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3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与难点:1种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是教学的重点。2了解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出示实物标本或CAI课Pte一葫芦,形象生动地描绘葫芦,简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指导看图。 1课文共有几幅图? 2按顺序观察每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图上有几个人?在干什么? 3想
2、一想这两幅图说了一件什么事?三、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课文分为几自然段?在每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找出与两幅图相对应的段落。 4范读课文,听准字音。看看课文是怎样表达图意的。 5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并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6重点指导:四、分析字形。 1重点指导: 芦:上下结构,下边是“户”。 挂:右边的“圭”由两个“土”字组成。 邻:左右结构,左边是“令”,不是“今”。 居:认识“尸”(尸字旁)。半包围结构。 感:上下结构。2练习。”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寓言故
3、事。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深爱孩子们喜爱的一篇课文。我在教学设计上作了如下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一种思想以读品文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结合各自生活的实际赋予其不同的内涵。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
4、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找准一个切入点以题导文 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有一个切入点。找准了切入点,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我从课题入手:“我要的是葫芦,言外之意是我不要叶子”。顺机启发学生用“我要的是,而不是”句式说话。因为切入点选得准,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纷纷提出:那个人结果得到了葫芦吗?那个人为什么得不到葫芦?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了颇有深度的问题“蚜虫吃的是叶子,可落下的为什么是葫芦?” 三、明
5、确一条思路以“变”理文 文学作品都有一条线索,或为情感线,或为叙事线。教师要善于把握这条线,并且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贴近这条线。我要的葫芦一文,篇幅虽短,但要落实的知识点却不少。在教学设计上,我始终抓住一条线:“变”。刚开始时叶子长得怎样?葫芦长得怎样?过了几天,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变化告诉我们叶子葫芦之间究竟有什么密切的关系?明确了这么一条线,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采取了分散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当学生学完第一自然段时,通过看图学文品文,引导得出:因为叶子长得好,所以葫芦才长得可爱。从而为后文的学习打下铺垫。当学生学完3、4自然段时,我又引导学生小结:因为叶子长了蚜虫,所以葫芦
6、才一个一个都落了。最后通过这种变化对比,学生明白了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密切联系,重难点的突破也就势如破竹。 四、创设一种情境以境品文低年级学生对人物的感知通常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巧妙地创设情境可以激活孩子们的思维,从而使之更有效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我要的是葫芦中种葫芦的人让人觉得可笑、可气,又可怜。可笑的是他的无知愚昧,可气的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可怜的是他那么喜爱葫芦,结果却一无所获。为了让孩子们进入人物的内心,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中多处采用情境创设法:1、想象法创设情境在教学课文第一段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可爱”“挂”等词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师:同学们,刚才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小葫芦长得很可爱。生:我看到了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他的小葫芦。生:我看到了藤上长了几个可爱的小葫芦。师:你从哪个词看出小葫芦很可爱?生:我从“挂”字看出小葫芦很可爱,因为“挂”字让我感觉葫芦好像在风中摇动,一蹦一跳,十分可爱。通过想象,把孩子们带入故事的情境之中,从而有身临其境之感,好像葫芦就在他们眼前,那个人就在他们的身边。2、角色体验创设情境为了让孩子们理解那个人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这句话,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