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字、词篇第一单元锐不可当(dng) 绥靖(su jng) 阌(wn)乡 鄂() 豫(y) 瓦砾(l) 地窖(jio)阻遏() 疟子(yo zi) 寒噤(jn) 蹿(cun) 仄歪(z wi) 拂(f)晓 聿(y) 鞠躬(j gng) 颤(chn) 巍巍(wi) 箧(qi) 纳粹(cu) 荒谬(mi) 赃物 制裁 荡然无存 肃穆 尖利 能耐 央告 转弯抹角 月明风清 张皇失措第二单元谋(mu)死 切切察察(qi ch) 絮(x)说 辟(p)头 震悚(sng) 懿(y) 皋(go) 骇(hi) 掳(l) 疮疤(chung b) 诘(ji)问 渴慕(m) 霹雳(p l
2、) 孤孀(shung) 差(chi)使 簌簌(s) 迂(y) 蹒跚(pn shn) 拭(sh)擦 颓(tu)唐 交卸(xi) 凹凼(dng) 尴尬(gn g) 塌(t)败 伛(y) 滞(zh)笨 愧怍(ku zu) 攥(zun) 荒僻(p) 取缔(d) 翳(y) 接济(j) 唏嘘(x x) 噩()耗 焦灼(zhu) 伎俩(j ling) 颠沛(din pi) 吊唁(dio yn) 文绉绉() 长途跋涉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连声诺诺 生死祸福 触目伤怀 顺顺流流 疏懒 狼籍 典质 惨淡 赋闲 琐屑 烦躁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默存 骷髅 克扣 稀罕 呵斥 情郁于中第三单元匀称(
3、chn) 惟妙惟肖(xio) 刹(ch)那 驻(zh)足 轩榭(xun xi) 丘壑(h) 嶙峋(ln xn)镂空(lu) 重峦叠嶂(zhng) 额枋(fng) 磬(qng) 鎏(li)金 攒(zn)蟠(pn)龙 伧(cng)俗 得体 屏风 纳凉 帷幕 缓冲 造型 雅俗之分 雄跨 雄姿 残损 古朴 推崇 巧妙绝伦 因地制宜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美感 史诗 败笔 蔷薇 藻井 琉璃第四单元翩(pin)然 销声匿(n)迹 风雪载(zi)途 脊椎(j zhu) 两栖(q) 鸟臀(tn) 铱(y)追溯(s)褶皱(zh zhu) 遗骸(hi) 归咎(ji) 藩(fn)篱 啸 (xio)聚山林 栖(q)息
4、面颊(ji) 嘈(co)杂 叨唠(lo do) 五彩斑斓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 繁衍 胚胎 孕育 农谚 连翘 衰草连天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蟾蜍 相安无事 潮汐 劫难 致密 天衣无缝第五单元豁(hu)然开朗 俨(yn)然 阡陌(qin m) 垂髫(tio) 诣(y) 馨(xn) 蕃(fn) 淤(y)泥 濯(zhu) 清涟(lin) 亵(xi)玩 噫(y) 隐逸(y) 罔(wng)不 贻(y) 黍(sh) 箬(ru)篷 糁(sn) 髯(rn) 诎(q) 倚(y) 船楫(j) 壬戌(rn x) 篆(zhun) 修狭(xi) 和睦(m)第六单元晨曦(x) 溯(s) 素湍(
5、tun) 飞漱(sh) 欲颓(tu) 藻荇(xng) 艨艟(mng chng) 泅(qi) 鲸(jng)波 溯(s)迎 僦(ji) 雾凇(sng) 沆砀(hang dng) 更(gng)定第二部分:名著导读一、朝花夕拾1、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唯一一本_散文_集。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等。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 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用了“乌烟瘴气_”一词来讥讽
6、洋务派的办学。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_,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_,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5、“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6、藤野先生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是范爱农,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弃医从文_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7、朝花夕拾中,写“宠物”的文章是狗猫鼠。8、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阿长和衍太太。二、骆驼祥子1、骆
7、驼祥子作者老舍 ,原名舒庆春,满_族,北京 (籍贯)人,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2、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骆驼祥予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三_次买车又三_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祥子与车_,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祥子的妻子是虎妞_。也是车厂主刘四爷的女儿。3、祥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积攒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_给洗劫了。4、骆驼祥子被誉为“抗战前夕中国最佳的长篇小说”。 老舍与茅盾、巴金构成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5、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有一辆自己的新车_。他买的第二辆车因给虎妞办丧事而被卖掉。6、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_是
8、一个美丽、要强、勤俭的女子,后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终因不甘生活的屈辱而含恨自缢。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作者是前苏联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他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是他的自传性小说,是一个英雄战士谱写的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2、是一部描写苏联十月革命后第一代苏维埃青年,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为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同国内外敌人及各种困难进行顽强斗争的优秀小说。3、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主人公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
9、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4、写出保尔的两个好朋友的名字 谢廖沙、冬尼娅。修筑波耶卡窄轨铁路,使保尔经受了一场严寒、饥饿和艰苦劳动的考验。谢廖沙帮保尔完成了小说。保尔最后的著作是暴风雨里所诞生的。5、保尔被校长开除原因:保尔在神父家补课时,把一撮烟末撒在神父家的复活节蒸用的面团上了。6、保尔有许多优点,你最佩服的是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7、保尔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实践了自己的生活原则:“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_;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
10、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保尔战斗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革命乐观主义的深刻概括。8、从保尔身上汲取到的精神:保尔身上体现出他敢于向命运挑战,有一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保尔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的态度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的精神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第三部分:综合性学习一、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活动一:古今战争知多少】 在人类的历史上,你知道哪些重大的战争?列举五个例子。答:美国独立战争、匈牙利民族解放战争、普法战争、巴黎公社起义、日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越南统一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民族压迫而取得伟大胜利的战
11、争, 2005年是抗战胜利的50周年。中央电视台在每天的新闻联播 和新闻30分中连续播放永恒的丰碑这一节目。 请你举出抗日战争的著名战将三人,并简要说说他们的事迹。答:张自忠(1891-1940),字荩忱,山东临清人,是中国军队在抗战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将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阵营中战死的最高军队将领。1940年5月16日下午2时战死于枣宜会战中。戴安澜,陆军第二00师师长,1942年2月入缅甸作战殉国。彭德怀,1940年领导百团大战痛击日军。【活动二: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战争出英雄,你最崇拜的英雄是哪些人?他们有哪些感人事迹?说给大家听听。答: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堵枪眼。刘胡兰宁死
12、不屈。狼牙山五壮士,面对敌人,毫不畏惧,英勇献身。 【活动三:文艺作品与战争】 你知道哪些文学作品是描写战争的?举三个例子。答:孙犁的芦花荡、荷花淀;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描写美国南北战争的小说飘。 就某一部描写战争的作品谈一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答案: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 写出描写战争的诗词三句。答:
1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里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写出五个关于战争的成语。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草木皆兵、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打草惊蛇、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 写出两面三条关于战争的古今名言。答: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孙武)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
14、国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战国孟子)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三国诸葛亮) 胜负兵家之常,善用兵者能因败为成。(晋张方)惟有死者方可看到战争结束。(希腊柏拉图)正义没有武力是无能;武力没有正义是暴政。(法国巴斯卡)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毛泽东)。3.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材料一:当年在日寇侵华的民族危亡之时,章太炎先生号召国民读史,以激发爱国主义热忱。他说:“夫读史之效,在发扬祖德,巩固国本,不读史则不知前人创业之艰难,后人守成之不易,爱国之心,何由而起?”材料二:二战结束后,德国领导人表现了忏悔的勇气。1970年,当时的联
15、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跪倒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表示自己要“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有这样做的人下跪。”2005年4月10日,瓦尔德集中营旧址,德国总理施罗德为遇难者纪念碑献花。材料三:日本90年代以后,小泉连续4次参拜靖国神社,到现在也没有任何反悔的迹象;日本在篡改历史教科书上无所顾忌,纵容扶桑社的右翼教科书出台;此外,一些阁僚不断发表否认侵略历史的言论;日本不断单方面挑战中日关系底线。探究结果: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不可淡忘历史,知耻而后勇。捍卫我们的祖国需要我们每个人人努力。我们应以斯言为座右铭,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为契机,高度重视对全民族的历史教育,让历史警钟、尤其是国耻日
16、的警钟,时刻长鸣。德国政治领导人在解决历史问题上具有远见卓识。德国正视历史,通过反思历史,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从而走出了耻辱,走进了繁荣,灰飞烟灭当今国际舞台上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德国人的反思真正触及了民族的灵魂。日本歪曲历史、回避罪行、拒绝谢罪和赔偿,都是道德低劣者行径,是无法取信于国际社会的。我们要警惕日本,保卫国家,捍卫和平。日本领导人到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去参拜,极大地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是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苦的亚洲人民无法接受的。日本国内仍有一些势力在为军国主义摇旗招魂,他们否认或美化侵略历史,篡改历史教科书以达到欺骗毒害下一代的罪恶目的。二、让世界充满爱1、请为此次
17、活动写一个主题语。示例: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关爱他人,快乐自己。2、自古以来,有关于爱的名人名言很多。其实你也能根据自己的深刻体会自创一句。示例:爱,是人间最纯洁的感情。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暗。3、2009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为了继续支持灾区的建设,八(1)班要开捐款主题班会,为明确主题烘托气氛,请你写上字两句话。(如:情系四川灾区,奉献一片爱心。)4、募捐活动中,学校广播站小记者采访你,请你对在地震中失去校园的同龄人说几句安慰和鼓励的话。(用上“素不相识”“自强不息”两个词)亲爱的同学:地震使你们的学校成了一片废墟,但有全国人民的支援,相信不久就会有更加美丽
18、的校园出现在你们的面前。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我和你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灾难并不可怕,你们要振奋精神,自强不息,重新开始新的生活。5、在灾区,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抗灾英雄,如:解放军战士、医务工作者、教师面对这些英雄,你最想对谁说些什么?请用得体的语言表达出来。示例:(对解放军战士)敬爱的解放军叔叔,你们辛苦了!你们是勇敢坚强的,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你们的身影,不抛弃,不放弃是你们喊出的惊天誓言,你们的坚强意志铸就了新的钢铁长城,你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三、说不尽的桥【活动一:识桥】从搜集的资料中,你会发现我国的桥梁命名十分有趣,如:根据所在地命名赵州桥,根据形状命名钥匙桥,根据习俗命名放生桥,以抒情
19、方式命名销魂桥。【活动二:赏桥】请你观赏家乡的桥,展开合理想象,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来描绘图中美景。示例:碧水蓝天之间,气势恢宏的大桥横跨长河;夜幕降临,华灯闪耀,仿佛给大桥镶嵌上无数颗璀璨的明珠。【活动三:说桥】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个与桥有关的故事。1、故事:张飞喝断当阳桥。牛郎织女相会鹊桥。红军飞渡泸定桥。许仙白娘娘情定断桥。2、请结合你的积累,说说卢沟桥的历史意义: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在卢沟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卢沟桥是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见证。【活动四:架“桥”】请仿照示例,架设两座无形的“桥”。示例:知识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桥”
20、。答:语言是沟通心灵的“桥”。学校是引领我们从无知走向睿智的“桥”。网络是连接世界各地的“桥”。四、走上辩论台1.很多同学认为当代社会只有数理化才重要,语文、历史等学科学不学无关紧要。针对这种情况,初三某班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赛,正方主辩以“有理(数理化)走遍天下”为论点展开论述。假如你是反方主辩,你确立的观点应该是:无“文(语文历史等文科)寸步难行”。请你围绕你的观点写出两条理由。答:语文是工具,学好语文,才能增强理解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基础;学好文史,通晓古今,有助于理清事物的来龙去脉。2.在走上辩论台这一次活动中你参与了什么角色?有什么收获?示例:我在活动中参与了搜集资料、论辩和讨论
21、的角色。通过活动,训练了自己辩证的思维方法;培养了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了自己的合作精神;提高了自己的参与意识;提高了自己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浏览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五、莲文化的魅力1、荷花有不少别名,请你写出四个:莲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莲。2、请你写出一首含有“荷花”二字的完整的诗词,并注明作者及诗词的名称。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3、请你写出两句与荷花的别名有关的完整的诗词之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低头弄莲子,莲花过人头。4、与莲花有关的成语你知道哪些?它们都是什么意
22、思?舌灿莲花:形容人口才好,能言善道,有如莲花般地美妙。藕断丝连: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多指男女之间情意未断。5、莲的象征意义有:象征着高洁、洁净、圣洁 ; 象征着坚贞、坚韧 ;象征着美好和美好的生活 ;象征着吉祥、祥瑞 ; 美丽的象征 ;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 ;洁身自好的象征。六、怎样搜集资料搜集资料的途径: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利用电脑在网上搜集资料;通过调查、采访获得资料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记叙文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通感等。3、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
23、、结局 (尾声) 4、表达方式: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5、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给人一种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6、记叙的详略:内容与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内容与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中心人物,所以详写。7、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顺叙: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倒叙: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插叙: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补叙: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
24、突处强调的作用。8、记叙的线索: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以时空转移为线。9、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10、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自然环境: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11、文段的作用: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文末段是总结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新 闻一、新闻的定义:
25、新闻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二、新闻的结构:1.标题2.导语(副标题):是一句话或一段话,是新闻当中最有价值最核心的事实概括3.主体:是对导语的展开补充4.背景:是新闻的历史情况和坏境条件5.结语:是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具有启发与激励性的语言三、需要注意事项:1、精心拟定标题。标题要能准确地反映消息报道的主要事实和中心意思,给人以启示。标题要力求简洁、概括、凝炼,以精炼的文字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使人一目了然。2、导语明确。要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写出消息的主要事实,一般告诉读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单位)、什么
26、事以及事情的经过或结果。3、主体部分要具体充实,用事实说话,不能虚构或夸张。消息的记叙不要求详尽地展开事件的情节或细节,只是简明扼要、精炼概括地记叙事实的轮廓和梗概。主体部分还必须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内容充实、生动形象。4、有时可根据情况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语。说明文一、说明文基本知识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3、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7、二、阅读技艺1、善于找准说明对象,并能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2、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3、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作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打比方: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
28、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引用: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C、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4、善于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3、限制性词
29、语能否删去?为什么?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 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5、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第五部分: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 陶渊明一、词语解释1.通假字 便要(yo)还家 “要”通“邀”,邀请 具答之 “具”通“俱”,完全,详尽。2.词类活用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
30、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名词作动词。 3.古今异义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鲜美(古义:鲜嫩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土地开阔;今义:乐观,畅快 多形容性格) 4.
31、一词多义寻: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便舍船(舍(sh),动词,离开。) 屋舍俨然(舍(sh),名词,“房屋”) 中:中无杂树(“中间”) 晋太元中(“年间”)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寻向所志(所做的标记。) 为: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遂: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得:便得一山(看见) 得其船(找到) 闻:鸡犬相闻(听见) 闻有此人(听说)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
32、辞赋家、散文家。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三、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以捕鱼作为职业的武陵人。(有一次渔人)沿着小溪走,忘记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夹杂其它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对眼前的景象感到非常惊奇。(渔人)又继续向前划行,想走完那片林子。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于是发现了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洞)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点光亮。(渔人)就离开船,从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窄,仅容一人通过。(渔人)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有平坦宽广的土地,房屋整整齐齐,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的景
33、物。田间小路互相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村落间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衣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村里的人)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有这样的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县里的人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了,与桃花源以外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桃源里的人
34、,(桃源里的人)都感到惊讶。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招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便告辞离去。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讲。”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立即去拜见太守,(渔人)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高尚的读书人,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要去(探访)。(但)没有实现,不久生病死了。此后(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里)的人了。四、问题分析1、文章第一段中间几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
35、写的作用: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写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2、文章第二段写渔人初进桃花源所见,写出了桃花源的特点:自然环境的美好,社会环境的平静,人们生活的恬适。或:美丽富饶,安宁和平,人们安居乐业。3、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 “皆叹惋”原因: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4、“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的“咸、各、皆”的作用:反映桃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也反映了桃源人生活富足。5、由桃花源记诞生了一条成语 世外桃源 意义是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境界。6、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心中的理想社会
36、的原因:环境美丽,没有战争,没有压迫,生活富足,安居乐业。7、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这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虽民风淳朴,但生产力低下,是封建社会状态下的小农经济,只能是当时的理想社会,而不是今天我们向往的理想社会。8、作者是:一个对黑暗动荡的现状不满,对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的人。9、根据文章内容,上下两句分别用“桃花林”“桃花源”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桃花林芳草鲜美,桃花源土地平旷。10、用原文回答。(1)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
37、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写世外桃源社会环境平静安定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写桃源人生活恬静舒适的句子:“往来种作”和“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4)写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或:村中闻有人,咸来问讯。或: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5)桃花源记中写出渔人初进桃花源的感受的成语:豁然开朗(6)表达世事沧桑变化,浑然不觉的心境,今天常引用陶潜的桃花源记中的语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7)桃花源记中可以用来形容春色美妙景致迷人的成语:落英缤纷14、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饱受战乱之苦不愿出去。15、文章开头一段是景物描写?由此段描写及第二段发现桃源你能联
38、想到古代的两句诗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6、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寻找桃源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表明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陋室铭 刘禹锡一、词语解释1、词类活用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作动,出名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形作动,成为灵异的水乱、劳(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劳累2、古今异义词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馨(古义:美好;今义:芳香)鸿(古义:大,渊博;今义:鸿雁,书信)丝竹(古义: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39、)二、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有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诗文集为刘宾客集三、“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四、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五
40、、问题分析1、用原文回答:本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本文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表现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情状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文中“龙”、“仙”比喻道德高尚的人。3、作者从生活环境、日常生活、交往人物三个方面描写陋室的。4、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类比,引出中心的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陋室,“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惟吾德馨。5、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的作用:画龙点睛。表明陋室因主人品德高尚而不陋,表现了高雅的志趣。6、文中谈到“诸葛庐、子云亭”其目的是: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名贤一样,安贫乐道,品德高尚。7、作者通
41、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 周敦颐一、词语解释1、通假字 可爱者甚蕃(“蕃”通“繁”,繁盛众多。)2、词类活用蔓、枝(不蔓不枝)名作动,长枝蔓;生枝杈远、清(香远益清)形作动,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3、古今异义词植(古义:立;今义:种植)宜:(古义: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今义:合适,应当。)鲜(古义:(xin)少;今义:(xin)新鲜,鲜艳。)二、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人,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三、译文水上和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钟爱菊花。自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大多喜爱
42、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被淤泥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空心)的,外形是挺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人。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是很多了。四、问题分析1、爱莲说的结构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者
43、。2、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3、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原因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9、“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生活态度: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
44、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避世”的生活态度,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10、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核舟记 魏学洢一、通假字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简同拣,挑选)舟首尾长八分有奇(有通又)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甫通“父”,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于字之后)二、词类活用1、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糁:名词用做动词,涂染) 3、
4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卧右膝,诎右臂(卧、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通“屈”,使弯曲)三、作者简介魏学洢(约1597约1624),字子敬,号茅檐,中国明朝末嘉善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编志的虞初新志收录。四、译文明朝(有一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做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来长的木头,雕刻出宫殿房屋、器具、人物,甚至飞禽走兽、树木山石(这一些东西来),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艘用桃核雕刻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颗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