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心得石嘴山市胜利学校 樊月珍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和补充。无论在意义和写法上,与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抽象,较难理解的内容。因此,在整节课的设计中,我紧扣新课改的理念,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达到了新课标中要求的备学生、备生活、备教材,在这堂课教学中,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平台,我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导入,借助学生熟悉的“分苹果”事例引导学生感知用整数表示两个苹果,一个苹果,到两人分一个
2、苹果该怎样表示?自然地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基础上的事实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增强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如,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我设计了“大熊和小熊分西瓜”的故事情境。帮助“小朋友明明”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习题设计。这些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观察、操作、猜想、交流等活动。2.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法。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找一找、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的动手、动脑
3、、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意义。如,我安排了用长方形纸折出1/2,并请学生介绍他们的折法,对分数的表像的建立做了很好的巩固。接着又让学生分别折出它的1/4、1/8,看哪个小组的折法最多。就这样放手让学生操作、讨论,亲自获取知识,让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动手、动口和动脑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3.自主探索,培养观察能力整堂课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发现,再自主探索。如,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我就设计成在教师提出1/2后,让学生探索2和1分别表示什么?我不包办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过程,不直接告诉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在思考中主动、积极地探索
4、分数的含义,同时,我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4.精心设问,突破难点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提问这条途径,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可以互相交流和反馈。提问处理得当,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集中注意力上课。如在指导学生认识1/3之后,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3的含义,我出示图片提问:“图中阴影部分都表示1/3吗,为什么?”问题一提出,就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学生们马上展开讨论,各抒已见。通过这个问题不但加深了对1/3含义的理解,还让学生知道:分数必须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没有“平均分”就不能产生分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上做到适时适度、讲究实效、恰到好处确实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