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课 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课 型新 授课 时1课时教 具教学挂图教 法自主合作探究 谈话法重 点让学生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史实难 点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情分析学生对三国历史多少有一些了解,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浓厚,教学中充分利用挂图、历史故事,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七年级学生分析能力还不是很强,对于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认识可能不全面,教师要启发引导。教材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初期阶段。东汉末年政局混乱,黄巾起义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地方割据势力膨胀,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百姓渴望结束混战,实现统一,恢复安定生活。经过“官
2、渡之战”曹操统一了北方;经过“赤壁之战”,曹操、孙权、刘备分别据有中原、江东、四川等地,形成三分天下之势,最终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教学过程基本内容师生活动课前综艺开学以来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一路前行,谁说一说,我们都游历了那些朝代?学生回答:夏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秦 西汉 东汉导入新课话说这天下大势,正如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一回开头所说的那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师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板书课题明确目标1、 知识
3、与能力: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与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会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形成空间概念。通过收集历史小故事,加深对有关历史人物、事件的了解,从而学会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3、 情感态度与价
4、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口述目标,将重点词在黑板一边列出。学习新知1、曹操统一北方东汉末年,政局混乱。一些州郡长官和豪强地主趁机扩充武装,蓄积力量,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集团。有占据黄河以北冀、青、并三州的袁绍,有占据黄河以南衮、豫二州的曹操等等。他们互相攻战,出现了“白骨纵横万里”的惨象,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在军阀混战当中,曹操、袁绍两个集团实力较强,最终曹操统一了北方。1、 教师出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简单介绍军阀混战的情况。2、 学生阅读教材P101第一部分,教师
5、出示“官渡之战示意图”,结合教材P106材料阅读来想一想曹操取得胜利的原因以及他是怎么取得胜利的。2、三国鼎立在北方混战之时,孙权承其父兄之业,在周瑜等人的帮助下,占据了长江中下游的江南地区,实力不断发展。活动在荆州一带的刘备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力量也有所增强。这时,曹操控制黄河流域后,想要统一全国,就挥师南下,与孙、刘决一雌雄。刘备自知实力较弱,积极谋求与孙权联合,于是爆发了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出现了什么局面?280年,西晋统一全国。1、 教师介绍刘备、孙权集团的情况。2、 提到诸葛亮,可能很多同学喜欢。他有非凡的军事才能,更是忠心耿耿。一些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把他描绘的不一般,颇具传奇色彩。那么,谁给我们讲一讲他的故事。然后,用杜甫的诗作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3、 出示“赤壁之战示意图”,学生阅读教材,在小组内讲一讲赤壁之战的故事,再展示给全班同学。4、 学生讨论:三国鼎立局面是怎么形成的?教师出示“三国鼎立示意图”学生指图回答。5、教师简单介绍。质疑答难学生针对本课内容提出疑问两分钟时间通览全文,提出疑问。如果没有问题,想一想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小 结学生总结所得教师引导作 业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后“自我测评”板书设计20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袁 绍 220曹丕200 官渡之战 魏曹 操 西晋归一 280208 赤壁之战 蜀 吴孙刘联军 221刘备 222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