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周 星期( ) 教出时间:( ) 星期( ) 总第( )课时
光合作用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4、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2.光合作用的条件。
教学难点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及操作。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讲解实验过程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得出的产物是? 那如果没有了阳光,植物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吗?还能生成有机物吗?我们进行就通过实验验证一下。
提前布置了学生把纸片遮住叶子的一部分,但很多学生并不了解为什么这样做,所以实验开始让学生回忆实验过程,并根据自己的知识来解释为什么这样设计实验。
1、 把植物放在黑夜中处理一个晚上。(但因为场地不同,所以我们没有做到这一步,为什么要做这一步?)
2、 用黑纸片把叶子一部分遮盖。(为什么)
3、 摘叶去纸放于酒精中加热,使叶绿素溶解。(为什么是酒精而不是水?)
清水漂洗,把叶片放在培养皿中,滴碘液,观察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
叶子中有黑纸遮盖过的地方没有蓝色出现,而没有被遮盖过的地方,变成蓝色。
经验证明,淀粉遇碘后会变成蓝色,那么你们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得出什么结论?
1、 不遮出处变蓝色,证明叶内有淀粉生成
2、 遮光处没有变蓝色,证明叶内没有淀粉生成
得出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参与才能制造出有机物。
得出结论:叶子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光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总结光合作用的定义?书本P
注意: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不仅是绿叶,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都可以。
光合作用不只是产生了有机物
书本P128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解释各实验步骤的原因
1、 蜡烛和兔子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
2、 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并且放出氧气供蜡烛。
3、 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并且放出氧气供兔子。
结论: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植物除了利用氧气供自己使用外,还排出到大气中,维持了两者的相对平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碳—氧平衡。
光合作用的公式: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怎样提高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
教学反思:做过实验,效果并不显著,可能近来天气太冷,见阳光的时间较少,所以叶片没有形成足够的有机物,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先把理论知识说完,把实验原理说清楚,把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所以需要掌握的要点全部讲清楚,然后再让学生做实验,这样的安排时间上比较容易掌握,而且学生对于实验所应该得到的实验结果比较易估算到,对于失败的原因学生也能自己分析,所以比较过后,发现这样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
呼吸作用
一、教学目标:
1、 阐述呼吸作用的过程。
2、 阐述有机物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3、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
4、 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呼吸作用的过程。
2、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3、实验现象有分析。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回忆前面学习过的课程中,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 氧
其中,产生的氧气供植物体本身和供其他生物利用,而其产生的有机物有何作用?可适当提示学生回忆什么是有机物。
2、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植物细胞或者动物细胞里面都有共同的组成成分,提示学生能猜出几种?
有机物、水,无机盐。其中植物细胞的各组成部分包括: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都是由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
细胞壁主要成分—纤维素
细胞膜主要成分—蛋白质、脂类
细胞核主要成分---DNA
还有我们所吃的萝卜(植物的根)、甘蔗(植物的茎、白菜(植物的叶)这些植物的器官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
3、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比较三个演示实验:
让学生总结:实验一、二、三分别证明了什么?
联系我们人类,想想植物是在呼吸吗?
回忆,呼吸对你有什么用?
因为植物体的这些活动就是他们在进行呼吸作用。动物需要呼吸,植物也一样需要,书本P125找出呼吸作用的概念。
总结出呼吸作用的公式
(有的特殊情况,细胞中的有机物没有氧的参与也能分解,但是分解得不彻底,释放出的能量也比较少)。
1、活的生物体需要分解有机物产生热能和能量。
2、活的生物体需要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活的生物体进行活动时需要吸收氧气。
4、巩固知识
为什么之前说植物产生氧气,现在又说植物产生二氧化碳,吸收氧气呢?究竟哪个对?
5、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思考:1、假如你是农业学家,你会建议植物多进行呼吸作用还是少些?怎样使到植物的果实又大又甜?2、为什么说早上太阳没出来时去树林里运动会对身体不好?
6、我国的主要植物类型
什么叫植被?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其中植物最多的植物被应该是?为什么?
7、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不够世界水平
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象?
倡导学生保护植被的意识
大量砍伐树木,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学习目标:
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3、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
1、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2、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 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4、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学习难点:
1、分析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实验的分析。
2、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3、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用具:金鱼藻实验装置
学习过程:
①组织教学
②上节主要内容复习巩固(3-4分钟)
什么是呼吸作用
③ 导入新课(注意语言准确,导入自然,不牵强)
1.导入新课,创设情景
资料一
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氮气所占的容积比例虽很大,但由于它对人体既无用又无害,所以我们在讨论人体气体交换时可以不作考虑。附表如下。
气体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肺泡气体
氧 气
20.96%
16.4%
14.3%
二氧化碳等
0.04%
4.1%
5.6%
氮 气
79%
79.5%
80.1%
请同学们进行资料分析,空气中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呢?
分块处理本节教学任务
(1)、观察演示实验:金鱼藻在光下是否放出气体,什么气体?(提前放在阳光下)要熄灭的卫生香,遇到金鱼藻在光下释放出的气体,立刻___________起来。这就是说,金鱼藻在光下能够产生_______。可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___________外,还有__________。
(2)、阅读课本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分析:
实验(1):蜡烛为什么熄灭了?
实验(2)小白鼠为什么不久就死了?
实验(3)植物与小白鼠为什么能活着?
总结:上述实验是在__________下进行的。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排出的____________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_________。而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除了满足植物自己呼吸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
(3)学生探究,教师引路
资料: 17世纪有一位荷兰的科学家海尔蒙特,他尝试找出植物是怎样生长的。他把一棵重2.5 kg的柳树栽在一个装有90 kg泥土的木桶中,只浇雨水。5年后,他的柳树长到了85 kg,而称一称桶内的泥土却只少了大约60 g。由于加到桶内的除泥土之外水是唯一的物质,所以,他认为使柳树生长所需要的物质是水。同学们,你们认为海尔蒙特的结论有道理吗?
然后,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本《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通过充分的讨论,进行设计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实验,写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实验探究报告。
(4)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根据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总反应式,进而初步认识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阅读课本内容,进一步认识光合作用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利用。
总结:
A:光合作用反应式:
B: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利用________,把___________和______转化成储存能量的__________(如________),并且释放出________的过程。
C:要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方面,要寻求___________,限制__________的排放量;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就明显的更加重要了。
D: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利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学生做课堂巩固作业:基础训练
第六章 爱护植被 绿化祖国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说出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2)阐明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运用调查法了解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设计绿化校园的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学情分析
1、 学生愿意参与。
2、 平时这一课题接触比较多。
教学过程:
一、播放植被资料片(3—5分钟)。
二、请六位同学代表各小组介绍收集到的植被资料
三、讨论“谈谈你对植被在生产、生活和其它诸多方面所起的作用?”
一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教师放有关植被类型的录像,组织学生自学有关植被类型的知识,主要明确以下两点内容:4人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性学习活动,观察书上插图或幻灯片,结合经验相互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分析本地情况。
① 我国植被类型有哪几种?
②描述各种植被类型的特点。六种植被的特点(如高度、疏密、种类)及与环境的关系
二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我国森林资源贫乏,属于少林国家,并且资源分布不均匀。
2、草原森林面积和草原面积日益减少,并呈现退化现象。
讨论
① 从我国的森林覆率和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分析,发现了什么问题?
② 组织学生看书并讨论:产生洪水和沙尘暴的原因是什么?(初步认识到植被 减少的危害)
② 教师布置调查黄土高原的植被情况,进一步明确植被减少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依据教材方法步骤进行,写出调查报告)
③ 4人小组合作粗略计算,然后进行横向比较(各国森林面积和人均占有绿地面积)或纵向比较(建国以来各时期我国人均占有绿地或森林的面积),通过比较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三保护植被、绿化祖国
(1)依法治林,加强资源保护,例如:《森林法》、《草原法》、《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2)加强造林绿化进度,提高绿地面积及造林质量。
1首先学生看课文,
2教师出示有关的法规资料,提问哪一天为植树节?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关心未来社会发展,
3并以“绿化祖国,从我做起”为主体展开讨论:“你准备做些什么?”
4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绿化做一个设计,进一步增强学生爱护植物和热爱学校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提出评价标准,此项活动以竞赛形式开展,并把优秀设计送交学校)
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