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谈自己如何使用教参及体会我在进行备一节课之前,总是先认真研读课本,读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体会每道例题的作用,揣摩每一幅图要说明什么。在初步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再去读教学参考书,在我心中,我首先要尊重教学参考书,因为它是由名师、专家编写出来的,我们要吸取其中的精华,为我们的教学所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教参只是我们备课和教学的参考资料,它对于问题的解释和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它上边设计的教学过程并不能让我们拿来就用,我们要根据我们不同地区、不同班级的学情、灵活的取舍,带着这样的心理,我在研读教参时,我也是认真揣摩、体会,但同时也在想,有没有其它的可能性呢?它这种说法是否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呢?我在
2、教学时是否可以换一种说法让学生更容易明白呢?在读参考书时,我有时也能发现其中个别的不太合理的地方。在教学设计中,我总觉得教参上的教案有它自己的长处,但是不太适合我们的学生,因此不照搬教参上现成的教学程序,而是自己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自己的教程,但对教参上好的提问、好的习题、优秀的教学片段也常常稍做调整后借来用,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在使用教参上,我有以下点体会:1、首先,我们要尊重教参,读透教参,用好教参。要读懂教材,教师必须真正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及其特点与要求,我们对教材的编写意图不甚明了,对教材的把握不很准确,必须凭借教参来完成对教材的解读,而教参正是编者对教参编写意图的说明和教
3、学的一些建议。2、要有质疑的精神。要做到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去粗取精,消化吸收,为自己所用。教参仅仅是“参考”而已,我们不能过分地迷信教参,不能认为教参上的就是唯一的标准答案,更不能认为教参说什么,我们就说什么;教参怎样说,我们就怎么说。教参可以借鉴,但绝不能照搬。对教材要有自己的解读。教参上的观点只是代表别人的看法,并不是唯一的标准答案,它永远无法代替教师自己对文本的认识。3、尽量丢掉教案书这一“拐棍”。课堂是开放性的,答案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只要言之有理,就是正确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的过程,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一味地按教案备课,不加改变,往往会陷入一种固定的模式,既限制教师自身的创造能力,也限制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长此以往,不但难以提高教学成绩,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得不到提高。教师要通过反复深入的研读教材和教参,体会编者的意图,但在编写教案时应丢掉教案书这一“拐棍”,渐渐学会独立走路。4、对于教参,我认为不能完全抛弃,在读懂教材时,我们要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参的作用,力争使我们理解教材、吃透教材,而在写教案和教学时我们就必须尽量抛开教参,合理地编制适合本班学生学情的个性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