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 佛山市第十四中学 魏文君1、教材分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导致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历时约370年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三国鼎立正是这一时期的开始。赤壁之战又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魏、蜀、吴三国建立后,都致力于发展经济,强盛国力,使三国时期既分裂又富有生机。因此,这一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一课,对学生掌握我国封建社会第二阶段的特点,提高学生认识和把握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2、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有疑必问,已不满足于教师对课文的简单重
2、复;由于接触历史不久,较为感兴趣,尤其对三国时期的历史兴趣较浓;思维带有形象性,并伴有惰性,但经过培养,可以进行抽象的、创造性的逻辑思维,创造潜力很大。3、设计意图:(1)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课在教学中使用了启发式、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图示法,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教给学生学习思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参与教学活动过程。(2)整个教学过程中又以问题教学法为主,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直观、形象的教学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复杂、枯燥的历史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4、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本课教
3、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基础知识: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思想政治教育: 赤壁之战中,东风并不是诸葛亮借来的,诸葛亮之所以知道那天刮东风,是他平时观察学习的结果。以此教育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好好学习。 (3)能力培养: 引导和启发学生回答各种问题,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分析、归纳、比较、综合以及辨证看问题等思维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自己根据图片编讲历史故事,同时还把自己扮演成三国时期的小记者来对历史事件进行现场报道,培养学生用现代的方式来表述历史,提高历史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5、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
4、的确定,结合中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6、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 (师课前提问)哪些同学在电视、广播或戏剧里看过有关三国故事的演播?(让学生举手)“三国”是指哪三国?(生试答)师:看来,同学们对三国的历史都比较熟悉,这对于我们今天的讲课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同学们所了解的三国历史是大多数“演义”,是文艺作品,与我们学习的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有着本质区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历史上的三国时期。 (2)讲授新课: 一、 曹操为什么能够统一北方 1、曹操统一北方背景:黄巾起义后,
5、军阀割据混战师: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豪强地主进一步扩充实力,抢占地盘,相互兼并,从而形成大大小小军阀割据的局面。主要的军阀有哪些?(出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图,生在图上找出袁绍、曹操、董卓军阀地盘)师:他们互相争夺,出现了连年混战的局面。其中哪个军阀势力最大?(生答)师:这时曹操占据鲁西南、河南一带,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势力,他采取了一些措施,请同学们思考:曹操势力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生仔细咀嚼教材,或开展小组讨论,然后提问) 2、 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 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 唯才是举 经济上: 实行屯田奖励军耕 师:对,归纳得很好,通过采取这几方面的措施,曹操力量因
6、此强大起来,那么,北方还有谁可以与他抗衡呢?(生答)师:那么曹操是通过什么战争打败袁绍的呢?(生答)3、关键战役:官渡之战(公元200 年,曹操 袁绍) (让学生讲曹操雄心勃勃,在决战中以少胜多的故事)师:官渡之战是历史上又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此后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关键战役: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 孙刘联军) (放赤壁之战图及录像)2、 形成:(学生画图三国建国年表) 曹 魏(曹丕)(220年) 蜀汉(刘备)(221年) 孙吴(孙权)(222年) 3、师展示三国鼎立形势图(3)小结全文 这节课讲了两个问题: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但在赤
7、壁之战中以多败少,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时期是分裂而又富有生机的时代,也是民族融合的时代。这样学生既掌握了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又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二阶段的特点。(4)复习检测(一)选择题1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2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A兵精粮足 B战术得当 C政治优势 D取得民心3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这里的“老臣”是指(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5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三国 ”是指(
8、 )曹魏 蜀汉 孙吴 东汉A B C D6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 )A军心涣散 B骄傲轻敌 C准备不充分 D士兵不习水战7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A220年 B221年 C222年 D230年8三国独立,三国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A蜀、魏、吴 B吴、蜀、魏 C魏、吴、蜀 D魏、蜀、吴9“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一语跟下列哪一次的战役有关?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长平之战10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 A曹操 B孙权 C刘备 D诸葛亮(二)、阅读下列材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请完成:(1)这是谁的诗?(2)作者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3)为实现这一雄心壮志,他发动了什么战争?结果如何?7、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师生配合默契,学生主体参与,教师及时地进行激励与评价,课堂活泼生动,师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紧张而又轻松高效,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但有些环节的时间和学生参与活动方面还处理得不够妥当,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筛选信息和整合信息能力的培养还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