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信息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科心理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师陈晨单位江津区区体校课题名称初中一年级心理下册第一课时教案学情分析分析要点: 成长中的初中学生,身心两面都即将或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他们在如饥似渴地了解外部世界的同时,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也迫切地希望了解自己。这个过程大多在相对平静的状态下“悄悄”完成,少部分同学也乐意借助外部环境(教师、同学、朋友、家长等)来观察自己。 随着各类媒体的影响日益广泛,“气质”一词逐渐被中学生普遍接受,并作为衡量个体差异的重要体现。我们经常听到的气质好环与否,其实是对这个概念的误解,所以在这一课里,教师可以一一说明。 气质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
2、特点关系密切。古希腊的西波克利特医生根据人体体液,划分出四种气质类型,虽然划分依据不够科学,但是他的气质类型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气质决定了个体活动的风格,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中学生了解自己的气质特点,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个体的独特性、尊重他人的个性。教学目标分析要点: 1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气质及其典型类型。并通过心理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气质类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意识到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应该悦纳自己的气质。 3能力目标:学习将气质类型的特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扬长避短。如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在学习方法上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引入: 教师拿一张本班同学满月时的照片,请
3、同学们猜猜是谁,(猜人不是主要目的,简洁为上)。 猜照片上的同学谈谈妈妈爸爸对婴儿时代的他有些什么评价。 再请一个同学谈谈同样的话题。 参照课本中托马斯和切斯对新生儿划分的词中类型,小组讨论,分享家人对自己婴儿时代的评价,看看自己属于所列三种情况的哪一种 (二)教师小结以上活动内容引出气质的话题,我们刚才共同分享了家人对我们婴儿时代的评价,可以看到儿童在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就表现出了很大的个体差异。当我们长大成人以后,表现更是千差万别,就像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生活中也找不到个性特征完全相同的人,今天我们就谈谈个性的底色-气质。 投影:“心理学家将一个人经常出现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4、称为气质。” (三)下面来看看代表了四种典型气质类型的人物。 分小组讨论“我所知道的_”(平均三个四人小组讨论一个人物形象) 讨论内容可以涉及以下几方面: a、有关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最精彩的情节; b、为什么精彩?是不是人物的气质吸引了你? c、这个人物的气质怎样? 全班分享,每个人物找一个或二个组代表发言,先读细节,再谈气质特征,同组同学补充,教师恰当小结。 (四)教师结合课本,谈谈气质的分类及其特点。 全班讨论刚才四个人物分别属于哪种类型并说说理由。 分析了人物,再谈谈自己属于哪种类型。 小品表演: 一男生坐在桌前做习题。开始几题容易很快完成,轻松哼歌。遇到一难题,思考了几分钟不得其解,涨红
5、了脸,急躁,抓头发,还做不出来,使劲摇头,下意识极橡皮,接着将稿纸揉成一团丢到一边,紧后仍未有答案,嘴里不满,发牢骚:“出这么难的题,见鬼,谁做得出来。”拍案而起,不做了。 全班讨论小品中男孩的气质 回想自己在类似情况下的反应。 对照形象,找出自己的气质类型,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辨别,答案相互对照。 教师协助学生辨别。 小品表演: 剧场外的迟到者 地点:剧场门口 时间:演出开始后分钟 人物:检票员和四位迟到观众 情节:演出分钟后所有迟到者皆不得入内 :揪住检票员与其争吵、暴跳如雷,先说是剧院的表走快了,否则不会迟到,又说检票员故意为难,并试图强行入内。 :先说好话,称兄道弟,递烟,不成之后威胁检票
6、员,并乘人不备,溜进剧场。 :犹豫不决,自我安慰,反正第一场不会太精彩,我先到小买部转转,待到幕间休息时再进去。 :垂头丧气,委屈万分,我总是不走运,偶而看一场戏,竟如此倒霉,悻悻离开剧院回家。 看了小品表演,猜一猜这四个人,他们分别属于哪种气质类型。作业或预习作业: 气质有好坏之分吗?。自我评价在设计本堂课的时候预想到学生们对气质是有较大的兴趣的,尤其是自己的气质类型。所以本堂课先从气质特点出发,让学生对气质的概念以及气质的特征有所了解。然后通过对四大名著里的代表人物的气质特征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每一种气质特征。只是意料之外的是学生们对分析人物的特征有极大的兴趣,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所以这为这个知识点的落实提供了很好的氛围。导师评议: 单位:姓名: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