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图文混排》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分析
学
习
目
标
描
述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的方法和技巧。
2、能够灵活地设置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设置。
3、学会对页面颜色、和水印的设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作品评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多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意识、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陶冶学
生的情操,培养其健康的审美观。
学
习
内
容
分
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WORD》的图文混排,它是吉林省初中信息技术必修课中初一《制作小海报》中的内容,在前几课学习的基础上,来学习图文混排。
本节课是主要是对图片、艺术字、文本框处理,是在学习文字的修饰之后,对文档的进一步美化,在丰富版面效果,增强排版的灵活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
重点
1、插入、设置艺术字、文本框和图片的方法
2、对艺术字、图片、文本框的环绕和样式的设置
教学
难点
对艺术字、图片、文本框的环绕和样式的设置
学生学情分析
教学
环节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
第三环节:实践探究 第四环节:作品评价
第五环节:总结拓展
具
体
目
标
1、能够使用“插入”菜单中的“图片”“艺术字”“文本框”命令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
2、能够熟练使用工具栏对文本框、艺术字、图片进行编辑和修饰
3、能够对图文的作品进行评价
师
生
活
动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
给学生同进展示两篇文字内容相同的文档,请学生观察比较哪一篇更生动,效果更好,并分析其原因,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图文混排。
师:展示文档,请学生观察比较哪一类更生动、效果更好,并分析其原因。
生:讨论并填写下表。(约5分钟)
区别
应用知识
备注
师:板书:图文混排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
这个环节是新课学习环节,教学目的是教给学生艺术字、文本框和图片的插入、编辑和修饰方法,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演示法和学生自主学习。(约20分钟)
师:出示任务、下发教学微课。
任务一: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艺术字、文本框及图片的插入的方法和样式编辑、页面颜色、水印设置。
任务二:艺术字、图片的插入及样式编辑。
1、打开文档” 防盗、防拐安全常识“原文,插入一幅艺术
字、一张图片,一个文本框。
2、将插入的对象适当调整大小和位置,设置文字环绕方式;
对插入的图片设置为水印效果,设置页面颜色。
生:自主学习,互相协助、讨论学习内容并完成任务。
师:巡视答疑。
第三环节 实践探究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素材,制作一个电子作品。(约13分钟)
师:出示素材、作品要求标准。
任务:根据所给素材和以下作品要求,以我校“秋季运动会”为主题,编辑一个宣传板报。
基本要求
拓展
作品中有图形对象1幅以上(20%)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插入图形对象
图形、艺术字、文本框对象的大小位置合适;能扩大或缩小图片,能改变图片的位置(25%)
精确调整:艺术字、图片在文档的位置和大小
设置图片、艺术字、文本框模式,对图片大小、颜色进行设置,版式设置要求设置文字环绕方式的适合要求(35%)
用多种方法打”文字环绕“对话框 ,熟练设置各种不同的版式效果
图文一致、色彩和谐统一,版面美观合理(20%)
版面更加丰富
生:学生操作。
师: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第四环节:作品评价
教师随机抽取两三名学生的电子作品,让学生对照要求进行评价,然后与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完成自已的评价量化表,反思自己作品还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进行提高。(约5分钟)
师:随机抽取电子作品
生:对照要求进行评价
师生:共同完成《评价量化表》
第五环节:总结拓展
师生:共同总结(略)
作业:进一步完善图文混排的作品。(约2分钟)
信
息
技
术
的
运
用
多媒体计算机教室、投影、教学文本和图片素材、教学课件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机房进行教学,多媒体计算机可提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实现“做中学”,完成任务;多媒体上预存的学习地为分层教学和个别化学习提供了条件。
教学评价设计(评价量化表)
Word图文混排作品评价表
评价项目
指标体系
分值
评价
自评
师生互评
内容
图片文字能很明确的体现主题
5
健康积极向上
5
能很好的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5
技术运用
插入艺术字、文本框图片
15
文本框、艺术字、图片并进行了美化
15
设置水印、页面颜色合理
5
版面而已合理美观,颜色搭配协调舒适
10
自主创新
主题新颖,构思独特
10
创建了个性的自选图形,添加了自主编写的文字
10
情感态度
学习过程积极主动,能帮助同学
5
通过作品的制作对word软件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帮助
15
总 计
备 注
教学反思
一、课前反思
1.学生分析。我所教授的班级七年级新入学不久的新生,从学生认知特点和已有的认知经验及能力水平出发,教师只有采用任务驱动法,并结合演示法、分层指导法、讨论等教法,通过选取适合七年级学生特点的综合案例,结合实际教学流程,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图文混排的操作技巧。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Word图文混排技术是排版操作的精髓,它是学生学完Word的文字排版技术一节的后续,在以后的章节还将用到本节课的知识点。因此,我通过具体案例进行教学设计,结合学生特点,最终采用一课时将发挥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一课讲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围绕“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自主探究学习掌握图文混排技术。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展示两篇文档,展示出对学生们安全教育的宣传板报,激发起学生对后续学习的求知欲望,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欣赏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最后通过作品展示,反馈评价,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弥补学生综合素质不强的弱点。
二、课后反思
1.成功之处。(1)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以任务为导向,讲练结合,分组多种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展开学习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2)注重情感目标的培养。从一开始引导学生总结图文混排制作步骤,到拓展练习环节学生,根据素材创作,最后评价环节对自己作品展示讲解,整堂课一直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不足之处。(1)教学时间没有完全把握准。在前面几个教学环节时间掌握较好,在评价环节自主学习、及作品创作两个环节用时非常的多,导致在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环节时间较紧张。(2)课堂气氛没有预设好。一是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部分同学自律能力稍差,导致课堂气氛过于活跃。二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但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后继课教师还需多鼓励、多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