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幼儿园表演游戏的适时介入和指导 孤山镇第二幼儿园 苗彩兰 幼儿园表演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是幼儿园游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表演游戏中幼儿通过模仿和想像,表演故事或者某一场景,实现扮演角色、交往沟通、创编故事等。何为表演游戏的介入呢?在表演游戏中教师的要求与幼儿的行为之间发生矛盾时,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出的行为不符合教师的想法,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的一种干预,但是在表演游戏中幼儿往往太依赖教师的指挥,或者教师牢牢掌握了表演游戏的控制权,没有给幼儿表演的自由,把“介入”变成了“控制”。在幼儿进行表演游戏时,教师如何适时介入?我们认为,教师在表演游戏的适时介入会出现两种现
2、象:一种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来引导幼儿的行为;另一种是教师按照幼儿的想法去顺应幼儿的行为。一、 表演游戏中教师适时介入产生的因素 我们在观察幼儿参加表演游戏时发现,绝大多数的教师在介入幼儿游戏时都会受到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教育目标;二是教师自身的经验背景。由教育目标引起的介入在表演游戏中很容易被观察到。教师在创设表演环境时,一般总会赋予材料某种教育目标,并对幼儿的行为作出一种预设,期望将幼儿的行为控制在某一范围内,一旦幼儿的行为超出这个范围,教师便会介入。由教育目标引发的教师介入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由教师自身经验引起的教师介入在表演游戏中也较为常见。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决定了他们在思
3、考和行为中会产生许多与成人经验相违背的行为。当幼儿出现这种行为时,教师就会即时介入,这种介入与教育目标引起的教师介入相比,往往具有更大的随机性。二、表演游戏中教师适时介入的行为类型 (一)教师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介入行为:这种介入是教师紧紧围绕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而进行,从而将幼儿的行为引向某一特定的发展目标。 (二)教师自身经验引起的介入行为:这种介入是教师在介入到游戏中发觉幼儿看似幼稚的行为实际上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且这种想法和行为对他的发展也是有意义的,教师便放弃先前的教育目标,尊重幼儿的行为表现。三、表演游戏中教师适时介入应具备的前提条件任何一种适时介入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游戏情景中产生的,是教师
4、与幼儿之间的一种互动行为。虽然教师的思路和幼儿的想法、幼儿之间的想法有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可以通过教师的自觉行为进行调和,如果教师能够自觉地把握教育目标,在介入过程中多反思,并控制自身经验的影响,那么介入行为对幼儿产生的意义就会更大,因此,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前提条件: (一)教师要对已经制定的教育目标有清晰的认识,能够在恰当的介入时机中把握目标的达成度。 (二)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展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游戏得以延伸,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
5、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 (三)教师要善于在介入过程中进行反思,在选择介入行为时,教师对能否避免由经验或预设目标引起幼儿的被动行为应当有充分的认识。 (四)在游戏中要让幼儿体会教师的意图,教师将介入意图转化为幼儿的需要从而支持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表演游戏中教师适时介入的指导方法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游戏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那么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 (一)教师适时介入游戏的方式在表演游戏中,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一般是交叉式介入法,即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
6、个角色进入幼儿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 (二)教师适时介入指导游戏的方法1.语言指导 (1)发问,发问主要是为了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幼儿的具体想法或进行启发引导等,宜用亲切平和的询问,以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目的是引起幼儿的思考,逐渐学会辨别是非,作出明确的行为判断。 (2)提示,提示主要是当幼儿遇到困难或不知所措时,教师用几句简单的建议性提示,帮助幼儿明确想法,促进游戏顺利开展。 (3)鼓励与赞扬,教师对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及正向的游戏行为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对幼儿在游戏中能自觉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坚持游戏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给
7、予赞扬,以强化幼儿正向行为的出现。2.行为指导 (1)身体语言,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对幼儿游戏行为作出反馈。 (2)提供材料,幼儿在活动中可否选择活动材料以及自选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活动的针对性和积极性。教师一方面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情况及时添置新的材料,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自行制作所需要的表演材料,这样幼儿更有兴趣和积极性。 (3)动作示范,表演游戏由于故事角色的丰富多彩,有时需要教师给幼儿作适当的示范、讲解,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角色、表现角色特点。出现共性问题时,教师能及时捕捉并抛出问题,让幼儿在讨论交流中共同学习,实现生生互动。教师巧妙的介入、平等参与和有效引导是建构良好的师幼互动的关键所在。 2015年1月5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