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姚王小学:左忠信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引起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通过参加教学研讨活动,从听课中例举两个事例以供大家共同探讨。 事例一:教学开放过度 实例:一节公开课,老师一上课就提出问题,问大家知道吗?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汇报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是让学生自己说,不作任何讲解、评价、示范。练习巩固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未掌握新知。 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必须实施开放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思考余地,然而,审视这节课,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轰轰烈烈”,可是学生却并没有获得知识。在开放教学中,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
2、主动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的把握,特别是忽略对学生参与的实际可能性的分析,以为只要给学生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掌握知识,忘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帮助者、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放开手脚,当点拨时还需要点拨,当讲授还需要讲授。 事例二:合作流于形式 实例:这是一节参赛课。老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便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学生代表发言,“我怎么怎么看”
3、,“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 反思:作为新课程倡导者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最明显的特征。上述片段中,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其次,“交流”应涵养二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而上述片段中的交流过程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
4、,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将会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缺少对求知事物的猜想、试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 通过学习上面的教学反思,让我感觉到课堂教学还是不能流于形式,不是轰轰烈烈的课就是好课,应该根据课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该告诉学生的就应该告诉学生,不是学生能讨论出来的。如: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等等。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用汪主任的话说“钻研教材时要从“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水平?”三个层面进行备课,那上课就应该考虑到这些。汪主任还说:“上课要朴实,有效;上课的语言要精确、精练、精湛,要有亲和力、穿透力和改造力。我想这就是我现在要努力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