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病防治传染病防治校医院保健科校医院保健科 梁亚荣梁亚荣 传染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传染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1.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人大会(人大会8989年通年通过,过,0404年修订)年修订)2.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9191年,年,卫生部第卫生部第1717号令)号令)3.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03(03年,国务院年,国务院376376号令)号令)4.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理办法(0606年,卫生部年,卫
2、生部3737号令)号令)5.5.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0606年,卫生部)年,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包括传染病预防,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疫情控制,医疗救治,监督管理,保障措施以及法律责任等九大章80条。传染病防治法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急、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危害程度,分为甲、乙、丙三类39种。登革热登革热炭疽炭疽痢疾痢疾肺结核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百日咳白喉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猩红热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
3、淋病淋病梅毒梅毒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血吸虫病疟疾疟疾鼠疫鼠疫霍乱霍乱 法定传染病法定传染病甲类甲类(2种种)乙类乙类(26种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人感染H7N9禽流感禽流感麻疹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黑热病包虫病包虫病丝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
4、和副伤寒以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丙类丙类(11种种)传染病防控形势传染病防控形势 传染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位原因;传染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传染病防控形势传染病防控形势1.少数传染病已被或即将被消灭。少数传染病已被或即将被消灭。如天花、脊髓如天花、脊髓灰质炎、麻疹等。灰质炎、麻疹等。2.一些过去已经基本上控制了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一些过去已经基本上控制了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如结核病、梅毒等。如结核病、梅毒等。3.一些传染病的流行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如艾滋病、一些传染病的流行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如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病毒性肝炎
5、。4.新的传染性疾病陆续出现。如艾滋病、新的传染性疾病陆续出现。如艾滋病、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2014年全国报告法定传染病年全国报告法定传染病2014年全国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7184391例(甲类27例,乙类3075945例),死亡16629(甲类3人为鼠疫,乙类16056人)人,报告发病率为530.15/10万,死亡率为1.23/10万。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0.40%,报告死亡数居前5位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病毒性肝炎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占乙类传染
6、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8.24%。传染病概述传染病概述结核病防治结核病防治病毒性肝炎防治病毒性肝炎防治传染病概述传染病概述一、什么是传染病二、传染病的特征三、传染病流行过程四、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五、传染病的诊断六、传染病的治疗七、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一一 什么是传染病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二二 传染病的特征传染病的特征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感染后免疫。2.流行病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外来性与地方性;散发、
7、流行、大流行和暴发流行;三间分布(时间、地域、人群)。3.传染病的临床特点传染病的临床特点: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临床症状与体征通常有发热和毒血症状(全身不适、厌食、头痛、肌肉酸痛等)三三 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传播及转归的全部自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传播及转归的全部自然经过称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然经过称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流行过程流行过程的发生必须具备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引起疾病的流
8、行,或使已流行的疾病终止。能引起疾病的流行,或使已流行的疾病终止。三 传染病流行过程(如何传播)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三三 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病流行过程1.传染源传染源: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 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 染的动物。染的动物。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致病,一方面取决于人体的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致病,一方面取决于人体的 抵抗力抵抗力,另一方面取决于,另一方面取决于病原体特征、数量病原体特征、数量及其侵及其侵 入门户等,
9、其中病原体的特征对病原体的致病性及入门户等,其中病原体的特征对病原体的致病性及 其表现形式具有重要意义。其表现形式具有重要意义。病原体特征病原体特征传染力、致病力、毒力、变异性。传染力、致病力、毒力、变异性。三三 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病流行过程 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再侵入易感者机体 所经过的途径。包括呼吸道传播(空气传播):飞沫、尘埃等,如肺结核、流感;消化道传播(粪-口传播):水、食物、苍蝇等,如痢疾、甲肝;接触传播:手、用具、玩具等,如手足口病、流感;虫媒传播:如乙脑;血液、体液、血制品传播:如乙肝,AIDS;土壤传播:如破伤风;垂直传播(母婴传播):如乙肝、A
10、IDS。三三 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病流行过程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易 感者的比例在人群中达到一定水平时,如 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则很容易发 生传染病的流行。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有: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和免疫人口死亡。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有: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四四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1.自然因素:包括地理、气象、生态等。传染病的地区性和季节性与自然因素密切相关。2.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城市化的人口流动和密集、工业化进程使环境破坏和污染)、经济和生活条件(药物滥用)、文化水平等。五五 传染病的诊断传
11、染病的诊断传染病的诊断要综合三方面的资料:临床资料 流行病学资料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其中流行病学资料是传染病诊断的重要依据。1.治疗原则:治疗、隔离、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特效治疗并重。2.治疗方法:一般和支持疗法;病原或特效疗法;对症 疗法;康复疗法;中医中药疗法。六六 传染病的治疗传染病的治疗 治疗传染病的目的既促进患者的康复,又控制传染源,防止进一步传播。七七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条: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主要针对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采取综合性措施。传染病预防控
12、制原则: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七七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管理传染源:传染病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密切接触者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检疫、临床观察和 药物预防。七七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报告是传染病的监测手段之一,也是早期发现、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传染病防治法第31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疫情报告要求: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网络报告;发现乙、丙类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应于2
13、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七七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环节,依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分别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七七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流行期间暂停聚会和集体活动;远离可疑感染动物、家禽等;开窗通风,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每小时换气次数1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遮住口鼻、和患者间隔距离1 米等。七七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染病):加强饮用水管理;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等。七七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的预
14、防控制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勤洗手,不揉眼;玩具、日用品消毒等。七七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切断传播途径(血液其及制品传播):严格筛查血源;不公用牙刷、剃须刀、指甲刀等。七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七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保护易感人群:主要是提高人群免疫力平衡膳食、锻炼身体、规律作息等;接种疫苗。七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七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勤洗手,常通风,不随地吐痰严格筛查血源平衡膳食、锻炼身体、规律作息预防接种疫苗结核病防治结核病防治 什么是结核病?什么是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一种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一种慢慢
15、性传染病性传染病。可以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如可以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如:肺、淋巴、肺、淋巴、骨、肾、肠、尿路、皮肤等。骨、肾、肠、尿路、皮肤等。其中以其中以肺结核肺结核最多见(占最多见(占80%)。)。肺结核是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肺结核是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主要疾病之一。题,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主要疾病之一。全球采取的结核病控制行动全球采取的结核病控制行动 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全球结核病进入紧急状态,并号召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行动起来,与结核病的危机进行斗争。1995年:WHO确定每年的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同时还提出现代结
16、核病控制策略(应用直接面视下短程化学疗法(简称DOTS)在全球推行。肺结核防治肺结核防治什么是肺结核肺结核的流行病学我国肺结核疫情现状肺结核的症状及发现肺结核的传播肺结核的治疗肺结核的预防肺结核控制策略与措施什么是肺结核?什么是肺结核?什么是肺结核什么是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呼吸道慢性传染病。占结核病总数的80%。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结核杆菌破坏的肺结核杆菌破坏的肺正常肺正常肺肺结核流行病学肺结核流行病学1.传染原:传染原:开放性肺结核病人是结核的主要传染源。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病人在咳嗽、喷嚏、大声说话时排出飞沫中的
17、结核菌,被健康人吸入可引起感染。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儿童、老人为高危人群,生活贫困、居住拥挤、营养不良是肺结核的易感因素。4.流行特征特征:西部东部,农村城市。我国肺结核疫情现状我国肺结核疫情现状WHO估算: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现有肺结核患者500万人,位居全球第二;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耐药肺结核患者人数近全球1/4。近几年报告肺结核发病人数在传染病中位居第一,每年新发肺结核人数100万,有5万人死于肺结核(每10分钟就有1人死亡)。目前肺结核仍是我国严重危害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病,被列为我国重大传染病之一。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面临的问题我国
18、结核病防治工作面临的问题1.肺结核疫情地区差异显著:西部地区及农村居多2.耐多药肺结核比率较高:6.8%高3.肺结核患者因症就诊率:47%低4.患者规则服药率:59%低5.公众结核病防治知晓率:57%低肺结核有哪些常见症状?肺结核有哪些常见症状?咳嗽咳嗽咯血咯血午后午后低热低热盗汗盗汗体重体重减轻减轻怎样发现肺结核?怎样发现肺结核?肺结核的发现方式肺结核的发现方式 1、因症就诊 2、可疑症状者追踪 3、重点人群检查 4、健康体检 持续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者咯血,具有任何一项症状就应怀疑是否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和治疗。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接受检查接受检查 早诊断、早诊断、早治疗早治疗X线
19、线拍片检查拍片检查查痰查痰肺结核是怎样传播的?肺结核是怎样传播的?飞沫传播飞沫传播肺结核肺结核病人病人在咳嗽、咳在咳嗽、咳痰、打喷嚏或大声说话痰、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会喷出含有结核杆菌时会喷出含有结核杆菌的的飞沫飞沫这些飞沫被健康人这些飞沫被健康人吸入吸入后就有可能造成后就有可能造成感染感染。飞沫传播是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传播是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飞沫核(大(大于于5微米),在空气中短距离(微米),在空气中短距离(1米是相对安米是相对安全的全的,距离,距离 2米是绝对安全米是绝对安全的。的。人口密集,通风不良的人口密集,通风不良的室内场所室内场所公共交通工具(车、船、飞机)、公共交通工具(
20、车、船、飞机)、学校学校(教室、寝室教室、寝室)网吧网吧临时工宿舍临时工宿舍监狱监狱较易发生飞沫传播的场所较易发生飞沫传播的场所不是所有肺结核都具有传染性不是所有肺结核都具有传染性肺外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肺外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痰涂片阴性痰涂片阴性肺结肺结核均核均无传染性无传染性只有只有痰涂片阳性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具的肺结核患者具有有传染性传染性肺结核患者中肺结核患者中传染性传染性肺结核占肺结核占30%规律抗结核治疗规律抗结核治疗2-3个月,个月,90%的患者不再具的患者不再具有传染性有传染性一个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每年可传染一个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每年可传染10-15人人感染不一定发病感染不一定
21、发病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我国45%的成人已感染了结核杆菌,但一生中仅有10%会发生结核病发病高危因素发病高危因素感染结核菌的数量多、毒性大、频度高感染结核菌的数量多、毒性大、频度高机体抵抗力降低机体抵抗力降低哪些人容易感染结核杆菌?哪些人容易感染结核杆菌?与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如肺结核病人的家属成员(尤其是儿童)、肺结核患者的同班、同寝室同学、与病人接触的医务人员。通风不良的环境会增加结核菌感染的风险。结核病能治好吗?结核病能治好吗?规范治疗结核病是可以治好的结核病的治疗原则结核病的治疗原则 早期早期:早诊断、早治疗,控制发展、降低传染早诊断
22、、早治疗,控制发展、降低传染 联合联合: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 适量适量:杀灭结核杆菌并使副作用最低杀灭结核杆菌并使副作用最低 规律规律:药效持续不断起作用以防产生耐药菌药效持续不断起作用以防产生耐药菌 全程全程:完成全疗程,完成全疗程,6-8个月或更长个月或更长结核病的治疗药物结核病的治疗药物FDC(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是指(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是指多多种抗结核药种抗结核药物,按照一定的剂量配方经过特物,按照一定的剂量配方经过特殊工艺制作在同一药片中的复合殊工艺制作在同一药片中的复合制剂制剂。板式组合药板式组合药:将一定剂量的各种抗结核药物:将一定剂
23、量的各种抗结核药物(片(片/胶囊)压制在同一泡眼板的组合剂胶囊)压制在同一泡眼板的组合剂武汉市武汉市FDCFDC的使用对象的使用对象1.初治初治活动性肺结核,包括初治涂阳及初治涂活动性肺结核,包括初治涂阳及初治涂阴肺结核阴肺结核2.复治复治涂阳肺结核涂阳肺结核肺结核治疗方案(肺结核治疗方案(FDC)初治活动性肺结核:2HRZE/4HR 复治涂阳肺结核:2HRZE+2S/6H3R3E3异烟肼 利福平 吡嗪酰胺 乙胺丁醇 连霉素使用使用抗结核药抗结核药注意事项注意事项禁忌症:对任何一种药物或辅料过敏者用药前肝功能不正常者、胆道梗阻者、3个月以内孕妇、痛风患者、精神病、癫痫病患者、糖尿病有眼底病变者
24、、卟啉症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注意事项:1.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和血、尿常规,注意视力、视野变化2.FDC药物需0-2阴凉干燥避光保存 结核病治愈后还会再得吗结核病治愈后还会再得吗?患过结核病的人有可能再次感染,也可能复发。经规范治疗而治愈的病人复发率不到5%。怎样预防结核病?怎样预防结核病?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及时发现并正规治愈肺结核病人是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最有效措施。加强肺结核病人的规范管理,确保病人接受正规的化学治疗。1 管理传染源管理传染源肺结核病患规范管理肺结核病患规范管理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指出:
25、对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实行免费检查和治疗。全程督导治疗(DOTS策略):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减少死亡率。病例报告和转诊:及时、准确、完整。病例登记和归口管理:掌握患者从发病、治疗到治愈的全过程。武汉市疑似肺结核病人、肺结核病人转诊单武汉市疑似肺结核病人、肺结核病人转诊单 (第一联 交病人)病人姓名:性别 年龄 (周岁)门诊或住院号 现住址:区 街(乡)居委会(村)联系电话:工作单位:病人户主姓名:转诊原因:1、有可疑肺结核症状 2、肺结核或可疑肺结核 3、出院治疗请病人带上诊疗资料到 (区结核病专业防治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需住院的病人转至武汉市结核病医院(所)或指定医院。地址:联系电话:转
26、诊日期:年 月 日 转诊单位:转诊医生:2 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咳嗽、打喷嚏、大声谈笑应用咳嗽、打喷嚏、大声谈笑应用手(纸巾)手(纸巾)捂住口鼻捂住口鼻,避免细菌通过飞沫、痰液传给,避免细菌通过飞沫、痰液传给健康人健康人开窗通风,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每小时换气次数12)3 3 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可明显减少儿童重可明显减少儿童重症结核的发生,但症结核的发生,但对阻止结核病发病对阻止结核病发病的效果(保护率)的效果(保护率)不确定不确定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规律作息规律作息平衡膳食平衡膳食锻炼身体锻炼身体保持身心健康保持身心健康保持室内空气流
27、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晒被褥勤晒被褥 专家指出:提高免疫力是预防结核病最有效的方法通过下列方法提高自身免疫力通过下列方法提高自身免疫力均衡饮食均衡饮食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适当运动适当运动新鲜的空气新鲜的空气我国政府免费政策我国政府免费政策政府为肺结核患者提供:免费检查、免费抗结核治疗。实施免费的机构:1.市、区结核病防治所 2.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区级结核病定点医院病毒性肝炎防治病毒性肝炎防治什么是病毒性肝炎?什么是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病毒性肝炎分型病毒性肝炎分型目
28、前已确定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目前已确定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经粪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经粪口途径传播,多口途径传播,多表现为急性感染。表现为急性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主要经血液、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主要经血液、体液等途径传播,大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体液等途径传播,大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我国乙型肝炎占慢性肝炎的我国乙型肝炎占慢性肝炎的80-90%。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乙型肝炎(乙肝)防治乙型肝炎(乙肝)防治 什么是乙肝 乙肝流
29、行病学 乙肝临床表现 乙肝实验室检查 乙肝治疗 乙肝预防措施什么是乙肝?什么是乙肝?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坏的,有潜在致死性的肝脏疾病。乙肝流行病学乙肝流行病学1.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母婴传播母婴传播:分娩过程是主要传播方式。血液、体液传播血液、体液传播:输血、注射、手术、针刺等。密切接触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3.易感人群: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阴性者。4.流行特征:地区分布(乡城,南方北方,西部东部)。性别差异:男女。季节性:无明显季节性,以散发为主。家庭聚集性。婴幼儿感染
30、多见。乙肝主要临床表现乙肝主要临床表现1.潜伏期:1-6月,平均3个月。2.临床表现:急性期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等。急性乙肝病程6个月称为慢性乙肝,慢性乙肝大多数无明显症状。乙肝实验室检查乙肝实验室检查1.肝功能检查:丙氨酸转氨酸(ALT)是反映肝细胞 受损最常用的指标。2.病原学检查乙肝两对半检查,只要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就可以诊断乙肝病毒(HBV)感染。乙肝病毒DNA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直接标志。乙肝治疗乙肝治疗1.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合理饮食,避免饮酒,心理平衡。2.药物治疗:改善和恢复肝功能,免疫调节,抗肝纤维化,抗病毒治疗。乙肝预防措施乙肝预防措施采取以接
31、种乙肝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急性患者隔离治疗。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不能从事某些职业。2.切断传播途径:阻断母婴传播;严格筛选献血员,医疗器械严格消毒,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血液污染物无害化处理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共用生活用品)。3.保护易感人群: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最有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最有 效、最经济的手段。效、最经济的手段。2002年乙肝疫苗已纳入免疫规划。请看结核病防治VCR!谢谢!谢谢!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