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模拟试卷姓名 分数 第一部分 基础(20分)1古诗文默写(8分)(1)马上相逢无纸笔, 。(1分)(2) ,崔九堂前几度闻。(1分)(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2分) (4)苍苍竹林寺, 。 ,青山独归远。(2分)(5)天倾西北, ;地不满东南, 。(2分) 2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中应填入的词语(2分)(1)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xanxio( )相隔绝的安静。 (2)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z y( )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3)和前几天令人mo g sng rn ( )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4)它的头部比例
2、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xing d y zhng(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我们经常摘抄美文中的优美词句,断章取义、博采众长,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B、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荡气回肠的爱国故事,我们要重蹈覆辙,将爱国主义发扬光大。C、自从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一到早读时间,整个校园内便书声琅琅,唯唯连声。D、这种思想在他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要想在段时间内转化确实不容易。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印俄三国加强合作,不仅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也将惠及三国人民。(将“和平稳定”与“发展繁
3、荣”的位置对调)B、这些住房大多数存在甲醛超标的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劣质的装修材料造成的。(删去“造成的”)C、针对一些地方因征地引发的恶性事件,国土资源部要求各地严格规范征地拆迁管理,坚决防范强征强拆行为不再发生。(“不再”改为“再次”)D、为了消除“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我们要大力倡导交通文明,不断增强法律水平,逐步完善道路设施。(将“法律水平”改为“法律意识”)5仿照下面的示例,展开联想,在下面横线上仿写两个句子(4分) 我们应该心存感激,感激生活对我们的厚爱。我们没有捕鱼耕种,却能品尝到美味佳肴; , 。心存感激,是一种明朗的心境,一种人性的光辉。多一份感激,就少一份贪
4、婪与抱怨; , 。 第二部分 阅读(40分)(一)(共10分)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
5、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宾客意少舒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B、以为妙绝 天柱折,地维绝C、盆器倾侧 天倾西北D、遥闻深巷中犬吠 其一犬坐于前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
6、股战战,几欲先走 8本文通过描述了两个场景的口技表演:先“ , ”概述了一家人生活情境的各种声响,又用“ , ”高度评价了救火场景中声响复杂逼真(用原文填空)(2分)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的结尾与开头呼应,这样起落分明。表演结束,文亦戛然而止,煞笔干脆有力。B、动静相衬是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文中采用了以动写静来表现深夜寂静气氛。 C、本文既可以当做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D、文章从表演者精彩的表演和听众两方面,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有机结合起来写口技表演者技艺之高超(二) 狼子野心(7分)清纪昀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
7、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尽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1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1分)(1)将啮其喉: (2)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11、给文中划线句需要加上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1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狼有什么相似之处?找出原文语句回答。(2分)
8、13、文中划波浪线句子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 (三)(10分)(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2)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3)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4)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5)但是: (6)看! (7)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
9、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8)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9)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10)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11)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12)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13)好一个安塞腰鼓!14、“但是”“看”单独成段,有什么作用? (3分 ) 15、联系上下文,品味语句(4分)(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2)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
10、,没命了 16、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选文第七段用排比句能生动地写出了打腰鼓时的声响、阵势、风姿,读来节奏分明,铿锵有力,使人从语势上也感到了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B、“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阳光本是静态的,但阳光下那舞动的身影,挥动的手臂,蹦跳的脚步让人眼花缭乱,阳光也似乎被舞动得四处飞溅了,这句话写出打腰鼓时那热烈、灵动的场面。C、选文(9)(11)段三个“使人想起”段,写的是人的联想。所联想到的事物都豪迈、壮烈、深沉,与浑厚的鼓声、深厚的高原相应,同时也给人以历史感,从更广阔的时空写出安塞腰鼓所蕴含的民族力量,以及作者对它无限神往。D、选文主要通过
11、写安塞腰鼓表演前后不同情形来赞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四) 父爱陷阱(共13分)郑成南 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他担心,他的努力仅仅是白费力气,因为,父亲根本听不到。 可是,他突然失踪,引起了父亲的注意,父亲一路寻到陷阱旁。父亲把头探进陷阱看了看。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
12、,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地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
13、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不至于放弃。 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
14、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他环视一眼,便立刻一跃而起,好比踩上毒蛇了。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 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
15、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动物出现。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那年,他才十三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选自父爱故事,有删改1
16、7、本文中的“他”在“掉进陷阱”的过程,对父亲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分)期待 18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4分)(1)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 (2)他环视一眼,便立刻一跃而起,好比踩上毒蛇了。 19、“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请联系上文,说说父亲的“苦心”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20、. 本文以“父爱陷阱”为标题有什么含义?试分析文中父亲的人物形象。(4分)含义: 形象: 附加题(5分)家里花园左边围墙外的院子里,几乎每天下午都有三个小男孩在玩耍。他们都是灰衣灰帽灰眼睛,我只能从个子高矮来分辨他们。我从围墙缝里观察他们,他们从未发现我,可是我倒希望他们发觉我。
17、我喜欢他们那么有趣、快乐、和睦地玩我没有见过的各种游戏,喜欢他们相互关心,特别使我喜欢的是两个哥哥对小弟弟那个长得挺滑稽的、活泼机敏的小不点儿的态度。倘若他跌跤了,两个哥哥就会笑起来,但并不像通常一些对栽跟头的人那样幸灾乐祸地笑,而是马上就去帮助小弟弟爬起来,如果他跌脏了手或膝盖,他们就用牛蒡叶子、手帕擦净他的手和裤子,二哥还对他说:“瞧你这笨样儿”有一次,我爬到树上,向他们打了个口哨。他们一听到口哨就都站住了,然后不慌不忙地聚到一起,不时地看看我,开始悄悄地商量。我想,他们一定要用石子扔我,便赶快下树,拾了好多石子,把几个口袋都塞满,停了一会儿又爬到树上,可他们已到离我很远的院子角落里去玩了
18、。很明显,他们已把我忘了。这使我怅然若失,但我也不想先开仗。过了一会儿,有人在通风的小窗口喊他们:“孩子们,快回家吧!”他们像三只小鹅,听话地、不紧不慢地走了。我有好多次坐在围墙上面的树杈上,期待着他们喊我去跟他们一起玩,可他们从来没喊过,但是,我在心中已经跟他们一起玩了,有时入了神,情不自禁地大声叫着笑了起来。这时,他们便一起看看我,悄悄地在说着什么,我十分难为情,便爬下树了。有一次,他们玩起了捉迷藏游戏,轮到老二找人,他跑到仓库拐角里,两只手老老实实地蒙住眼睛站在那儿,一点儿不偷看。哥哥和弟弟跑去藏起来。哥哥跑得很快,机敏地躲进放在仓库遮檐下的一架宽雪橇里,而那个小弟弟慌了神,围着井旁跑来
19、跑去,找不到可以藏自己的地方。“一,”二哥喊道,“二”小弟弟急了,猛地一下跳到井栏上,抓住井绳,把两只脚伸进空吊桶,只听见吊桶在井栏壁上咚咚响地轻轻碰了几下,人就不见了。我惊呆了,眼看着井辘轳飞快地旋转着,但是我很快就明白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一纵身便跳进他们的院子,喊道:“掉到井里啦!”老二和我同时跑到井栏边,他紧紧抓住井绳,猛向上拉,我及时地上去截住了井绳,就在这当口,他们的大哥也跑到井边,帮助把吊桶往上拉,他说:“请轻一点!”我们很快将小弟弟拉上来了,他也吓坏了:鲜血从右手手指上直往下滴,颈上的皮擦伤了好大一块,从脚到腰都湿透了,脸色苍白得发青,但一面打着寒噤,一面还在笑。他睁大了眼睛笑着,
20、拖长了声音说:“我怎怎么掉掉下去啦”“你发疯了,就这回事儿。”他的二哥搂着他,用手帕擦他脸上的血,老大愁眉不展地说:“我们回家吧,反正瞒不住了”“你们会挨打吗?”我问。老大点了点头,然后向我伸出手,说道:“你跑得真快!”听了他的称赞,我很高兴,还没来得及握住他的手,他就对二弟说:“我们走吧,他要感冒了!我们就说他摔倒了,掉下井的事不要说!”“对,不要说,”小弟弟打着寒噤同意说,“我是跌到水洼里的,对吧?”三兄弟走了。这一切发生得这么快,我扭回头看了看,刚才我从上面跳到院子里来的那个树杈还在晃动呢,有一片黄树叶正从上面落下来。兄弟三人将近一个星期没出来,后来出来玩时,比以前玩得还热闹,老大看见我在树上,亲切地向我喊道:“下来,到我们这儿来吧!”我们钻进仓库遮檐下的那架旧雪橇里,互相打量着,交谈了很久。 (节选有删改)21与三个小男孩结为玩伴前,“我”做了哪些事?请分点概括。(2分) 22本文选自 ,请从“我”与三个小男孩的交往中反映出来。请从文中三处画线的句子,归纳概述“我”生活的状况。(3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