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073754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是语文课程的最佳资源,它对学生的精神领域影响也是深广的,因此,笔者致力于突破语文教学工具性的局限,从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传统文化文本情感的深化,进而拓展传统文化的宽度和深度,使当代中学生能够真正“写方方正正的中国字,书洋洋洒洒的中国文,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关键字】:初中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 传统文化 悠悠中华五千年,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经史子集到典章文物,从幽谧古巷的寸砖片瓦到青冢古墓的吉光片羽,从洞天福地的名胜古迹到烟雨寺庙的悠远钟声,我们无不感受到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基因。同时,也正是中华文化厚德

2、载物的滋润和辉光日新的照耀以及世世代代仁人志士的薪火相传才使我们得民族生生不息,日渐强大。因此,江泽民同志在建党八十周年的讲话中说:“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 然而,我们大部分的初中生对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却是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在弘扬传统美德上也不尽人意,对传承下来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影响下,社会上的拜金主义盛行,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享受主义影响下的社会氛围使正在转型期的初中生备受摧残,学生中大多比富斗阔,怕苦怕累,浪费现象严重。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没有集体观念

3、,只会指责别人,不会反省自己,只会索取,不讲奉献,道德意识薄弱,理想、前途观念淡薄。这些现象揭示出当代中学生缺乏传统文化积淀,只能迅速的消化当代的一些快餐文化,做人缺少主心骨,精神上缺乏信仰和寄托。 正所谓“观乎人文,天下化成”,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文以载道,注重文明教化,在树德务滋中化民俗,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因此,面对这种现状,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肩负起改变这一现状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在学生的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

4、础,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拓展传统文化的宽度 正如王尚文在走进语文教学之门里所说的“教师应该比学生更可教”一样,教师作为发展中的个体,不仅要着眼于知识素养的提高,更要把握人的发展的深刻内涵,为人的终身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为此,新课标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要广博,思维要灵活,师生关系要和谐。在新型的课堂中,师生的角色已经发生了质性的改变,学生的思想被进一步解放,质疑生问的方向更广,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改变,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如何调节教学方式,让教师游刃有余地驾驭新的课堂。而

5、教学方法有效与否就取决于师生双方的人文素养的高低,而人文素养的提高则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 长期处于一线教育的我们更是深知,人文素养教育不同于数理化的公式化,也不同于四品政治的说教,无法通过灌输来获得,只能是让人置身于情境中自我体验、相互影响而丰盈起来的。身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用好传统文化这张王牌,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素质,以教师独具人文素养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人只能由人来建树”。因此,我认为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首要的便是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以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如何提高教师的人

6、文素养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悉心学习古典文化,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学史有一定的了解,对其中的经典文化著作如“四书五经”了如指掌。正所谓“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需有一桶水或者一江水”,作为新时代的语文老师,每天应该问自己一句“今天,你读书了吗”,从而在读书史中构建自己的成长史。其次,语文老师要通过开设一些专题课程,增加传统文化学习篇目,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所负载的精神价值的理性认同,培育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高尚健全的人格。再次,教师每教授一篇传统文章,必须先钻研教材,援疑质理,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然后深情投入教学,让学生

7、在教师的举手投足间感受到真正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进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功效,在点点滴滴的积累和潜移默化的渗透中使学生的思想得以净化,行为得以矫正,文化得以提高,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二、深化传统文本情感,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度 正所谓“文以载道”,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为了进一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笔者一直致力于以语文教学为载体,给学生搭建一个走进传统文化的平台,并采用“设挖品建”的方法,来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度,加厚学生的人文

8、底蕴。 1、设文化课堂情境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维的光辉,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材料。它不同于思想品德的直接以德育为目标,而是一种隐性的德育,即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让学生穿越时空与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深邃的思想内涵、超凡的智慧和创造的能力,进而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我们常说的“知书达礼”和“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指传统文化的这种隐性德育功能。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应该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

9、化氛围,创设适合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药进一步重视环境的影响力,要通过内引、外联、与生活的对比三种方式综合运用,为教学创设物理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意。如或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或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播放音乐,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巧妙融合,渲染气氛;或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或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影像资料等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 例如在教授济南的冬天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首诗道:“水光潋滟晴方好,

10、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杭州的西湖是我国十大旅游胜地之一。她的春天尤其美丽:十里长堤,烟雨蒙蒙,远山近水,尽在画中。漫步湖边,荡舟湖上,令人如在画中游。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真正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同学们知道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这就是我们著名的“泉城”济南。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 ,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的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让学生在苏轼

11、的诗和老舍的文中体会杭州西湖的春意盎然和济南冬天的温情脉脉。 2、挖传统文化内涵 中国是诗文的国度,古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因此,语文教师在传授语言文字的同时,应该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以适当的方式将其中的合理内核与真正价值传递个当代中学生。其实,语文的大部分篇目都洋溢着文化精神气息,值得我们去探索、挖掘。 因此,在教学中,我与学生一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初步感悟诗人写这首诗时的心境。学生不但了解了一些作者相关的作品,拓展了知识,更为理解这首诗奠定了正确的情感基调,有利于更深入的理解诗境体会诗情。渐渐的学生喜欢上了古诗词,自觉进行课外阅读,认识了许多著名诗人,积累许

12、多好词佳句,成为他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有的学生认识了范仲淹,被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所折服;有的学生认识了李清照,懂得了一个女词人一样可以拥有大丈夫的胸襟;有的学生读懂了李商隐,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所感动同时,我们还一起探究民俗民情,尤其是在八年级下册当中,我们不仅领略了黄河颂和三峡中的旖旎风光,还在春酒、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中领略到别具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更是致力于从课文注释,阅读提示入手,挖掘有关文化常识;从课文字词句入手,挖掘相关的文化背景、哲理内涵;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著作的特定文化内涵;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

13、优秀的传统美德;从学生的质疑入手,挖掘文化意趣。在教授莫怀戚的散步时,我从“分歧”这个情节切入,让学生通过换位思考在“走大路”和“走小路”上进行选择,从而深化学生的思考,挖掘其中蕴含的民族伦理道德的理念,以及浓浓亲情中寄寓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这样的互动中,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细致而系统的认识,从而潜移默化地优化了学生的价值取向。 3、品传统文化意蕴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都是文情并茂,词丰意美的作品,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传达着古代仁人志士的生活情趣,泛着人文色彩的光芒。因此,当我们走进文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对文学语言、形象和审美情趣作个性化地解读和品味。 古人说得好,“

14、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而现代教育家们也都提倡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我觉得所谓的语文味,最主要的就是从语言文字生发出来的人文色彩。“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形象的比喻来表达绵绵无期的“愁绪”;“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用富于情感的双关语来描写若有若无的“春情”;“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历史典故巧妙表达人生志向透过语言文字,我们体会到祖国语言的精妙博大,领略到字里行间产生的意境美,感悟到生活的多姿多彩。 再者,我也认同朱熹提出的“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在教学过程中提倡个性化阅读,例如,我在教授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时,让学生找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三个关

15、键词,提示他们分别是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的,从而抓住关键词“牛”、“找乐子”、“贱卖”,让学生去思考谁“牛”,谁找谁“乐子”,怎么“贱卖”,进而将奇人泥人张与海张五之间的较量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们的面前,让学生们了解到天津卫这些民间艺人们的铮铮骨气。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鼓励学生从情感和艺术形象中去加以品味。语文教材中出现了非常丰富的艺术形象,在他们的身上可以窥见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要引导学生们去发现人物身上的真善美,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的花木兰一文时,可以顺着课文的脉络,深入挖掘花木兰身上的传统美德,例如她身上属于巾帼英雄的英勇无畏的胆识,属于娇俏女儿的“对镜贴花黄”的女

16、儿心性,属于华夏儿女的“孝心”等。 4、建传统文化平台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因此语文教材出现的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为了进一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研究传统文化的平台,以求加厚学生们的文化底蕴,拓展学生们的文化视野。 为此,我充分运用语文综合活动,渗透传统文化意识。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全新的课型。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同时,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渗透了众多对传统文化的探求,如七年级的戏曲大舞台、黄河,母亲河,八年级古诗苑漫

17、步、到民间采风去,九年级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等。 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和容量有限,不可能满足学生的全部需要,我以教材为依托,选取感兴趣的专题,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从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其目标定位是多方面的,涉及文学、戏曲、表演等内容,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我们努力指导学生在戏曲文化上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如搜集地方剧种、著名表演大师、剧作家等。通过这次学习活动,一方面培养搜集、筛选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探究名人成才奥秘的精神。这样也就自然兼顾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18、、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同时,我还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渗透传统文化观念。例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及与哪些著名的人物有关?你知道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撰写报告,以网页、演示文稿等形式进行交流。还可以看屈原、唱橘颂、吟诗词、赛龙舟、选艾叶、佩香囊、吃粽子甚至可以将八年级下册的端午的鸭蛋提前学习。一个传统节日,从查询资料到实践体验,可以安排一个较长的周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综上所述,在长期从事一线教育过程中,我致力于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拓

19、宽传统文化的宽度,并以语文教学为载体,为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同学们真切地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辉煌与丰富多彩,独辟蹊径地培养了同学们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情感情与审美情趣。但我深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一个在传统文化的美境里漫步的过程,我也深知这样的语文教育是任重而道远的,做这一点是不够的。因此我会像屈原所说的一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坚持不懈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努力让学生写方方正正的中国字,书洋洋洒洒的中国文,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参考文献】:1、 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2、 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解读语文,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3、 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4、 王君:教育与幸福生活,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