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三年级下数学广角重叠问题.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488483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数学广角重叠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下数学广角重叠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广角——《重叠问题》 山口学校:汪娟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理解“重叠问题”,能借助韦恩图,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操作的过程,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中探索新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的能力。 3.在潜移默化中鼓励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理解“重叠问题”,能借助韦恩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方法:游戏法、讲解法。   教学准备:呼拉圈2个、6张选手号码牌、磁铁6个、空心椭圆2个,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脑筋急转弯导入,引发思考,引出新知 1.脑筋急转弯导入:两位妈妈,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她们只买了3张票,却顺利地进入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2.引出课题:妈妈在这里的身份重叠了,她既是小女孩的妈妈,也是老人的女儿。这种的问题在数学中,我们称之为重叠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广角,一起去探讨一下重叠问题。 二、游戏体验,激发兴趣,感受新知   1.抢凳子游戏(三名同学) 2.猜拳晋级游戏(四名同学猜拳,获胜者参加抢凳子游戏)   3.提问:三名同学参加了抢凳子游戏,四名同学参加了猜拳晋级游戏,为什么参与游戏的只有六个人? 【因为一个人既参加了抢凳子游戏,又参加了猜拳游戏,出现了重叠现象】 三、深度体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1、呼拉圈的解释〈学生活动,体会集合圈〉 师:现在我用大的呼啦圈表示参加猜拳游戏的人员名单,小的呼啦圈表示参加抢凳子游戏的人员名单,请参加游戏的同学对号入座,站到自己的圈里去。 提问:3号同学应该怎么站?【站到两个呼啦圈交集重叠的地方】 2.贴名字的技巧。 选手将选手号码牌贴在黑板上指定的位置 3.小组合作,设计图案 要求:(1)请设计出最简单明了的图表来表示这些数据。 (2)以小组为单位,注意分工合作。 (3)完成后选派代表展示说理。 4.老师补充,完善集合图(韦恩图) 5.理解韦恩图每一个部分的含义 6.利用韦恩图,计算出参加游戏的总人数 四、运用新知,实践深化,发展能力 1.三(2)班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学生名单 语 文 杨 明 李 芳 刘 红 陈 东 王 爱 华 张 伟 丁 旭 赵 军 数 学 杨 明 李 芳 刘 红 王志明 于 丽 周 晓 陶 伟 卢 强 朱 小 东 提问:总共参加课外小组的有多少人? 2.小结: 解决重叠问题时,可借助的 韦恩图 来解题。当两个部分有重叠时,重叠部分只能计算 一 次,所以应从他们的和中 减 去重叠部分。 3.检测反馈 师:现在到了老师给大家发奖品的时候了,不过奖品可不是这么容易得到的,得答对了问题才能获得。 题目:下面两个盒子中到底有几种奖品? 五、全课总结,加深印象,延伸拓展 1.感悟生活中的重叠美 2.这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 3.你有什么收获? 4.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希望同学们能够好好学习,像韦恩一样,善于观察,乐于思考。说不定,下一个韦恩就是你!   教学反思 一.形象直观的事物便于学生理解 在第一次试教的时候,我通过自己讲故事的方式呈现一个脑筋急转弯,同学们虽然听得很认真,但是解决问题的时候,却说不上理由来,因此花费了不少时间才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课后,我进行反思:低年级的学生,形象直观的知识能让他们易于接受与理解。于是第二次上课,我将脑筋急转弯用文字的方式展示在PPT上,并且通过几张图片给学生引导,让学生自由思考,尽情答题,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二、说学生听得懂的话,讲最简单精炼的语言 我想,作为老师,在课堂上只能是引导者,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叠的意思,我设计了两个小游戏:猜拳晋级游戏和抢凳子游戏,让学生亲自在游戏中感受重叠的意义。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但是第一次试教的时候,在确定参加抢凳子游戏的两名同学之后,发现人少了,又选四位同学上来进行猜拳游戏,晋级者(一人)进入到抢凳子游戏。可能是我没有很清楚的讲解游戏的规则,出乎意料的,六位同学都进行了猜拳游戏,打乱了我原本的设计。后来我进行调整,放慢语速,清晰的讲解游戏规则,学生犯错的几乎没有。同学们玩得很开心,也在玩中掌握了重叠的意义。这里让我明白,对于学生而言,讲他们听得懂的话,讲最简单精炼的话,这样达到的效果会好很多。 三、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个性才能的舞台 本堂课,我把自由权、学习权交给了学生,启发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寻求答案。比如:提问参加游戏的总人数为什么是六个人?3号同学应该站在哪个位置?请自己去设计最简单明了的图案等等。 通过试教我发现,把课堂交给学生,从发现问题,到寻求方法解决,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每一种方法都富有个性创意,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因此,本人深深体会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除了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外,还要做一名善意的鼓励者和欣赏者。唯有如此,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才会充满知识的过程才会充满精彩,数学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为学生充分表现和发挥个性的舞台。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