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义务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认识教学反思赤壁市第二实验小学 邱锋对于“8和9的认识”,教材在编排上和前面的“6和7的认识”基本一样,不过比“6和7的认识”的要求稍微高一些。我在教学“8和9的认识”时,是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序数、写数,这样的思路进行设计的。一、充分运用主题图,用好教材 对于8、9的认识,学生的脑子里并非一片空白,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因此我充分运用主题图,给学生提供可供数数的丰富的资源,让学生数一数,说一说校园主题图中数量是8和9的物体,当学生说出,黑板上有8个大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时,我抓住时机,对
2、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二、利用计数器、直尺、点子图认识8和9 在认识了8和9之后,我安排了计数器、直尺、点子图来学习8和9的认识。首先,出示计数器。让学生跟着计数器上的珠子从1数到7,问:再拨一颗,是几颗?从而加深学生对7、8关系的认识。同样的方法认识9,知道8添上1是9。接着,我出示了直尺图。充分利用直尺图,引导学生顺读、倒读,切实掌握数的顺序。最后,在教学比较大小时,我出示 “点子图”,我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数,然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不仅会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而且还会联系左右图来数。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完点子图后,我让学生从
3、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三. 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区分基数与序数 我将9个生肖制作成卡片,选9个孩子上台站成一排。请学生把左边的8只小动物圈起来,点一学生用绳子圈出。再请一学生给从左边数的第8只小动物戴上帽子。然后对比,找出8只与第8只的区别。让学生明确8只指数量是8,而第8只只是排在第8的那一只。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区分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总之,本节课之后,我反思:如果我们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符合儿童特点的学习环境,就可以清除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屏障,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数学原型,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更重要是发展学生智力与技能,使数学学科的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