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案例学习小数加减法 师:今天,在 学习小数的加减法之前,请你们独立解决一个问题:笑笑在书店买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花了148元,还剩下53元,笑笑带了多少钱? 师:淘气跟笑笑一起到书店买书,也有一个问题,看谁有办法帮他解决? 淘气在书店买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 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 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鼓励学生迎接挑战,认真审题,先列出算式,教师巡堂,再到黑板前列出算式:.?) 师:(指着算式)这是我看到的一些同学所列的算式,有没有列式和这个不同的?(学生还可能列出.?教师也把它写到黑板上,给予肯定)师:为了帮淘气解决付钱的问题,大家都列出了正确的算式。可我们都
2、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现在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算法。()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看一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怎么计算的。其中哪种算法和你的一样,哪种你没想到?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小组讨论:教材中的三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和相同之处?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全班围绕“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晰小数加法的算理。 师: 多位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相同数位(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 齐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
3、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教材中前两种算法的共同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 加”的算理没有变。所以,只要小数点对齐了,小数加法的计算与多位数加法的计算就没有什么不同了。问题讨论 (1). “小数加法”这一课,教材是让学生直接进行尝试的,本案例中教师引入时先安排了整数加法的内容,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直接安排学生尝试,对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是否有帮助?(2)、教师在学生讨论完之后,安排了看书的环节,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3)、书中三种算法的共性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案例分析(围绕上述问题分析)1. 学习小数加法,先安排整数加法的内容,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多位数加法的经验,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的心理趋向,找到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有利于新知的同化。但这样一来,就降低了探索的难度,也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问题也就没了挑战性。 直接安排学生尝试,让学生经历从独立审题到列出算式的过程,确保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交流。先做后说,把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之上,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会更深刻。 2、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解读教材,可以让写生在解读过程中进一步明晰思路,反思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对于理解不到位的,通过读书可以促进对问题的理解。 3、讨论各种算法的共性,是为了突出算理:相同单位的数量才能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