情。如在广播体操教授的第一堂课中教师先进行完整示范,示范时要做到精神饱满,动作优美流畅。示范完成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刚刚做的这套广播操叫什么名字?”大多数同学都不了解这个广播操因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都积极主动地想要尝试,这样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2.在动作学习阶段,巧妙运用语言艺术与有效的教学方法
由于刚入学的新生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差,只凭单纯的、简单的讲解是不够的,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模仿能力。
(1)运用语言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
在教授新的广播操时教师要积极思考将各个动作分解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该动作加深学生记忆。比如我在教授预备节动作时把双手侧上举的动作与广播操的名字结合起来生动的描述为“双手托起太阳”,在教授双手侧上举五指分开做外旋的动作时,我把它称为“太阳光芒在闪闪发光”。原本术语化的动作教学变成了形象生动的动作描述,这样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较好地记忆所学动作,而且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做练习,从而使得广播操教学效果有所提高。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探索、好奇、表现欲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有效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①合理运用示范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良好的风采和优美的动作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广播操教学时教师用娴熟自如、舒展大方、准确到位、富有力量的优美示范,给学生一种健与美的感受,视觉上的冲击旨在激发学习欲望。
②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小学生自己都有其特殊的思维方式,孩子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比教师的反复讲解更加有效。在教学时教师要仔细观察,挖掘那些模仿能力强、身体协调性好、节奏感强、动作比较到位的学生,任命他们为学习先锋,将其余的学生分组,把小先锋分配到各组中让其辅助教师教学,这样既能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又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③有效采用激励法
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每个孩子都有他自身的优点,都有他擅长和不擅长的方面,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充分放大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缺点。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时我们要不吝啬表扬,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就感。在广播操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对于协调性好动作学得快的学生给予表扬和赞赏;对于协调性较弱的学生即使只是一个动作细节的进步我们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3.在巩固提高动作阶段,充分采用比赛法与表演法
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有着强烈的活动需要,包括对游戏活动的需要和对运动活动的需要,并且大部分是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的,这与他们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强是分不开的。因此,小学体育课中出现最多的就是游戏和比赛,这是由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对动作的掌握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学生就需要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平台。而运用所学动作以比赛和游戏的方式进行活动是体育教师最常用的方法。在广播操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进行展示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在这样的展示活动中竞争性显得比较薄弱,对于小学生来说缺乏一定的激励性,学生的积极性也相对较弱。我在动作巩固阶段采用的是一种名字叫“广播操接龙”的游戏,规则就是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由第一个同学开始做一节操的开始动作,后面的同学一条龙地接下去做后面的动作,每个人只能做一个动作,看看哪位同学接不上或接错了,做错的同学完整地做完所学动作。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都在思考轮到自己的时候该做的动作,从而达到了巩固教学效果的作用。
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勇于创新,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较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达到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