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对后进生的情感教学 教育首先是人与人情感上的接触,情感因素在教育教学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运用情感心理学理论,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体会,通过指出对后进生进行情感教学的必要性,分析情感因素在后进生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从中找出激发后进生积极情感,并帮助他们克服挫折困扰等方法,旨在寻求在教学上转化后进生,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一、对后进生进行情感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情感教学心理学P2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情感教学已被我国众多教育工作者在理论上和
2、实践上努力探索,并且证实了情感教学是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现代信息社会高尖科技、激烈竞争、多元并存和生态失衡等因素的作用下,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掌握程度差异较大。而且,学生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也不一样。所以,情感教学的对象应该是多层面的。在内因,外因的作用下,我国教育的现状,是中学生的中下面较大。后进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在整个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后进生的心理干扰因素是很大的,他们比一般学生缺乏自信和毅力,他们害怕困难和失败,易于放弃;他们比一般学生更需要心灵的苛护,要他们接受知识,首先是情感、心理上的接受。因此,对后进生进行情感教
3、育,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二、情感因素在后进生教学中的作用。情感因素对后进生的教学具有巨大作用,因为情感本身具有动力、感染、疏导、协调的功能。我曾经有这么一个例子:在语文课上,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讲,然后当堂作文。而这时一位平常爱与老师作对的同学却在兴致勃勃地玩一只褐色的硬壳虫,我走到他的桌前,示意他把硬壳虫收起来,拿本子写作文,他不但不听从,而且用挑战似的眼光斜视着我,眼光好像在说:反正老师们都讨厌我,我就偏要捣乱,看你又能把我怎样?当时我的确生气极了,但我仍能压住怒气,轻声而友好地问他:“你是从哪里弄来这玩意的?它有什么用途?”这位学生根本没料到我没当众批评他,敌意开始消减了,
4、他告诉我:“这种虫很少见,是从学校生物园的一簇树丛中找到的,我正在观察他的生活习性。”于是,我就因势利导,要求他写篇关于如何捕捉和饲养硬壳虫的记叙文,结果,他写得很有情趣。我还把他的文章作为范文在班上表扬了一翻。此后,他彻底消除了对老师们的敌意,上课专心了,学习也开始进步了。原来,师生之间的情感,是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情绪。对于教学来说,爱的情绪,能增强教育作用;而恨的情绪,则只能削弱教育作用。因为教育首先是人与人情感上最微妙、最细腻的相互接触。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每个中下生几乎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基础差、惰性大、学习兴趣低下、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强、意志力溥弱、容易产
5、生抵抗情绪等“毛病”,但是,教师的期望,教师亲切的微笑和满含信任的目光,再加上教师不失时机的鼓励和表扬所有这些积极的情感因素,都能产生“期望效应”,进而可以逐步治愈后进生身上的种种毛病,象以上的例子,就是情感的积极因素在发挥作用。相反,假如我们对以上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换种处理方法,教师对于后进生的不守纪律和抵抗情绪 用消极的情感(即用恨的情绪)去对待,教师从后进生以往常扰乱课堂纪律,再加上当时课堂上不尊重教师的行为,气不打一处来,当众批评,甚至大发雷霆,把他赶出教室,试想,这样做能收到什么样的教育效果呢?不但收不到当节课的教学效果,而且还扩大了师生之间的对立面,给以后的教育设置了更大的障碍。由此
6、可见,积极的情感可以推动人们积极地追求真理,认识事物,如饥似渴地掌握知识;消极的情感令人气馁,产生厌恶、抵抗情绪。我们要减少中下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除发要考虑发展后进生的智力因素外,还要充分考虑发展后进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必须想方设法激起后进生的积极情感,使认知和情感和谐协调地发展。三、激发后进生的积极情感,注入强大的推动力,提高教学效果。前文提到,后进生比较于其他学生,有更多的缺点和个性特点,那么,对后进生的情感教学对比于一般学生的情感教学,也将有更大的难度。后进生的转化过程,必然是一个艰苦的,错综复杂的过程。如何才能激发起后进生的积极情感,以
7、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呢?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真心真意地热爱后进生,是对后进生进行情感教学的前提。通常后进生都有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因为他们往往受人歧视,遭人嫌弃。他们是在被批评、斥责、打骂声中成长的。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模范班主任刘纯朴也曾感慨地说:“心灵的创伤只能用心灵来温暖,精神的污染只有精神的甘露来涤荡。”要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关键就是他们能被别人真心实意的热爱。教育心理学指出:“要使其转化,先要感化。教师的情感在转化教育中起着指导和决定的作用。教师一旦对学生产生热爱感和期待感,就会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良好的情感,鼓励和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从而也会激起学生
8、对教师的更加信赖。”(情感心理学P187 ),对后进生真心实意地热爱,是后进生情感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要真心实意地热爱后进生,就是要不嫌弃他们,给他们以“爱的情绪”,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关心爱护的,使他们消减抵触情绪,打开心扉、接受教育。如前所述,后进生往往遭人嫌弃,他们在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形象都是“不成器”,甚至是“烂泥扶不上壁”的,这种观念一经形成,就很难消除。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一个后进生无论是言谈嬉笑,还是沉默不语,都会引起老师的反感。试问,如果教师对学生抱着冷淡、不友好,乃至嫌弃态度的话,对于后进生本来就有着种种创伤的弱小心灵,无疑是雪上加霜,他们如何承受得了?教育又如何能发
9、生正效应呢?(二)、满足后进生的需要。行为科学理论指出,人的行为模式是:由需要产生动机,由动机推动行动,行动指向目标。后进生积极性调动的心理学问题,主要是需要、动机和目标的问题。要使后进生有积极求上进的行为,就必须使他们有求进步的动机,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动因,而动机又是由需要产生的,只有有了满足需要的欲望,后进生才会产生动机,进而导致行为的发生。因此,要激发后进生的积极情感,我们应当从满足后进生的需要入手。在人的自然性需要、社会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中,满足后进生的精神需要尤为重要,因为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要激发
10、后进生的积极情感,除了要真心实意热爱学生之外,还要满足后进生的各种精神需要。1、尊重的需要。通常学生在学习中过程中表现的需要包括求知、成就、尊重和审美等。而对于学习上存在着心理障碍的后进生来说,我认为应把满足他们尊重的需要放在首位,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排除障碍,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尊重包括自尊和受人尊重两个方面。大多数后进生的自尊心都特别强,如果引导得当,他们可以由强烈的自尊进而产生强烈的自信、自爱、自强心态,发奋图强而终成才。当他们的自尊遭到剥夺或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形成新的对立面。同样,当后进生受人尊重时,他们就有一种胜任感、成就感和责任感,并由此给自己提出新的奋斗目标
11、,追求更大的成就。人是有感情的,后进生尽管品德不良、行为不端,但他们仍然向往着美好的未来。作为教师,要在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找出他们值得表扬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和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不会瞧不起自己,而是信任自己,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对于一个惯受歧视的后进生来说,老师给予他的一个赞许、一次鼓励,甚至是一份亲切的笑容、一份信任的目光,都是极易产生心灵振动且极其渴求的。2、成就的需要。通常一个人每获得一次成功,都不仅会产生快乐情绪,而且会增强自信心和胜任感。而后进生在学习上失败的时候多,成功的机会少,他们就尤其需要有成就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得好:“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12、。”两年前我接任初三(9)班的班主任,班中占半数的是后进生,其余的是中等生,只有几个优秀生。这是一个违纪事件天天层出不穷的班级。开学初,班的德育工作根本无从下手。没料到的是,促成这个班风转变的,竟然是一次校运会。运动会上,全班同学团结合作,奋力拼搏,以优异的成绩夺取了冠军。这是他们念初中以来,第一次拿第一、第一次被学校表扬!当时我抓住时机,大力表扬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所取得的成绩,接着召开了一次题为“我能做,绝不说不能”的主题班会。此后,同学们个个信心百倍,决心要通过自己的拼搏,再去争取学习上的成功。在下学期升考前50天,我又开了一个主题为“升考誓师大会”,其中有来自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勉励说话
13、,如:“掌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浪费别人的时间=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慢性自杀”等。 在这股力量的驱动下,不少后进生在升考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这个差班也变成一个学风、班风良好的班级,在升学会考中,本班的成绩在全级十二个班中名列前矛。这个例子说明,后进生极其需要成就感。同样,在教学上,我们也要注意满足后进生的成就需要,对他们取得的哪怕是极其细小的进步,都应及时表扬和肯定。只有满足后进生的成就需要,才能在他们的学习上不断注入强大的驱动力,促使他们进步。3、求知的需要。尽管普遍后进生基础差,厌学情绪较浓,但在他们的尊重需要和成就需要稍得满足的情况下,他们就会产生求知的欲望,教师在此时需趁热
14、打铁,给予他们认知上的满足。同时,还得注意分寸,因为他们的基础或接受能力相对较差,要满足后进生的求知需要,关键是教师能依据后进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创设情景,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精心选择、巧妙讲授教学内容,把已定的内容组织成完全符合他的求知需要的东西,使他们产生新颖感,获得新知识,从而产生满足的情绪体验。(三)、增强后进生的耐受力,帮助他们克服挫折的困扰。马志军是一位我教了一年多的后进生,经过我一年多来的努力,不良品德已基本上得以矫正,学习也在不断地进步。但在前些日子上复习课,我要求全班同学练习书写英文信,讲解了格式后,我要求同学们自由发挥即堂写封英文信给我。堂上,我发现马志军同学没有
15、动笔,懒洋洋地扒在桌子上,一副泄气皮球的样子。作业交上来后,我首先抽出他的作业本检查,果然发现他的作业并没有完成,作业本上只是用中文斜斜地写着一行字:“老师,我英文基础差,不会写英文信。”看着这行字,我百思不得其解,学了几年英语,他并不是连些简单句子都不会写,而且他连我板书在黑板上的格式都没有抄。这根本不是不懂英文的问题,分明是在赌气不做作业。那么,他在生谁的气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又象往常那样,找他作朋友式的谈话。他是这样回答我的:“老师,我在生我自己的气,你知道我是用功的,可是近一次单元测验我又再退步了,看来我不是块读书的料子,我不想学了。”为了帮他克服挫折的困扰,我帮他细心分析了退步的原因
16、,并告诉他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不能自暴自弃,要在摔倒了的情况下爬起来再前进,此后,在课堂上我处处留意他的点滴进步,及时赞许或表扬,帮他重新树立起前进的信心。他,又再上路了。原来,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学生从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须要有意志的参与,要有反复的意志的磨练,要有持续性和顽强性。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借助积极情感的作用,对中下生进行持之以恒的品德培养,增强他们的耐受力,帮助他们克服挫折的困扰。象上面例子中马志军同学出现反复的情况是正常的,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考虑后进生的反复性,细心观察、发现他们情绪上的变化,然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增强他们的耐受能力,让他们继续进步。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一点,后进生在挫折面前很容易会放弃,最终,我们的后进生工作也会前功尽弃,徒劳无功了。总而言之,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多发掘后进后生的积极情感,使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就能促成质的飞跃,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