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3年大埔县中小学教师优秀教学论文评选单 位: 大埔第三小学 学 科: 语文 论文标题: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作 者: 周瑞芳 联系手机: 13723646296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它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与精髓,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我国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但是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的盛行,我们的学生对却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对自己民族的优良传统视而不见,对自已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厌恶感,文化传承的现实危机日益加剧。而课标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作为语文老师,在弘扬中华民族的
2、传统文化,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怀方面肩负着时代的重任。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怎样渗透传统文化呢?一、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载体,老师在识字教学中既要注重汉字的工具性价值,同样也要注重汉字文化,引导学生了觖汉字中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如教学生字时,让学生认识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教学象形字时引出古人的写法,让学生认识先人的文字,认识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等古人的造字方法,让学生体会祖先们的智慧。此外,还要加强生字书写教学,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规律和书写规范。在教学书写的同时介绍
3、古人练习书法的感人故事,培养学生形成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二、在词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词语处处蕴含着传统文化,而成语在这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许多成语出自典故,学生学一个成语就可以了解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老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成语适当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如教学“乐不思蜀”这个词时,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蜀后主刘禅沉醉于晋的欢乐而忘了自己的国家,还可以趁机向学生灌输三国鼎立时的其他历史。在学到“不耻下问”这个词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春秋时期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人的学说。三、在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诗词以短小精练而著称,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
4、我们深入欣赏品味。小学阶段的课本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老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内涵,感受古诗文所凝结的文化精髓。从汉乐府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懂得时间宝贵,应趁年轻努力学习;在北朝民歌“天苍苍,野茫茫”的诵唱中领略蒙古大草原的辽阔壮观;在咏华山的“抬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诗句中体验祖国山川的雄伟;在示儿中体会诗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爱国情怀;从过零丁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感受曲原崇高的民族气节;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了解祖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风俗。四、开展活动,感受传统文化。1、诵读古典诗文。每天中午安排一篇古典诗文让学生
5、诵读、背诵,定期检查读背情况,对背得快、背得多的同学给予表扬奖励。2、练习书法。每晚布置适当内容让学生练习书法,硬笔、软笔交替进行,定期进行现场书法比赛,保持兴趣,促进提高。3、鼓励阅读古典文学,定期交流阅读体会。班级成立图书角,全班同学相互借阅有关传统历史的书籍,定期组织交流阅读体会,既能开阔视野,又能提高阅读深度。4、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人物、民风民俗、风味小吃等。同学们通过活动,认识了家乡的坪山梯田、丰溪林场等自然风光,体验到围楼、土楼等古建筑的雄伟、神奇,认识了“一腹三翰林”、张弼士等传奇人物。懂得了客家一些习俗,认识了一些客家小吃,通过这些对家乡的了解,增强了爱家乡的情感,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总之,我们语文老师只有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努力塑造有文化底蕴的新一代,让中国传统文化这颗璀璨的明珠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