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学期古文复习试卷
一、《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④执策而临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3、食马者“不知马”主要是不能了解千里马的需求?请选用文中词语,仿照所示答案,分别用两个字加以说明,填写在下面空格内。(2分)
鸣
之
4、本文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渴望?(2分)
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②立于市,人莫③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④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⑤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⑥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燕二》)
[注释]①比:接连。②三旦:三天。③莫:没有。④还:通假字,通“旋”,旋转,绕圈子。⑤朝:早晨,也指一天。⑥一旦:一天,这里指“一会儿”的意思。
5、“一旦而马价十倍”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请引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6、本文所说明的道理与《马说》一文有什么相通之处?(2分)
7、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食不饱,力不足(食:吃) B、策之不以其道(道:道路)
C、执策而临之(策:马鞭子) D、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能)
8、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
②食之不能尽其才 译文
9、《马说》一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为喻,抨击了当时的“食马者” “不知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并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选文的第二段,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马说》一文的标点是现代人加上去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结束。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马说》的体裁是我国文言文中的一种文体 “ ”。作者是 朝的 。(3分)
12、食马者的愚蠢无知都表现在什么地方?(2分)
13、作者认为是“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说理由。(3分)
二、《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
德馨( ) 可以调素琴( ) 案牍( ) 西蜀( )
2.解释下面的加点字。(6分)
(1)有仙则名( )(2)斯( )(3)惟吾德馨( )(4)苔痕上阶绿( )(5)白丁( )(6)劳形( )(7)无丝竹之乱耳( )(8)无案牍之劳形( )
3.解释下列句子。(9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孔子云:“何陋之有?”
4.本文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并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4分)
5.本文运用类比的方式引出作者的志趣。请举例分析其表达作用。(3分)
6.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4分)
答:
7.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分)
答:
8.你认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陋室”的“陋”还是“不陋”?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
答:
9.作者明明是在称赞他自己的“陋室”的,为什么又要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呢?(3分)答:
三、《活板》(50分)
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10分)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 (2)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
(3)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 )(4)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 )
(5)和纸灰之类冒之( ) (6)有奇字素无备者( ) (7)则以纸帖之( ) (8) 每韵为一帖( ) (9) 持就火炀之( ) (10)瞬息可就(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7分)
(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2分)
(2)、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另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3分)
3、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2分)__________________
5、制作活板的第一道工序是( ),所用的原料是( ),用火烧活字的目的是( )(请分别用原文中的一个二字词回答)(3分)
6、.用文中的词句回答。(4分)
用胶泥刻的字的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烧后的字印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活字印刷的特征是活版的主要特征和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7、这段文字中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用自己的话给A、B、C、D、拟个名称填在符号后横线上,并按先后顺序正确排列把其代号填在数字后横线上:( 8分)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
(1)_____ (2)F用药物蒙铁板(3)_____ (4)_____ (5) E (6)_____
( A )
( B )
( C )
( D )
(E、用火烧)
8、这段文字中哪些短语突出了“活版”的“活”字,请摘写出来,再说说它们各说明了“活版”的什么特征。(6分)_
9、《活板》选自我国_____朝政治家、科学家__________的《_________》一书;活字印刷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余三大发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四、《核舟记》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其两膝相比者 (2)佛印绝类弥勒 (3)神情与苏、黄不属 (4)诎右臂支船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3.选文写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那么佛印与苏、黄的神情分别是怎样的?(2分)
4.选文从哪两个方面反映了雕刻工匠的高超的技艺?(2分)
阅读《纪昌学射》,回答5-6题(4分)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拉)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眼角)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亚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馀物,皆小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5.从纪昌学射的经历猜测明代奇巧人王叔远的技艺是怎样练成的?(2分)
6.纪昌学射的故事给你有什么启发?(2分)
五、《山市》(25分)
①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②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③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 《山市》选自《 》,作者是( )朝的( ),“( )”的意思是记述怪异的事。(4分)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①青冥( ) ②危楼( ) ③裁如( ) ④市肆( )
3.下列哪一组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2分)
A.或凭或立 或王命急宣 B 以亿万计 不以木为之者
C.窗扉皆洞开 一狼洞其中 D.然数年恒不一见 层层指数
4.从文中依次找出六个表示时间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作用是 。(8分)
5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2分)
6.将“始悟为山市”改为“始知为山市”行否?为什么?(2分)
7.作者抓住山市空虚缥缈、瞬息万变的特点,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危楼等幻景在山上从出现到消失的种种情状,让我们领略到这一自然景象的奇妙。(3分)
六、《口技》(70分)
A、(14分)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该字的意思。)(4分)
(1)既而儿醒,大啼( ) (2)妇抚儿乳( )(3)夫叱大儿声( ) (4)众妙毕备(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片段内容,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出表演者摹拟的各种声音的变化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完成文后问题。(5分)
陈康肃公善射,亦以此自矜(自夸)。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有删改)
(1)根据《卖油翁》片段内容,将下列一副对联补充完整。(2分)
上联:康肃公射技一流,自矜天下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上文和《口技》一文后你有什么启发?请用一个成语或俗语作答,并据此结合实际谈谈体会。(3分)(联系实际谈体会(3分,未结合实际,泛泛而谈,只得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16分)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暴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曳屋许许声( )(3)虽人有百手( )(4)不能名其一处也 ( )
6、在文中画出作者对口技表演者的赞语,并选一句用现代汉语写出它的意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选段的内容。(答题不得超出方格限定的字数。)(3分)
8、阅读下面选自《列子·汤问》中的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5分)
“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悉, 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百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善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注释:匮:缺乏鬻:卖逆旅:客栈一:整个悉:都遽百:赶紧抃舞:跳舞、舞蹈
(1)从文中摘录出一句成语,并在下面横线上解释它的意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口技表演者的演技,可以用惟妙惟肖、逼真来称赞,那么本文中韩娥的演唱,怎么来概括,雍门地方的人为什么至今善歌哭?(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4 0分)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 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走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1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 ) 会宾客大宴( ) 众宾团坐 ( ) 满坐寂然 ( ) 妇抚儿乳( ) 儿含乳啼 ( ) 妇拍而呜之( ) 当是时( ) 一时齐发 ( ) 众妙毕备( ) 以为妙绝( ) 宾客意少舒 (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曳屋许许声 ( ) 虽人有百手( ) 不能指其一端( ) 不能名其一处也 ( ) 两股战战( ) 奋袖出臂( ) 群响毕绝( )
10、翻译下列句子:(10分)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为什么作者在前后都要交代表演者使用的道具?(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口技表演者表演了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用文中的一个句子概括表演者表演的成千上万种声音。(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送东阳马生序》(65分)
(一)、(30分)A、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侯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媵人持汤沃灌 ( ) 腰白玉之环( ) 主人日再食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的意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从哪几方面写出了作者求学的艰难?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媵人持汤沃灌( ) 负箧曳屣( ) 烨然若神人( ) 右备容臭( )
6.发挥你的想像,对画线句进行恰当的描述。(50字左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段从哪些方面写出了“余求学之艰”的情况。(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说自己面对同学的华丽穿着“略无慕艳意”,为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范仲淹二岁而孤(丧父),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已经)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②。往往饘((zhān稠粥))粥不充,日昃(zè日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③之旨(要义),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育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④。 [注释]①再适:再,二次;适,出嫁,即改嫁。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有时夜里昏沉疲倦,就用冷水洗脸。③六经:指《诗》《书》《乐》《易》《春秋》。④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享乐之后再享乐。
9.范仲淹靠什么成才?(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们在范仲淹身上能学到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5分)A、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负箧曳屣( )(2)无冻馁之患( )(3)廪稍之供( )(4)以中有足乐者(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比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运用这些对比,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用原文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联系本文,请你谈谈应该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车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日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及长……甚有乡曲之誉……时惟胤与关隐之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
15.根据这段文字的内容写出一个成语(2分):
16.这段文字中的车胤与宋濂在求学的经历方面有相似之处,请用文中的几个字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分)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遗( ) 馁( ) 贽( ) 夷( )
18. 文中有一句话表明了作者在学习上的观点,找出来在文中用横线标明,并翻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诗》《书》分别指的是 和 (2分)
2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