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 识 分 数合肥市乐农新村小学 侯洁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三、教学重点:1、认识几分之一。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四、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
2、形纸、水彩笔。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郊游吗?小明和小芳今天约好一起出去郊游,还准备了一些食物呢。把这些食物分给他们2人,可以怎样分呢?(请学生起来分,课件同步演示)像这样每人分得同样多,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二)、认识
3、分数、操作深化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现在,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想好了的同学,先和同桌交流一下。学生交流)2、写数、读数认识了12,与我们认识的整数有什么不一样?你们想不想亲手写一个?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师:你们知道吗?分数的各部分都有名字呢
4、!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2叫“分母”;分数线上面的1叫“分子”。3、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活动要求: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4、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1、教师板书:1/2、1/4让学生读出各数。谈话:“看到这两个分数,你能说出它们谁大谁小吗?”(学生猜测,交流)“究竟谁说的有
5、道理呢?需要大家动手来验证一下,请从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学具里选择合适的学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发现。”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2、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课件出示第5题)指名读题目,并说出题目的要求。学生独力完成,集体反馈。(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图。谈话: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2、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让我
6、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数,好吗?课后反思:这节课我感觉有两方面做的比较成功: 1、情景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索中。在设计本节课时曾设想,怎样才能让新课的引入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呢?经多次“磨课”后,选择了让学生拍手表示物体平均分后的数量.这样一来,表示“半个”就不可能再用一个手指来表示,而需要想其它的办法.课堂上学生的出色表现是令人惊叹的,他们在短暂的思考后,有的是把一根手指弯着出示,有的用另一只手挡住或握住另一只手的半根手指,还有的干脆说:没法表示,就写两个字半个。这时老师提出:“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可以用05表示,也有学
7、生提出用分数表示,还有的说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老师都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黑板上用数表示出来。然后老师有选择的告诉学生:“05可以表示半个,这是小数,以后会学到,而像这个数(指二分之一)叫做分数,也可以表示半个,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结合课件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分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学好数学的热情。2、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使学生会“做数学”。在进行“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猜想1/2、1/4和1/8哪个大,哪个小,然后为他们提供试验材料,鼓励他们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折、涂、比和交流中明确了对于同一个物体(或同样大小的几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数就越小,所以1/21/41/8。这样一来,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以及大小的比较的理解会更深刻,对探究数学的兴趣会更大更浓。由此使我想到:只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代学生设计教学,才会真正落实课标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