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英语学习中的性别差异.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31361 上传时间:2024-1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学习中的性别差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英语学习中的性别差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语学习中的性别差异 成章实验中学,英语组,王欣 摘要: 在我们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女生英语学习成绩比男生好这一现象。本文从男女生的心理和生理性别差异研究出发,探讨男女生英语学习差异的原因。然后针对其差异性提出对男女生进行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19 世纪初期,语言学家就发现男女两性在英语使用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60 年代以后,人们对男女在句法、音位以及在用词上等言语模式的性别差异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男性支配、性别角色社会化和相称语域3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为英语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对男女两性在英语使用上的差别,如果只停留在言语模式差异及原因的探讨上,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局限性,也影响理论研究在英语教学中推广应用的实际效果。本文依据性别角色理论,从语言思维、专业兴趣、成就动机、自我意识和社会认知5个方面,对英语学习的性别角色差异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进行分析阐述,以便拓展英语教师的教学视野,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在受调查的100名一中学生中,对英语感兴趣的女生有80%,男生有60%;女生擅长的科目中口语占27%,听力占39%,读写占62%,其他项目占15%;男生擅长的科目中口语占13%,听力占20%,读写占23%,其他项目占44%;20%的女生和12%的男生对自己的英语成绩感到满意。英语成绩排在前五名的学生中女生占53%,前二十名中女生占58.3%。男女儿童对语言反应的水平不同,在十八个月时,男孩平均为14%,女孩为38%,二十四个月时,男孩为49%,女孩为78%。 关键词:性别差异、英语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individual socialization, because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heredity predisposition between men and women, the society raises different social norms and behavior standards to men and women. As for gender, individuals gradually internalize the external social norms to obtain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r patterns suitable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gender. These gender role boundaries and differences have certain influence on various social activities including English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the teacher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process of gender role socialization. In view of gender differences ,to actualize effective English teaching , this article relies on the basic theory of gender role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gender differences between schoolboys and schoolgirls in language thinking ability , interest , motivation , social cognition , and so on ,hence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English teaching effectiveness 引言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大,与国际一体化接轨的日益加深,各种外来语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神州大地上。与之相应的第二语言的教学也已深入推广到各个学校。英语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涉及诸多因素,特别是学习者自身的因素是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因素。本篇就英语学习中性别差异做出浅析。以期促进男女生在英语学习中一同前进。 一、性别差异的具体体现 (一)、情绪与情感的性别差异   情绪、情感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的心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情绪、情感不仅对身心健康有影响,而且同智力发展的关系也很密切。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用实验的方法证实,在美感词、恶感词、中间词中间,美感词的记忆效果最好。可见,情绪和情感对人的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调节作用。在英语学习中,情绪和情感对男女生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比如,上课时,面对老p币提问男女生的反映是不一样的,男生通常会感到紧张,不愿意回答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而女生的表现则截然相反,她们课堂表现活跃,积极参与活动.与同学讨论问题.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表现得轻松活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增强和发挥女生在课堂上的优势来调动男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冲突或企图达到的目的等),它是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不同的动机会影响外语学习的行为,它是直接推动外语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学习外语一般都是有目的的。调查表明,男生选择英语专业时,一般受远景性动机所支配,是在客观评价自己能力倾向的基础上,做出实事求是地选择,而且具有较高的抱负水平,特别注重英语的实用性,把英语专业选择和职业理想及自身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目的是借助英语这门外语工具,去谋取与个人职业理想相匹配的工作,以成就一番事业.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女生选择英语专业时,一般受近景性动机所支配,对英语语言本身有比较浓厚的兴趣,英语学习过程本身就能使她们感到满足,而且抱负水平也较低,更多的是考虑女性具备语言思维方面优势,学习英语比学习其他专业把握大,不想去冒险,力求平稳,避免失败,以顺利完成学业为目标。所以,较之于男生,女生认为英语学习重要、有用,学习目的性也更明确;相反,男生中服从型、被迫型外语学习者的比例要高于女生,他们把外语学习视为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因此对外语学习缺乏热情。可见女生比男生在外语学习上的内在动机强烈得多。 (三)、兴趣和爱好的差异   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指学习者力求获得某种知识时的情绪意向。兴趣和爱好的性别差异决定了男女生在选择专业和学习态度上的差异。根据各高校专业选择的统计结果,在专业兴趣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性别角色差异,大学英语专业女生比例远远高于男生,英语教师的比例也是女性多于男性。而对英语的兴趣也直接影响到英语的成绩。大量研究表明,学习英语的兴趣与学习英语的成绩是成正相关的。如果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成绩。由于女生选择英语专业是源于对英语的热爱,因此,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她们在英语学习中比男生表现得更积极,更具主动性、持久性和稳定性,英语成绩也远远超过男生;而男生一般对数理化更感兴趣,对英语大多不感兴趣。因此,入学后,他们对英语学习普遍缺乏热情,表现得被动,甚至出现逃课的现象。所以。较之男生,女生在英语学习上态度积极,注意力集中,不轻易受外界影响。表现出较高的自觉性以及较强的组织纪律性.而男生则自制力比女生弱,思想容易开小差。我们知道,兴趣是多种多样的,依据兴趣是由事物本身还是由事物结果所引起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依据兴趣效能分积极兴趣和消极兴趣;依据兴趣持续时间分短暂兴趣和稳定兴趣。 由于兴趣是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也随着生活实践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为了提高男生的英语成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男生在其他方面的优势培养他们的兴趣,唤起学习英语的内驱力,不断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求知欲,使之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男女在社会认知方面的性别角色差异 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是依据认知者的过去经验及对有关线索的分析,而对外来信息进行心理表象和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取决于每个个体先前的期待和判断时所采用的标准。由于男女的心理活动和实践经验不同,他们对外界信息的期待和采用标准的选择与简化也存在差异。英语教学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认知常常受第一印象影响.依据社会心理学研究,男女这种认知也存在着明显的性别角色差异.而这种差异往往会影响学生的英语成绩。英语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教师的认知首先是通过教师的容貌、体态、衣着、仪表和谈吐等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教师的个性特征、外语水平和教学能力。男生和女生观察的角度和注意的方面是不一样的,男生主要以教师的身段、仪表、教态和教学风格为线索,对教师内在综合素质做出评判。而女生则习惯于从教师的表情、言辞、目光和着装打扮等外在特征,对教师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因此,英语专业教师要兼顾不同性别学生的认知特征,全面塑造与职业角色相匹配的社会风度。例如.在口语教学中,男生特别注重教师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女生关注的则是口语表达的准确性,教师就应同时兼顾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和准确性,才能充分发挥外在职业特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方面的特殊作用。 (五)、社会原因 坠地伊始,几乎整个社会就对男孩和女孩朝着不同的方向施加影响。孩子们的生理性别一经确定,就起了有性别特征的名字,穿上不同的衣服,玩不同的玩具,被期望发展成为由生理因素决定的角色。男孩被期望成为男子汉,女孩成为温柔善良的女人。男孩的父母强调他们要有成就、要竞争、要懂得控制情绪,而女孩的父母要求她们懂得交流技巧,会进行情感表达。男孩被鼓励要果断、有进取心、有冒险精神;而女孩的行为被认为应该是温柔而被动的。孩子们从书本、广告、电视里受到不同的启迪,到五岁时基本形成自己的性别定势,进入了性别角色。而学校教育有强化了这种定势。结果,孩子们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性别身份和性别角色,获得了各自的角色行为成为不同性别文化的成员。 二、性别差异在英语学习上的表现 (一)、记忆力 有关研究表明,在记忆数字和记忆空间位置等方面,男女没有差异,但在文字语言方面的记忆,如回忆英语单词、词组、复述故事等,女孩占据优势,尤其是在7岁以后。女性的这一优势一直保持到成年Ⅲ(P41-91)。女性对词汇和语法规则等以形象记忆和机械记忆为主。“记忆在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就某种意义而言,甚至可以说英语学习程序就是记忆程序。”英语学习中,女性对事物感知的绝对感受度高,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也较为清晰准确,形象记忆较为突出,同时,对周围事物和外界刺激较为敏感,因此女性无意识记忆或机械记忆也优于男性。而男性善于理解识记。机械识记是指不理解材料内容的意义主要是根据材料内容所表现的形式,用多次重复的方法进行识记,即死记硬背。理解识记,是指在充分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按照材料内容的内在联系,运用有关经验进行的识记。在词汇的掌握方面,男性的词汇量大于女性,这归功于男性善于理解识记。 (二)、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只是强调理解能力的培养,还应重视阅读速度的提高。与女性相比,男性的视觉空间广阔、视幅大,阅读速度快,从而节省了更多的时间去理解推敲短文,完成答题。影响阅读的主要因素是读者对阅读材料所涉及的背景知识熟悉程度和词汇量的大小,其中背景知识占比重大。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率,对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制约作用。男性的词汇语法掌握的好,善于对有难度的语言进行分析,语篇理解能力强。加之由于男性兴趣广泛,大大促进了他们的求知欲,知识渊博,掌握了各种各样涉及各个方面的背景知识。这有助于他们预知作者的意图、推测省略的内容、缓解语言难度,使阅读理解过程顺利完成。男性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强于女性。 (三)、口语 在口语方面,女生表现出“伶牙俐齿”的比男生多,这与女孩子的言语能力发展较早有关。这种“早期优势”使他们与同龄男孩相比较,永远有更多的说话和表现的机会,相反,男孩子的“嘴笨”,不在于先天口语的潜能比较弱,而在于后天由于女孩子的领先优势带来的机会和实践的不利。王雪梅通过对105名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对英语学习者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性别差异进行探究,发现在口语和语用方面,女生要在一定程度上优于男生。社会语言学中相关研究表明,女性与男性在语体,会话方式,语言规范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具体的来说,女性更注意言语的优雅和含蓄,也更注重言语的规范性;女性更多地使用礼貌语言,常用闪避词强化词。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女性比男性对语言的规范性及语言地位更敏感,她们希望借助语言来提高自身社会地位。另外,女性在交谈中注重强调与对方共性,试图建立并保持一种聚合的社会关系。这在一定程度决定了女性势必对礼貌,面子,会话含义等比较注意,从而间接培养了语用意识。这一性别差异在儿童阶段有所体现。 (四)、态度 1.自信心 自信心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积极的自我评价的主观体验,具有引起和维持行动的作用,是激励和鼓励人以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去取得成功的力量。自信心可以激发个体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在完成任务中发挥潜能、大胆思考、积极行动、勇于创新,并产生高的成就期望。因此,自信的人比不自信的人具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去取得成功。自信的学生将有更大的可能得到学业的进步、潜能的实现、以及个性的发展。 根据国内外的大量研究和学校工作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女生普遍不如男生自信。其具体表现在:女生常常低估自己的能力;女生常常不敢大胆发表和坚持自己的意见,默默听课、静静看书和埋头解题已经成为许多女生的学习习惯;女生这种自我观念使她们顺从性强、依赖感强,易受暗示。而男性的自信则使他们具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女生对自己的成败往往不能作出正确的归因。在成就与失败归因方面,国内外的研究一般认为存在着重要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男性往往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内在的原因,尤其是能力;而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为外部原因,如不走运,教师教得不好或教师有偏见。女性则常常相反,把自己的成功归于外部原因,如教师教得好或考题容易,尤其是运气;而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内在原因,如能力差。女生的这种归因特点明显地反映了她们自信心的缺乏。男性对自己常充满自信,有时甚至显得自负;女生对自己常信心不足,容易产生自卑感。男女对自己成功与失败的不同归因影响了两性的成就差异和行为差异。 在中学,对成功的不同归因使得男女生在学习英语上遇到困难时表现不同。已有不少研究发现,学校教育中的性别偏差阻碍了女生的自信心。教师往往认为男生更聪明、更有发展潜力,他们以不同的态度对待男女生所取得的成绩。他们的这种性别偏见挫伤了女生的自信心。女生在课堂上被忽视的状况严重地影响了女生自信心的发展。在课堂上女生得不到和男生同等发言和锻炼的机会,也得不到肯定和认可以及准确有用的反馈,同时,巨大的心理压力往往使她们对自己学习上的起伏产生了消极的归因,从而影响了自信心。可以说,往往就是教师的性别偏见挫伤了女生的自信心。实际上,教师不正确的性别观念,不仅仅阻碍了女生的发展,同样也不利于男生的成长。如果说教师的性别偏见挫伤了女生的自信心,使她们逐渐产生了妄自菲薄、自暴自弃的自卑心理,同样也损伤了男生的自知力,使他们逐渐滋长了自以为是、好高骛远的自满心理。众所周知,就像伟大领袖毛主席说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女生的自卑心理有时候会激起她们更加埋头苦干,努力认真学习;男生由此产生的自满心理有时往往会导致不虚心向老师请教,不懂装懂,成绩则就很容易下降。 2.情绪稳定性和挫折反应 在挫折情境中,男孩比女孩表现出更多的消极反应。有专家认为,女孩比男孩不易烦躁应归结为她们语言能力的早熟和优势;语言优势使她们较早地利用语言、发音表达自己的烦躁,因而比男孩更安静、稳定。 (五)、性格 性格差异对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虽说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但我们依然可以对男女的性格作个大致的区分,即男性易于冲动,女性较为温柔,这是因为男女体内不同的荷尔蒙所造成的。反映到英语学习上,男性属于冲动型的略多些,女性属于内省型的略多些。反应时间长于均值而错误低于均值的受试者属于内省型,而反应时间短于均值而错误高于均值的受试者属于冲动型。据卡根研究发现,归纳的学习方法对内省的学习者更有效Ⅵ(P128)。中国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语法时多采用归纳法,即先给出若干个例句,然后总结出语法规则,这样的教学法对内省型学生较为有利,因而女生收益较多。 综合上面的男女生在其态度、性格上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心理差异,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确实存在着语言优势。而学习态度的差异和性格差异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男女生的英语学习。女性较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女性较常见的内省型的性格使她们在学习和测试中更为有利。 (六)、兴趣 一位从事外语教学几十年的老教师曾深有感慨地说:“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认识倾向,是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勤奋学习的激素Ⅶ(P1)。” 由于生物学的遗传,两性自然分工及后天教养的作用,男女的兴趣和爱好有明显的不同Ⅲ(P41-91),男性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女性的兴趣、爱好相对较为狭窄。在职业兴趣方面也存在着两性差异。 兴趣确实是语言学习的良师益友。男生与女生对英语感兴趣的程度有显著差异,这是导致男生学习英语时间少的主要原因。据文秋芳对英语学习的调查研究认为,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时间每周不能少于5个小时,学习才能有显著的效果Ⅷ(P3)。时间是学习成绩的基本保证,作为英语老师应从转变教学方式及加强引导等方面提高男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保证其学习英语的时间,提高男生的英语成绩。 三、因性施教的基本策略   根据男女生心理及智力的性别差异,我们探讨了女生英语学习比男生好这一差异的原因。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在我们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如何针对这一性别差异实施“因性施教”呢?因性施教的基本策略就是扬长避短,促使男女生英语学习齐头并进。在英语教学的因性施教中,教师首先得摒弃“女生英语比男生好”这一观念,正视男女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心理及智力缺陷,不断鼓励男生可以比女生学得好。实施这一策略时可从班级中挑选极具语言天赋、英语学习优异的男生作为英语学习的榜样,以此男生的优秀鼓励其他男生学好英语。这点可归纳为“正确的态度学习”。   其次,英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根据男女生心理及智力的不同特点,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有的放矢地传授知识,促使他们各自优势的发展和发挥,以扬长避短。对于男生形象思维、言语能力方面的不足,教师应该加强英语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和趣味性,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投其所好”,如观看英语幻灯片、英文故事片、做游戏等。这不仅可丰富男生对英语的直接感官经验和知识,培养其学习兴趣,还可因提高其形象思维能力而促进其他相关科目的发展。 再次,教师在对男生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实施鼓励、引导、追踪的教学方针。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多关注男生的表现,为男生创造平等的表现机会,为一些英语学习较差的男生建立学习档案,随时掌握其学习情况。而每当一些男生在努力后取得进步的情况下,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或奖励,以激励其继续努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男女生因生理及心理性别差异而存在英语学习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施因性施教的基本策略,使男女生各方面的心理机能和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各自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尽其才,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Ⅰ 性别 百度百科 Ⅱ 兰政文. 鲜为人知的男女差异[J].科学生活[J].2002(3):105。 Ⅲ 刘翔平 葛鲁嘉. 男女差异心理学[M].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8.41-91。 Ⅳ 男女学习差异性研究 Ⅴ 性别差异在英语学习中的表现 Ⅵ 王初明. 应用心理语言学——外语学习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105、128。 Ⅶ 张全凤. 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之我见.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J].(哲学社会科学)江西:吉安县城关中学,2003,24(增刊):1。 Ⅷ 文秋芳. 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3。 [1]傅安球.青年性别差异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韩永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胡春洞.英语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马秋武,柴学茹.个人差异与外语学习.山东外语学习,1996年第2期. [5]孙妆建.性别与语言.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6]孙汝建,王德春,姚远.社会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8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