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教学设计课题: 有理数的乘方科目:数学 教学对象:七年级 课时: 第一课时提供者:翟良果单位:稷山县稷峰一中 一、教学内容及模块整体分析有理数的乘方是北师大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九节内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结构上,此节内容共2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 加、减、乘、除运算后学习的,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也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计数法和开方及指数幂运算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节课学习可以让学生明白乘方是乘法的特殊形式,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感受化归及分类的数学思想。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理
2、数乘方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二)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2渗透转化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思、认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感受数学的简洁美三、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从知识基础看,学生在小学已学习了求正方形的面积及正方体的体积,具备求一个正数的平方和立方的知识水平,且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能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乘方的意义及表示,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了解小学数学基础)。但学生对于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的掌握上会有难度,对于这类计算容易混淆,是本节课的难点。(平时上课做题观察)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并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
3、和思维特征。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与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与活动,不断创造思维兴奋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自动手操作,探索结论。教给学生多观察、勤动手、大胆猜、肯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与发展,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理解乘方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中符号的处理。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情境导入师: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纸不得撕裂)对折30次。猜猜看,这时报纸有几层?师:这样写下去是不是比较麻烦,有没有更简洁的表达方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有理数的
4、乘方。 猜一猜做一做(每人拿一张长方形纸操作)对折1次,有2层,即21=2对折2次,有4层,即22=4对折3次,有8层,即222=8对折4次,有16层,即2222=16对折30次,有多少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动手操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新知探究师; 那么假设有4个a相乘又该怎么表示? n个a相乘呢?能不能类比前面的写法写出来呢?那么我们不妨按照这样的方式将它进行推广:,读作a的四次方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读作a的n次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师:乘方是一种运算,我们学过的运算有哪些?分别是什么?运算结果叫什么?师
5、: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乘方和加减乘除一样也是一种运算,那么如何进行乘法的运算呢?温馨提示:乘方运算是乘法运算的特例。温馨提示:(1)负数的乘方,在书写时一定要把整个负数(连同符号),用小括号括起来.(2)分数的乘方,在书写时一定要把整个分数用小括号括起来忆一忆 填一填:1)、边长为3的正方形的面积是_ 33可以记作_,读作_(2)、棱长为3的正方体的体积是_ 333可以记作_,读作_3)、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是_ aa可以记作_,读作_(4)、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是_aaa可以记作_,读作_ 说一说:1,我们开始时提出的纸对折30次有几层的问题你能解决了吗?期中底数是什么,指数是什么?2.说出
6、下列各式的底数、指数及其读法;填空运算:加、减、乘、除、乘方;结果:和、想一想 :根据乘方的意义,我们有:,反过来是不是也成立?如那么你会进行乘方运算吗?试一试:(1);(2);辨一辨 议一议:35与35有没有区别?如有,是什么区别?-24和(-2)4 呢?与()2呢?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探究、归纳乘方意义及表示,实现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明确乘方是乘法的特殊形式,感受用字母表示数学式子的简洁美,体现化归的数学思想。 三、巩固提高1.填空在32中,_是底数,_是指数,读作_或_.在(3)6中,_是底数, _是指数,读作_.2.计算(1)43 (2) -33 (3)0.12 (5)-(-2)3 (6)-24 (7)(-)6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乘方意义的理解,提高乘方运算的能力。四、归纳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下自己的收获是什么?这节课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你的疑惑在哪里?五、作业:利用计算器算出230有多少层,它有三层楼高吗?锻炼学生及时总结的良好习惯和反思归纳能力。七、教学评价设计老师通过口头评价和小组计分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课堂的参与度。八、板书设计有理数的乘方一定义 三.例题二表示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