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T_JSJTQX 27-2022 高速公路桥梁混凝土构件 冬期施工技术指南.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49060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PDF 页数:52 大小:90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_JSJTQX 27-2022 高速公路桥梁混凝土构件 冬期施工技术指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T_JSJTQX 27-2022 高速公路桥梁混凝土构件 冬期施工技术指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T_JSJTQX 27-2022 高速公路桥梁混凝土构件 冬期施工技术指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T_JSJTQX 27-2022 高速公路桥梁混凝土构件 冬期施工技术指南.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T_JSJTQX 27-2022 高速公路桥梁混凝土构件 冬期施工技术指南.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93.010.01CCS P 66团体标准T/JSJTQX 272022高速公路桥梁混凝土构件冬期施工技术指南Guide for winte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expressway bridgecomponent concrete2022-04-15 发布2022-05-01 实施江苏省交通企业协会发布T/JSJTQX 272022I目次前言.IV引言.V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技术准备.24.1一般要求.24.2施工专项方案.34.3施工方法选择条件.44.4构件混凝土养生方法的选择.45资源准备.75.1水泥及砂石材料.

2、75.2外加剂.75.3保温加热材料、仪器仪表及资料.76生产准备.76.1施工任务安排.76.2现场准备.87温度测量.87.1一般要求.87.2测温孔设置.87.3测温项目及测温频率.98混凝土的施工.98.1混凝土的搅拌.98.2混凝土运输.98.3构件浇筑.109模板拆除和混凝土养生.119.1模板拆除.119.2养生要求.1110钢筋与预应力工程.1110.1钢筋工程.11T/JSJTQX 272022II10.2预应力工程.1211质量检查与评价.1211.1一般要求.1211.2等效龄期与强度估算.1311.3构件受冻判断.1312质量缺陷处理.1312.1新拌混凝土缺陷.131

3、2.2成型混凝土缺陷.13附录A(规范性)混凝土的热工计算方法.15附录B(资料性)冬期施工温度测量用表.20附录C(规范性)成熟度法混凝土强度估算.21附录D(资料性)支座垫石冬期施工养生装置.23参考文献.29条文说明.301范 围.312规范性引用文件.313术语和定义.314施工技术准备.324.1一般要求.324.2施工专项方案.334.4构件混凝土养生方法的选择.335资源准备.355.1水泥及砂石材料.355.3保温加热材料、仪器仪表及资料.356生产准备.356.1施工任务安排.357温度测量.367.2测温孔设置.368混凝土施工.368.1混凝土搅拌.368.2混凝土运输.

4、378.3构件浇筑.379模板拆除和混凝土养生.39T/JSJTQX 272022III9.1模板拆除.399.2养生要求.4010钢筋与预应力工程.4010.1钢筋工程.4010.2预应力工程.4011质量检查与评价.4111.2等效龄期与强度估算.4111.3构件受冻判断.4112质量缺陷处理.4312.2成型混凝土缺陷.43附录 C成熟度法混凝土强度估算.43T/JSJTQX 272022IV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文件由江苏省交通企业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常州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江苏兆信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5、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南京工业大学、苏交科集团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交通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森淼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光林、俞科峰、薛翔、薛华、孙明祥、李瑞民、陈中杰、汤勤、雷松、封明祥、王柳、赵飞、欧定福、程学文、李培培、陈先锋、顾曦辰、侯曙光、邢世玲、雍骅、李晓辉、唐光臣、张玮、顾冕、姜云、王磊、李岩、张占宇、陈彦之、刘新新、朱中文、王晖、曹妍、王芮文。本文件由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教授级高级讲师曹妍、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王芮文任主审。T/JSJTQX 272022V引言冬期施工是江苏省高速公路质量控制活动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江苏省地处温带向亚热带

6、过渡性的气候区域,1 月份平均气温在-13.3之间,江苏北部 1 月份极端温度超过-10。由于混凝土在 4以下时水化反应就会大幅度降低甚至停止,因此,在冬期混凝土施工时要符合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有关要求,按规范规定的条件组织施工。随着交通品质工程的开展,冬期施工中涌现的创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的管理理念不断增多,仅规范中规定相关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实际施工需要,同时,在冬期施工管理中技术问题也凸显,本文件的编制即是为了解决在新技术条件和品质工程要求下江苏省高速公路冬期施工中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问题。本文件通过研究调查,给出了冬期施工中技术准备、资源准备、生产准备以及混凝土浇筑与养生

7、、冬期施工质量评价等经验做法、先进的理念和新的技术,如提出了采用电伴热带加热模板和进行养生的新技术、提出了判断冬期施工混凝土是否受冻的评判方法以及提出了用等效龄期和混凝土成熟度方法估算冬期施工混凝土强度的方法等。在文件的条文说明中,还给出了部分条款实施的依据、理论和建议。本文件是江苏省高速公路桥梁冬期施工的规范性文件,对施工标准化、规范化、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和提高冬期施工中桥梁结构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涉及到的本文件所给出的养生方法相关专利的使用,分别为一种用于桥梁支座垫石冬期施工恒温保湿养生装置(专利号 CN202120306015.6)和一种节能

8、型支座垫石混凝土冬期施工水热恒温养生装置(专利号 CN202120486804.2)。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承诺,他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系方式获得:专利持有人姓名: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地址:镇江市丹徒新城长香西大道 500 号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T/JSJTQX 2720221高速公路桥梁混凝土构件冬期施工技术指南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高速公路桥梁

9、混凝土构件冬期施工的技术准备、资源准备、生产准备、温度测量、混凝土的施工、模板的拆除和混凝土的养生、钢筋与预应力工程、质量检查与评定以及质量缺陷处理。本文件适用于高速公路桥梁混凝土构件冬期施工,其他等级的公路与水运工程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GJ/T 104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TG 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T 365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TB 10426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

10、强度检测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冬期施工 winter construction在江苏地区每年进入冬季后对混凝土构件按冬期施工要求组织的施工工作,或者虽不满足冬期施工条件,但由于较低温度对混凝土强度增长产生影响,建设单位或者监理单位认为必须采取必要的养生措施,在这段时间内组织的混凝土施工。江苏地区宜在每年11月20日至次年的3月5日这段时间按冬期施工规则进行施工组织。3.2电伴热带模板加热法 electric tracing band template heating method将电伴热带按其供热能效,以一定间距布设在结构模板外侧裸露面,通过温控器加温至恒温,从而使

11、模板温度升高并保持恒定,以保证混凝土保持在正温条件下养生。3.3受冻临界强度 frozen critical strength低温浇筑的混凝土在受冻之前必须达到的最低强度。3.4T/JSJTQX 2720222等效龄期 equivalent age混凝土在养生期间温度不断变化,在这一段时间内,其养生的效果与在标准条件下养生达到相同效果时所需的时间。3.5表面系数(M)surface coefficient构件的冷却面面积(外露可散热的表面面积,F)与构件的体积(V)之比值。以M=F/V表示。3.6正温养生工艺 positive temperature curing process采用蓄热法、暖

12、棚法或蒸汽法养生的构件,在养生期内保持混凝土构件始终处于正温的环境中。3.7负温养生工艺 negative temperature curing process在混凝土中掺入防冻剂,使其在负温条件下能够不断硬化,在混凝土温度降到防冻剂规定的温度前达到受冻临界强度的养生方法。3.8混凝土养生期 curing period of concrete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构件所处的养生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养生,逐日累计温度不少于140的持续时间,且不少于7d。3.9混凝土的成熟度 concrete maturity混凝土在整个养生期间,某时段内养生温度和该时段持续时间的乘积。3.10综合蓄热法 comp

13、rehensive thermos method掺早强剂或复合型早强剂的混凝土浇筑后,利用原材料加热及水泥水化放热,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延缓混凝土冷却,使混凝土温度降到0以前达到受冻临界强度的施工方法。4技术准备4.1一般要求4.1.1冬期施工技术准备应满足JTG/T 3650和JTG F80/1对混凝土构件施工及混凝土质量控制要求。4.1.2冬期施工技术措施应可靠完备,保证生产过程中人员与设备安全。4.1.3冬期施工专项方案应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破坏。对没有冬期施工专项方案,以及冬期施工准备工作不完善和不适合冬期施工的分项分部工程,不应在冬期组织施工。4.1.4施工方法和

14、保温、加温措施应简单可靠,安全环保。4.1.5冬期施工中,宜采用统计技术对施工质量分析、判断和总结。T/JSJTQX 27202234.1.6冬期施工技术管理应明确把技术创新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应大力推广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以及新理念。4.1.7宜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贯穿于冬期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开展和推进 QC 活动,运用 PDCA 循环解决质量问题和预防质量事故。4.2施工专项方案4.2.1编制前应收集分析当地近5年冬期温度波动情况,据此推测本年度冬期温度变化趋势。4.2.2编制前应对拟开展冬期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全面调研,掌握基本情况,如具体桩号、所处位置地形情况、供水、供电情

15、况、混凝土的运输、材料用量情况以及设计意图和要求等。4.2.3编制前应研读和熟悉冬期施工技术要求,调查冬期施工所需资源供应情况。4.2.4方案编制应遵循针对性、全面性、具体性、可行性以及安全、节能环保等基本原则。4.2.5应在每年11月15日前完成冬期施工专项方案的编制。4.2.6冬期施工方案应包含且不限于以下内容。a)冬期施工工程概况描述。应明确开展冬期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及其施工特点、工程数量和日计划安排;b)当地近5年冬期温度情况以及本年度温度变化趋势分析;c)冬期施工组织。要明确组织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体系,且应明确各体系责任人及其工作职责;d)冬期施工准备工作情况。包括技术

16、准备、物资资源和设备工具准备、现场准备等;e)选择施工方法并进行经济分析。应根据工程特点、工程所处位置、能源供应情况以及热工计算结果选择施工方法。方法确定后,需对投入的成本分析比选。施工方法选择需考虑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和新理念的实施;f)热源设备、保温材料、外加剂以及砂、石、水泥和钢筋等供应计划;g)劳力供应计划;h)资金流向计划。宜使用S曲线图制订资金流向计划,并使用香蕉曲线(工程管理曲线)分析计划合理性;i)施工进度计划。宜使用甘特图或网络计划图,并宜与资金流向计划图整合;j)技术交底、培训工作;k)各分项工程混凝土施工主要技术控制指标及质量控制要点;l)冬期施工混凝土通病防治

17、、隐患排查、事故处理和质量评价;m)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措施;n)各种图表准备。如现场平面布置图、运输线路图、临时用电图、供热设施布置图、各种用表等。4.2.7应按冬期施工技术方案给定的技术措施和方法组织施工,如遇特殊情况需要修改和补充,则应将修改后的方案作为附件附在原方案之后,不应将原方案内容删除而直接更换为新方案。T/JSJTQX 27202244.3施工方法选择条件4.3.1拟定施工方法时,应考虑不同气温阶段持续时间、寒冷气温发生的大概时间及其可能持续的最长时间、最低极端气温发生和持续时间等。4.3.2在拟定施工方法时,应考虑施工现场环境特征,如现场避风条件、自然保温和防风情况以及是否会存

18、在土壤冻结等。4.3.3地面以下构件施工时,应考虑以下因素:a)地基是否会受冻结冰;b)钻孔灌注桩、接桩、台帽、承台等埋置于土基中混凝土防护措施;c)浇筑混凝土前,冰雪清除以及浇筑混凝土后防护措施;d)施工过程中防冻、防雨雪以及构件整体或局部防冻保温措施;e)大体积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深埋钢筋混凝土构件养生方法。4.3.4地面以上构件施工时,应考虑以下因素:a)薄壁板式结构(如肋板式桥墩台、桥台背墙耳墙、桥面铺装、湿接缝)、混凝土方量较小构件(如接桩、接柱、铰接缝、伸缩缝、支座垫石、防撞挡块等零星构件)以及保温困难构件,应考虑模板材料、保温材料、外加剂以及养生方法;b)独立构件现浇混凝土养生

19、方法(如墩台身)以及高墩台等防风防寒困难构件;c)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保温、养生,如支架现浇、挂篮现浇、大体积构件;d)预制场预制构件养生方法;e)砌体结构应考虑工程性质、结构部位以及工作量因素;f)防风避风条件以及风力预测。4.3.5热源设备和工具应可靠、稳定和节能环保,其数量应与工程量大小、施工计划等相适应。4.3.6应考虑冬期施工中各种资源供应。如水泥、砂石料、外加剂、粉煤灰以及保温材料等。4.3.7拟定施工方法时,应考虑结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自身安全措施,如强度、稳定性和刚度应满足施工安全要求,所有方法都应有安全技术措施,并应做好施工现场内防火、防触电等安全预案。4.4构件混凝

20、土养生方法的选择4.4.1应根据工程特点、现场施工条件、工程部位、表面系数和质量要求选择施工方法。应保证混凝土预估等效龄期不应超过60d,也不应少于14d,且应保证在混凝土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前不受冻。4.4.2江苏地区冬期施工混凝土养生宜采用正温养生工艺。4.4.3预制场内预制构件养生应采用暖棚和电热蒸汽养生法,不宜采用大型锅炉设备蒸汽加热法养生,不应采用蓄热法和正负温综合养生法。4.4.4地面以下基础与下部构造,宜采用蓄热法养生,并应保证混凝土温度在浇筑后头7d不低于10。如蓄热法不能满足上述养生要求,可采用电热毯、电伴热带模板加热辅助升温。4.4.5地面以上墩台等下部结构,当日均气温不低于5

21、时,可采用蓄热法养生,并应保证混凝土温度T/JSJTQX 2720225在浇筑后头7d不低于10。当日均气温低于5时,应采用电热毯、电伴热带对模板进行辅助升温,辅助升温的温度应确保在养生期内不低于10,不宜单纯采用蓄热法养生。4.4.6上部结构整体现浇(如支架现浇箱梁、挂篮现浇箱梁等)应采用电伴热带模板加热、箱内电蒸汽加热、混凝土外露面电热毯加热(或蓄热)三者结合方法养生。应确保养生期内混凝土任何部位温度不低于10。4.4.7支座垫石、防震挡块等单体混凝土数量少的构件,以及上部结构中铰接缝、湿接缝、混凝土桥面铺装(调平层)等重要部位和其它薄壁构件,在0以下气温下施工时,应采用电伴热带(电热毯)

22、恒温养生方法,也可采用电伴热带(电热毯)、小暖棚结合方法养生,在养生期内混凝土温度不应低于10。要求如下:a)支座垫石和防震挡块应采用电伴热带加热钢模板方法养生。浇筑完成后,应在不拆除模板情况下整体覆盖并形成保温保湿小暖棚。支座垫石和防震挡块养生,也可以按一种用于桥梁支座垫石冬期施工恒温保湿养生装置(专利号CN202120306015.6)和一种节能型支座垫石混凝土冬期施工水热恒温养生装置(专利号CN202120486804.2)给出的装置养生,制作及使用方法见附录D;b)铰接缝和伸缩缝施工完成后,如果温度达不到要求,应先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再铺设电热毯,上方覆盖土工布、草帘、麻袋等,必要时

23、,可用土覆盖;c)湿接缝在承重模板施工前,应在模板外侧布设电伴热带,浇筑完成后,上部裸露面用塑料薄膜、电热毯和土工布覆盖;d)桥面铺装(调平层)浇筑完成后,表面应采用塑料薄膜、电热毯、土工布等覆盖;e)薄壁构件在浇筑过程中,应有避风防风措施,浇筑完成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再使用电热毯加热,土工布覆盖保温。4.4.8采用各种养生方法的混凝土在搅拌前是否对原材料加热,以及选择热源供应功率等,均需通过热工计算取得。对原材料进行加热时,应优先考虑对拌和水进行加热,不应对水泥进行加热。4.4.9几种常用养生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见表1。表 1 各种养生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养生方法养生方法特点适用条件或注

24、意事项适合部位蓄热法1、原材料需加热;如果经热工计算混凝土的搅拌温度、出机温度、运输至现场后的入模温度、浇筑完成后水化开始前温度等能够达到要求,原材料可不进行加热。2、混凝土表面先用塑料薄膜覆盖,上铺高效保温材料蓄热,以防止水分或热量散失;3、混凝土温度降至0前,需要达到早期允许受冻临界强度值;4、混凝土强度增长慢,费用低。1、室外最低温度不低于-3;2、构件的表面系数M不大于5m-1;3、采用蓄热法的覆盖方式宜为:塑料薄膜+无纺土工布(其厚度和层数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覆盖物(土等,其厚度按实际情况确定)。1、大体积混凝土;2、钻孔灌注桩;3、反开挖后浇筑的承台、接桩、接柱等;4、低洼或者避

25、风处热量不宜散失的部位。综合蓄热1、原材料需加热;如果经热工计算混凝土的搅拌温度、1、混凝土构件表面系数为5M1、承台、板式结T/JSJTQX 2720226养生方法养生方法特点适用条件或注意事项适合部位法出机温度、运输至现场后的入模温度、浇筑完成后水化开始前温度等能够达到要求,原材料可不进行加热。2、混凝土表面先用塑料薄膜覆盖,上铺高效保温材料蓄热,以防止水分或热量散失;3、混凝土中掺加早强剂或者防冻剂;4、混凝土内部温度降低到外加剂设计温度前,要达到早期允许受冻临界强度值;5、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较好,费用低。15;2、混凝土养生期间平均气温不低于-8;3、采用综合蓄热法的覆盖方式宜为:塑料

26、薄膜+无纺土工布(其厚度和层数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覆盖物(土等,其厚度按实际情况确定)。构;2、桥面铺装、湿接缝等。负温养生法1、原材料是否需要加热应视气温条件;2、混凝土掺加防冻剂,也可以适当保温养生,防止失水;3、混凝土内部温度降低到防冻剂规定的设计温度前要达到早期允许受冻临界强度值;4、混凝土强度增长缓慢,但费用低,方法简单。1、自然气温不低于-10;2、适用于不易保温的结构、野外裸露结构,高空结构,且对混凝土强度增长无特别要求;3、防冻剂选用需要试验验证。1、桥面铺装;2、铰接缝、湿接缝;3、防撞墙;4、高桥墩。蒸汽加热法棚罩电蒸汽加热:使用锅炉产生蒸汽,并通过专用管道在棚罩内通蒸汽

27、养生混凝土,以使混凝土快速达到强度;其通常的温度可达50以上。适用于预制场快速模板周转和快速提升混凝土强度。预制梁板等预制构件。电蒸汽养生采用电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对构件进行温度提升和维持。1、适用于预制场;2、当采用电蒸汽发生器养生时,应按T/JSTERA 182020的方法进行。预制梁板等预制构件。电热毯构件升温法在模板或混凝土裸露面覆盖电热毯,通电升温和恒温。适用于小构件、平面构件。1、墩台柱;2、支座垫石;3、桥面铺装;4、湿接缝、铰接缝、伸缩缝。电伴热带加热模板在钢模板外侧按一定的间距布设电伴热带,通过温控装置调控温度,达到加热模板,传递温度的作用。1、适用于钢模板或野外大构件;2、

28、用电伴热带养生法,模板的温度应控制在15-25之间,并应保证混凝土构件各部分的温度梯度不超过2/10cm。电伴热带的控制器应具有温度控制、时间控制、异常报警、安全锁定等功能。1、支架现浇;2、挂篮现浇;3、高墩台。4.4.10冬期施工宜采用电蒸汽发生器、小型热水锅炉、电伴热带、电热管等作为热源供应装置,不宜采用大型锅炉以及明火燃烧设备。T/JSJTQX 27202275资源准备5.1水泥及砂石材料5.1.1当采用蓄热法、综合蓄热法、暖棚法养生时,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可以选择矿渣硅酸盐水泥;当采用蒸汽加热法进行养生时,应优先选择矿渣硅酸盐水泥,可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5.1.2

29、测量水泥凝结时间应模拟实际室外环境温度进行。5.1.3应做好水泥材料保温工作,水泥使用时温度应保持在 5以上。5.1.4砂石材料储存应防风、防雪,不应有冰块、雪团等,使用时温度不应低于 5。5.1.5应根据总体施工计划编排材料供应计划,砂石材料和水泥要供应充足,保证施工连续。5.1.6在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中,应检查骨料中活性二氧化硅成份。5.2外加剂5.2.1冬期施工时,选择外加剂应注意以下问题:a)外加剂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影响;b)外加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要考虑碱集料反应;c)外加剂化学成分对金属锈蚀作用,以及外加剂对金属长期阻锈效果;d)外加剂在使用前,应首先了解生产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及

30、说明。了解外加剂化学成分和含量,尤其是氯离子和硫酸根含量;e)外加剂在使用过程中要求达到规定的溶解度、浓度、分散均匀性。5.2.2外加剂掺量应根据产品质量、外界条件、混凝土原材料变化调整。5.2.3施工单位对每一批次外加剂应进行检测,监理应同时抽检或见证取样。5.2.4外加剂不宜长时间存放,应根据工程计划有序进场,外加剂进场后应加强质量检查。5.2.5在进入低温施工前,试验室应验证原混凝土配合比,应重新验证外加剂各项参数以及与水泥的匹配程度。5.3保温加热材料、仪器仪表及资料5.3.1冬期施工所需要保温材料宜在冬期施工前 7 日内进场,并应根据工作量情况予以补充。5.3.2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温湿

31、度测量仪器,如高低温温度计、温湿度计、红外测温计、电子感应仪等。5.3.3应配备外加剂浓度测量比重计。5.3.4准备相关规范、规程和各种记录表格。6生产准备6.1施工任务安排6.1.1冬期施工生产准备应围绕着总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下年度工作目标进行。应确定进入冬期T/JSJTQX 2720228施工工作面,明确劳力供应量,明确设备使用计划,确定流水作业方向。6.1.2对冬期停工和越冬部位采取保护措施,掌握施工所需物资供应情况。6.1.3进入冬期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其作业面大致比例分配宜为:基础及下部构造作业面占45%,上部预制和现浇作业面占35%,其他附属或次要项目占20%。6.2现场准备6

32、.2.1冬期施工项目进入正式开工前,应做好现场排水系统规划,清理和整理施工现场。6.2.2现场施工安全操作范围内,不应有积雪,堆放积雪处不应有机电设备。6.2.3要保证运输道路畅通,做好消防工作。6.2.4材料堆放场应做好排水除雪工作,设置大棚,各种材料分仓堆放,避免混料。6.2.5应搭设混凝土搅拌机棚,水泥罐、外加剂储存桶等应有保温措施。7温度测量7.1一般要求7.1.1应定时测量大气环境温度、水泥、水、砂石材料等原材料温度、混凝土拌和机棚内温度、混凝土出机温度、入模温度、混凝土入模后初始温度以及养生温度等,根据需要量测模板和接触面温度以及混凝土表面温度等。7.1.2测量环境温度宜采用自动温

33、度记录仪或最高最低温度计,测量原材料温度以及混凝土温度宜采用便携式建筑电子测温仪、玻璃液体温度计,温度测量仪器在使用前应予以校准。7.2测温孔设置7.2.1环境温度、暖棚内温度、原材料温度以及新拌混凝土温度采集点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7.2.2混凝土构件测温孔应事先绘制布置图,且应对测温孔编号。7.2.3 蓄热养生构件,其测温孔应设置于散热较快部位;采用加热法养生时,应在距离热源不同部位分别设置;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在表面及内部分别设置。7.2.4预制梁板测温孔应留置于梁板顶板和底板(如底板设置不便,可只设置在顶板),用适当直径PVC 管或钢管垂直插入留置,每片梁板应留至少 3 处。测温孔深度为板

34、厚的 1/31/2。7.2.5现浇上部结构测温孔应视模板设置情况,放置于腹板顶部(分两次浇筑时)、顶板处,每孔每腹板不少于 2 处,或每 60m2不少于 1 处。7.2.6桥面铺装(调平层)测温孔应按每 100m2不少于 1 处布设。7.2.7铰接缝、湿接缝、防撞墙、伸缩缝等测温孔每跨每道不少于 2 处布设,测温孔深度为构件厚度的 1/31/2。7.2.8每个独立养生支座垫石和防震挡块应设置 1 处,相同地点和环境条件下养生多个支座垫石和防震挡块,宜选择有代表性构件设置 1 处以上测温孔。7.2.9桥墩(柱)顶部和底部各设置 1 处,测温孔深度不小于 100mm,且应迎风设置。T/JSJTQX

35、 27202297.2.10桥台应在侧面迎风处每 30m2设置 1 处,测温孔深度不小于 100mm。7.3测温项目及测温频率7.3.1应按表 2 给定的测温项目及频率进行温度测量。表 2测温项目及频率测温项目测温次数测温时间大气温度距离地面 1.5m 处的温度,每昼夜 3 次7:30/14:00/21:00工作环境温度施工现场、拌和机棚等,每天 2 次上下午各 1 次原材料温度、混凝土出机温度、入模温度每天 2 次上下午各 1 次混凝土蓄热养生温度每昼夜 4 次混凝土浇筑完成 1h 测第 1 次,以后每隔 6h 测 1 次蒸汽养生升降温阶段每 1h 测 1 次;恒温阶段每2h 测 1 次电伴

36、热带、电热毯恒温养生升温阶段每 1h 测 1 次;恒温阶段每 6h测 1 次7.3.2测温时,应将温度计感应部位插入至测温孔内,并与外界温度隔绝。测温时间不少于 3min。7.3.3施工过程中的温度记录宜按附录 B 中表格格式进行。8混凝土的施工8.1混凝土的搅拌8.1.1应事先修建冬期施工混凝土搅拌用水储池。拌和用水加热宜采用电热管。8.1.2拌和用水加热温度应通过热工计算确定,最高加热温度以混凝土温度不超过 40为宜。8.1.3投料前,应用热水或蒸汽冲洗搅拌机,以保证搅拌机缸内温度不低于5。8.1.4材料投放到拌和机顺序宜为:先投入骨料和加热水,待搅拌一段时间后、温度降到40左右时,再加入

37、水泥继续搅拌至规定时间,以防止水泥假凝。8.1.5拌合物拌和时间应根据试验确定,最短搅拌时间不应低于 150s。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其搅拌时间应比平时增加 50%。8.1.6拌和好的混凝土,应抽查和易性和拌和温度,发现与试验结果不符时,应查明原因。8.1.7混凝土拌合物出机温度不应低于10。8.2混凝土运输8.2.1混凝土在运输、浇筑过程中温度和覆盖的保温材料,应通过热工计算后确定。不符合要求时,应采取措施调整。热工计算方法按 JTG/T 3650 或附录 A 进行。8.2.2混凝土拌合物出机后,应及时运送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热量散失、表面冻结、混凝土离析、水泥砂浆流失以

38、及坍落度变化等。运输车应进行覆盖保温,运输车在装料前,T/JSJTQX 27202210应采用热水或蒸汽对搅拌缸进行加热。8.2.3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温度不应降低过快,从出机至浇筑前,混凝土每小时温度降低不宜超过56。否则宜加热拌和。8.3构件浇筑8.3.1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保温加热系统是否完好,防风、防冻设施是否到位,应特别注意模板棱角处保温和加温;当风力超过 5 级时,不应进行混凝土浇筑。8.3.2浇筑前应对模板、脚手架、防滑防落等安全设施进行全面检查。8.3.3浇筑前宜对模板、钢筋以及工作缝等部位用热风预热,且需保持这些部位与混凝土的结合面温度在 5以上。8.3.4接柱、接桩、墩

39、柱等混凝土浇筑前,应在上一次浇筑混凝土水平面上涂抹一层 20mm 热砂浆;现浇上部结构、湿接缝、铰接缝等竖直工作缝上应涂抹一层 5mm 厚热水泥净浆。水泥砂浆和水泥净浆强度均不低于构件本身强度。8.3.5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应大于 300mm,且不应大于振动棒长度的 1.25 倍。8.3.6分层浇筑混凝土温度在上一层混凝土浇筑覆盖前,温度不应降至热工计算数值以下,也不应低于 5。8.3.7 桥面铺装混凝土、铰接缝混凝土、桥面连续湿接缝、分两次浇筑梁体、结构两次浇筑垂直面等重要部位,在混凝土浇筑前,其结合面温度应保证在 5以上。结合面加热宜采用电热蒸汽发生器、持续热风设备,不应使用热水加热。8.

40、3.8保证任何构件浇筑混凝土时入模温度不应低于 5。现浇上部构件以及湿接缝、铰接缝、桥面铺装等,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小于 10;地面以下桩基、接桩、承台等表面系数较小构件,可适当降低,但不应低于 5;容易散热部位(如无挡风设施的野外墩台、盖梁、支座垫石等)入模温度不宜低于 8。8.3.9浇筑现浇上部结构、挂篮施工上部结构时,当环境温度低于-10,应进行温度应力核算。温度应力核算方法宜按本文件条文说明中 9.1.3 条给出的公式进行。8.3.10冬期施工混凝土应连续,不宜设置施工缝,如必须设置,应按图纸给出的位置设置施工缝,如图纸未明确施工缝位置,应在应力核算后确定施工缝设置位置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批

41、。8.3.11混凝土浇筑完成,开始养生时的温度,采用蓄热养生时,不应低于 10,采用蒸汽、暖棚法养生的构件,不应低于 5,细薄结构不应低于 8。8.3.12现浇上部结构和挂篮施工上部结构以及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结构内部和表面温差应不大于15,结构外界温度与浇筑混凝土表面温度不应大于 15,钢模板表面温度与新浇混凝土温差应不大于 15,在已完工结构上继续施工前,原结构表面和浇筑的混凝土温差应不大于 158.3.13已浇筑完成混凝土表面应覆盖塑料薄膜,防止水分散失。8.3.1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按 JTG F80/1 要求制取混凝土强度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生 28d,作为混T/JSJTQX 272

42、02211凝土强度评定依据。8.3.15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制取同条件养生强度试件,作为模板拆除、预应力张拉依据。8.3.16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制取同条件养生强度试件,作为混凝土低温养生过程中是否受冻评定依据,具体评判方法按本文件第 11 章有关规定实施。9模板拆除和混凝土养生9.1模板拆除9.1.1侧模板以及不承受力的模板拆除,应在混凝土达到 5Mpa 且达到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后进行,承重模板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 100%时进行。9.1.2模板拆除前,应通过温度观测结果推算混凝土成熟度,或通过同条件试件判断混凝土强度。9.1.3模板及模板保温层拆除时,构件中心与表面或构件表面与环境温

43、差不应超过 15;当采用外部热源加热养生混凝土,当养生完成后环境温度仍在 0以下时,应待混凝土冷却至 5以下后,才可拆除模板。9.1.4桥面铺装、支座垫石、湿接缝、铰接缝、伸缩缝混凝土等表面系数较大构件,在模板拆除后或浇筑完成后裸露面,应使用不透水材料围护以防止水分散失。9.1.5拆除模板时对混凝土造成损伤部位,对于水平面,可采用自流平砂浆进行修补,对于侧面以及仰面,可采用高强灌浆料配结构胶修补。9.2养生要求9.2.1选择养生方法应结合不同构件以及现场情况,按本文件中第 4 章有关规定执行。9.2.2养生过程中应有专人测量温度、湿度,并检查覆盖物完好情况。9.2.3养生期间,应计算混凝土成熟

44、度、估算强度。成熟度计算和强度估算方法参照本文件第 11.2条和附录 C。9.2.4养生完成后,应采取措施使构件表面缓慢降温至环境温度。降温过程宜不少于 8h。10钢筋与预应力工程10.1钢筋工程10.1.1钢筋加工应避风防风,宜搭设钢筋加工棚;室外焊接,风力超过 4 级时,应采取挡风措施,风力超过 5 级时,不应在室外实施焊接作业。10.1.2采用电弧焊接时,应根据钢筋级别、直径、接头形式和焊接位置,选择适宜的焊接工艺和焊接参数。在环境温度低于-5条件下进行钢筋电弧焊接,即为钢筋低温焊接,此时应调节钢筋焊接工艺参数,使焊缝和热影响区缓慢冷却。宜采用多层控温施焊工艺,与常温焊接相比,宜增大焊接

45、电流,降低焊接速度。应防止焊接后冷却速度过快,同时也应防止接头过热。10.1.3低温下焊接钢筋应有防淬火措施,焊接的钢筋温度不应过快降低;焊条在使用前,应在 300T/JSJTQX 27202212温度下烘干 2h,然后放置在 80100烘箱中随用随取;焊接时,环境温度低于-10时,不宜进行钢筋连接焊接工作。10.1.4负温条件下使用的钢筋,应加强管理和检验。钢筋加工、运输、安装过程中应防止产生撞击、刻痕等缺陷,特别使用 HRB500 钢筋及其他高强度钢筋时尤为注意。10.1.5应加强冬期施工钢筋连接质量外观和力学性能的检查检测。10.1.6钢筋挤压接头、螺纹连接接头负温施工或使用,应经过负温

46、试验验证。10.2预应力工程10.2.1应加强对锚夹具的保管和保护,对缺乏使用经验的特殊结构构造,或易使预应力钢筋产生刻痕或咬伤的锚夹具,应进行构造、构件和锚夹具负温性能试验。10.2.2先张法预应力筋放张应以混凝土同条件试件强度达到 90%为判断标准,且弹性模量应达到设计要求,不宜以经验龄期控制。10.2.3张拉预应力筋时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10.2.4张拉设备、仪表和液压工作系统油液应根据环境温度选用,宜选用低凝油,且应在使用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配套校验。10.2.5预应力筋张拉前,油泵应断续多次开停后再正式张拉。10.2.6孔道压浆应在温度较高时进行,并加强构件防风保温工作。确保在孔道

47、压浆时及压浆完成后48h 内环境温度和混凝土温度不低于 5,要确保压浆料养生期内不受冻。环境温度低于 5时,应对孔道位置进行覆盖;当环境温度在 0以下时,应采用电热毯或电伴热带对孔道位置加热,直到水泥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5%为止。11质量检查与评价11.1一般要求11.1.1构件冬期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和控制原材料质量、配合比、混凝土工作性等。11.1.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留取足够数量混凝土强度试件以确定拆模强度、混凝土强度以及弹性模量等之用,同时还应制取标准条件下养生混凝土强度评定试件。11.1.3混凝土养生过程中,应量测温度,并检查覆盖物、供热系统完好性。11.1.4混凝土模板拆除后,

48、应检查混凝土表面是否有破损、裂缝、受冻等情况,并做好记录,冬期后统一维修。11.1.5在每年 3 月 1 日后,应组织冬期施工构件质量检查工作,主要项目有:外观冻胀或破损情况、裂缝、气孔、漏浆、漏振等外观质量,保护层厚度、碳化深度、混凝土回弹强度、几何尺寸以及内业资料等。11.1.6冬期施工解除后,应对冬期施工方案措施执行情况、实施效果情况、创新情况以及积累的各项经验总结,形成文件予以保存。T/JSJTQX 2720221311.2等效龄期与强度估算11.2.1应加强对采用蓄热法或负温养生的冬期施工结构混凝土测温工作,并以此作为混凝土等效龄期和成熟度计算依据。11.2.2冬期施工混凝土构件在蓄

49、热法或负温养生条件下,应采用成熟度法估算强度。成熟度法强度估算方法参考按附录 C。11.2.3混凝土等效龄期应按养生方法和结构情况,取日均养生温度逐日相加达到 600d 时所对应的龄期(相当于标准条件下养生 28d,当温度为 4以下时龄期不计入),此龄期最短为 14d,最长不宜大于 60d。11.3构件受冻判断11.3.1对于用蓄热法和负温养生的混凝土构件,以及加热升温不稳定的养生构件,应进行构件受冻情况判断。11.3.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除应按 JTG F80/1 要求制取标准养生试件外,还应制取同等数量同条件试件与构件同条件养生 14d 后,再移到标准条件下养生 21d。在该条件下养生 3

50、5d 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记为ddf2114),与标准养生条件下养生 28d 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记为df28)相比较。a)受冻判定。若ddf2114df28,则说明混凝土未受冻;若ddf2114df28,则说明混凝土曾受冻。b)合格判定。若ddf2114df28bf(bf为混凝土设计强度),此时将28f作为混凝土强度质量的代表值,按 JTG F80/1 进行合格性评定;若ddf2114df28,则不论28f是否大于bf,均应视为质量缺陷;若 0.828fddf211428f,应在构件总龄期达 60d 时进行钻芯强度和碳化深度试验,若 60d 钻芯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bf,或者碳化深度大于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