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数与对数运算教学设计对数与对数运算第1课时整体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新课标高中数学A版必修1中第二章对数函数内容的第1课时,也就是对数函数的入门对数函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函数模型,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对数函数又是本章 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它是在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对函数类型的拓广,同时在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及科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对数的概念,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对数模型的认识与理解,为学习对数函数做好准备 同时,通过对对数概念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现阶段大部
2、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主动性不够,学习有依赖性,且学习的信心不足,对数学存在或多或少的恐惧感通过对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的学习,学生已多次体会了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并且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因此,学生已具备了探索、发现、研究对数定义的认识基础,故应通过指导,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和灵活运用类比、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的学习方法设计思想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本节课要给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机会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本节课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从实例中认识对数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在教学重难点上,步步设问、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课堂练习、探究
3、活动、学生讨论的方式来加深理解,更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教学目标1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理解对数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并形成技能2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对数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通过师生观察分析得出对数的概念及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3通过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掌握对数的重要性质通过做练习,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4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重点难点重点:(1)对数的概念;(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难点:(1)对数概念的理
4、解;(2)对数性质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程序及设计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例(3分钟)1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1)取5次,还有多长?(2)取多少次,还有0.125尺?分析:(1)为同学们熟悉的指数函数模型,易得125132,(2)可设取x次,则有12x0.125,抽象出:12x0.125x ?22002年我国GDP为a亿元,如果每年平均增长8%,那么经过多少年GDP是2002年的2倍?分析:设经过x年,则有(18%)x2,抽象出:(18%)x2x? 让学生根据题意,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这两个例子都出现指数是未知数x的情况,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示x,激发其对对数的学习兴趣,培养学
5、生的探究意识生活及科研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因此引入对数是必要的讲授新课 一、对数的概念(3分钟) 一般地,如果axN(a0,且a1),那么数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logarithm),记作xlogaN,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注意:(1)底数的限制:a0且a1; (2)对数的书写格式 正确理解对数定义中底数的限制,为以后对数函数定义域的确定做准备同时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避免因书写不规范而产生的错误 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5分钟) 幂底数a对数底数指数b对数幂N真数思考:(1)为什么对数的定义中要求底数a0且a1?(2)是否是所有的实数都有对数呢?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让学生了解对
6、数与指数的关系,明确对数式与指数式形式的区别,a,b和N位置的不同,及它们的含义互化体现了等价转化这个重要的数学思想. 三、两个重要对数(2分钟)(1)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log10N,简记为lg N;(2)自然对数:以无理数e2.718 28为底的对数logeN,简记为lnN.(在科学技术中,常常使用以e为底的对数)注意:两个重要对数的书写 这两个重要对数一定要掌握,为以后的解题以及换底公式作准备 课堂练习(7分钟)1将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1)2416;(2)33127;(3)5a20;(4)12b0.45.2将下列对数式写成指数式:(1)log51253;(2) 2;(3)log
7、10a1.069.3求下列各式的值:(1)log264;(2)log927. 本练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本例1和例2后思考完成,从而熟悉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加深对对数概念的理解并要求学生指出对数式与指数式互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四、对数的性质(12分钟)探究活动1求下列各式的值:(1)log310;(2)lg 10;(3)log0.510;(4)ln10.思考:你发现了什么?“1”的对数等于零,即loga10(a0且a1),类比:a01(a0且a1) 探究活动由学生独立完成后,通过思考,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通过练习与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能更好
8、地理解和掌握对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类比、分析、归纳的能力. 探究活动2求下列各式的值:(1)log331;(2)lg 101;(3)log0.50.51;(4)lne1.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底数的对数等于“1”,即logaa1(a0且a1),类比:a1a(a0且a1) 探究活动3求下列各式的值:(1) 3;(2) 0.6;(3) 89.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对数恒等式: N(a0且a1) 探究活动4求下列各式的值:(1)log3344;(2)log0.90.955;(3)lne88.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对数恒等式:logaann(a0且a1). 讲授新课 小结 负数和零没有对数;“1”的对数等于零,
9、即loga10;底数的对数等于“1”,即logaa1;对数恒等式: N;对数恒等式:logaann.(a0且a1) 将学生归纳的结论进行小结,从而得到对数的基本性质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3分钟)1引入对数的必要性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axN(a0,且a1),那么数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logarithm),记作xlogaN.2指数与对数的关系 3对数的基本性质负数和零没有对数;loga10;logaa1;对数恒等式: N;logaann. 总结是一堂课内容的概括,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内容同时,将本节内容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一课时对数的运算打下扎实的基础作业布置 一
10、、课本习题2.2A组第1,2题二、已知loga2x,loga3y,求a3x2y的值三、求下列各式的值: ; ; ; .作业是学生信息的反馈,教师可以在作业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板书设计 2 .2.1对数与对数运算第1课时 引例1引例2一、对数的定义 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练习 三、对数的基本性质四、小结五、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先由引例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对数的学习兴趣;在讲授新课部分,通过结合多媒体教学以及一系列的课堂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对数的认识;最后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学生对对数的掌握第2课时作者:卢岩冰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推导对
11、数的运算性质,准确地运用对数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求值、化简,并掌握化简求值的技能(2)运用对数的运算性质解决有关问题(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科学分析问题的精神和态度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并推导出对数的运算性质(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的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觉对数运算性质的重要性,增加学生的成功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重点难点重点:对数运算的性质与对数知识的应用难点:正确使用对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对数的定义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abNlogaNb.3重要性质:(1)负数与零没有对数;(2)loga10,lo
12、gaa1;(3)对数恒等式 N.下面我们接着讲对数的运算性质教师板书课题:对数与对数运算(2)思路2.我们在学习指数的时候,知道 指数有相应的运算法则,即指数运算法则:amanamn;amanamn;(am)namn;man .(a0且a1)从上节课我们还知道指数与对数都是一种运算,而且它们互为逆运算,对数是否也有和指数相类似的运算法则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本堂课的主要内容,点出课题:对数与对数运算(2)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在上节课中,我们知道,对数运算可看作指数运算的逆运算,你能从指数与对数的关系以及指数运算的性质,得出相应的对数运算的性质吗?(2)如我们知道amM,anN,am
13、anamn,那mn如何表示,能用对数式运算吗?(3)在上述(2)的条件下,类比指数运算性质能得出其他对数运算性质吗?(4)你能否用最简练的语言描述上述结论?如果能,请描述.(5)上述运算性质中的字母的取值有什么限制吗?(6)上述结论能否推广呢?(7)学习这些性质能对我们进行对数运算带来哪些方便呢?讨论结果:(1)通过问题(2)来说明(2)若amanamn,Mam,Nan,于是MNamn,由对数的定义得到MammlogaM,NannlogaN,MNamnmnlog aMN,logaMNlogaMlogaN.因此mn可以用对数式表示(3)令Mam,Nan,则MNamanamn,所以mnlogaMN
14、.又由Mam,Nan,所以mlogaM,nlogaN.所以logaMlogaNmnlogaMN,即logaMNlogaMlogaN.设Mam,则Mn(am)namn.由对数的定义,所以logaMm,logaMnmn.所以logaMnmnnlo gaM,即logaMnnlogaM.这样我们得到对数的三个运算性质:如果a0,a1,M0,N0,则有loga(MN)logaMlogaN;logaMNlogaMlogaN;logaMnnlogaM(nR)(4)以上三个性质可以归纳为:性质:两数积的对数,等于各数的对数的和;性质:两数商的对数,等于被除数的对数减去除数的对数;性质:幂的对数等于幂指数乘以底
15、数的对数(5)利用对数运算性质进行运算,所以要求a0,a1,M0,N0.(6)性质可以推广到n个数的情形:即loga(M1M2M3Mn)logaM1logaM2logaM3logaMn(其中a0,a1,M1,M2,M3,Mn均大于0)(7)纵观这三个性质我们知道,性质的等号左端是乘积的对数,右端是对数的和,从左往右看是一个降级运算性质的等号左端是商的对数,右端是对数的差,从左往右是一个降级运算,从右往左是一个升级运算性质从左往右仍然是降级运算利用对数的性质可以使两正数的积、商的对数转化为两正数的各自的对数的和、差运算,方便了对数式的化简和求值应用示例例1 用logax,logay,logaz表
16、示下列各式:(1)logaxyz;(2)logax2y3z.活动:学生思考观察,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解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把整体分解成部分对(1)logaxyz,可先利用性质,转化为两数对数的差,再利用性质,把积的对数转化为两数对数的和对(2)logax2y3z,可先利用性质,转化为两数对数的差,再利用性质,把积的对数转化为两数对数的和,最后利用性质,转化为幂指数与底数的对数的积解:(1)logaxyzloga(xy)logazlogaxlogaylogaz;(2)logax2y3zloga(x2y)loga3zlogax2logayloga3z2logax12logay
17、13logaz.点评:对数的运算性质实质上是把积、商、幂的对数运算分别转化为对数的加、减、乘的运算变式训练1若a0,a1,x0,y0,xy,下列式子正确的个数为()logaxlogayloga(xy);logaxlogayloga(xy);logaxylogaxlogay;loga(xy)logaxlogay.A0 B1 C2 D3答案:A2若a0,a1,xy0,nN*,下列式子正确的个数为()(logax)nnlogax;(logax)nlogaxn;logaxloga1x;logaxlogaylogaxy;nlogax1nlogax;1nlogaxloganx;logaxnnlogax;l
18、ogaxyxylogaxyxy.A3 B4 C5 D6答案:B例2 求值:(1) ;(2)log3127.解:(1)解法一:设 ,则(3)x33(3)3,所以x3.解法二: .(2)解法一:令xlog3127,则3x127,即3x33,所以x3.解法二:log3127log3333.例3 计算:(1)lg 142lg 73lg 7lg 18;(2)lg 243lg 9;(3)lg27lg 83lg10lg 1.2.解:(1)解法一:lg 142lg73lg 7lg 18lg(27)2(lg 7lg 3)lg 7lg(322)lg 2lg 72lg 72lg 3lg 72lg 3lg 20.解法
19、二:lg 142lg73lg 7lg 18lg 14lg732lg 7lg 18lg14773218lg 10.(2)lg 243lg 9lg 35lg 325lg 32lg 352.(3)lg27lg 83lg10lg 1.2 32(lg 32lg 21)lg 32lg 2132.点评:此例题体现对数运算性质的综合运用,应注意掌握变形技巧,如(3)题各部分变形要化到最简形式,同时注意分子、分母的联系;(2)题要避免错用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运算性质的灵活运用、运算性质的逆用常被学生所忽视例4 设xlog23,求23x23x2x2x的值活动:学生思考观察,教师引导,学生有困难及时提示并评价学生的思
20、考过程本题主要考查对数的定义及其运算性质先利用对数的定义求2x,再求23x,从而可求,或先 化简再代入求值解法一:由xlog23,得2x3,2x13,所以23x23x2x2x3313331332313132919.解法二:由xlog23,得2x3,2x13,所以23x23x2x2x(2x2x)(22x122x)2x2x22x122x321132919.知能训练课本本节练习第1,2,3题【补充练习】1用logax,logay,logaz,loga(xy),loga(xy)表示下列各式:(1)loga3xy2z;(2)logax4z3y2;(3) ;(4)logaxyx2y2;(5)logaxyx
21、yy;(6)logayx(xy)3.解:(1)loga3xy2zloga3xlogay2z13logax(2logaylogaz)13logax2logaylogaz;(2)logax4z3y2logaxloga4z3y2logax14(logaz3logay2)logax24logay34logazlogax12logay34logaz;(3) logax logax12logay23logaz;(4)logaxyx2y2logaxyloga(x2y2)logaxlogayloga(xy)(xy)logaxlogayloga(xy)loga(xy);(5)logaxyxyylogaxyxyl
22、ogayloga(xy)loga(xy)logay;(6)logayx(xy)33logaylogaxloga(xy)3logay3logax3loga(xy)2已知f(x6)log2x,则f(8)等于()A43 B8 C18 D12解析:因为f(x6)log2x,x0,令x68,得 ,所以f(8) 12.另解:因为f(x6)log2x16log2x6,所以f(x)16log2x.所以f(8)16log2816log22312.答案:D拓展提升已知x,y,z0,且lg xlg ylg z0,求 的值活动:学生讨论、交流、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大胆设想,运用对数的运算性质由于所求的式子是三项积的形式
23、,每一项都有指数,指数中又有对数,因此想到用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能对所求式子取对数,那可能会好解决些,故想到用参数法,设所求式子的值为t.解:令 ,则lg t1lg y1lg zlg x1lg z1lg xlg y1lg x1lg ylg zlg xlg ylg xlg zlg ylg zlg ylg xlg zlg xlg zlg ylg xlg zlg ylg xlg ylg zlg ylg zlg xlg ylg ylg zlg zlg xlg x3,所以t10311 000即为所求课堂小结1对数的运算性质2对数的运算性质的综合应用,特别是性质的逆向使用3对数与指数形式比较:式子 abN
24、 logaNb名称 a幂的底数b幂的指数N幂值 a对数的底数b以a为底的N的对数N真数运算性质 amanamn;amanamn;(am)namn;(a0,a1,m,nR) loga(MN)logaMlogaN;logaMNlogaMlogaN;logaMnnlogaM(nR);(a0,a1,M0,N0)作业课本习题2.2A组3,4,5.设计感想在前面研究了对数概念的基础上,为了运算的方便,本节课我们借助指数的运算性质,推出了对数的运算性质,引导学生自己完成推导过程,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对运算性质的认识类比指数的运算性质来理解记忆,强化性质的使用条件,注意对数式中每一个字母的取值范围,由于它
25、是以后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所以安排教学时,要反复练习,加大练习的量,多结合信息化的教学手段,顺利完成本堂课的任务第3课时作者:刘菲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推导对数的换底公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科学分析问题的精神和态度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推导对数的换底公式的过程,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换底公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思维品质;感受对数的广泛应用重点难点重点:对数的运算性质、换底公式及其应用难点:正确使用对数的运算性质和换底公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问题:你能根据对数的定义推导出下面的换底公式吗?
26、a0,且a1,c0,且c1,b0,logablogcblogca.教师直接点出课题:对数与对数运算(3)对数的换底公式及其应用思路2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对数的定义及性质;2对数恒等式;3对数的运算性质,用对数的运算性质我们能就同底数的对数进行运算,那么不同底数的对数集中在一起,如何解决呢?这就是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板书课题:对数与对数运算(3)对数的换底公式及其应用思路3从对数的定义可以知道,任意不等于1的正数都可作为对数的底,数学史上,人们经过大量的努力,制作了常用对数表和自然对数表,只要通过查表就能求出任意正数的常用对数或自然对数,这样,如果能将其他底的对数转换为以10为底或以e
27、为底的对数就能方便地求出任意不等于1的正数为底的对数,那么,怎么转化呢?这就需要一个公式,即对数的换底公式,从而引出课题:对数与对数运算(3)对数的换底公式及其应 用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已知lg 20.301 0,lg 30.477 1,求log23的值;(2)根据(1),如a0,a1,你能用含a的对数式来表示log23吗?(3)更一般地,我们有logablogcblogca,如何证明?(4)证明logablogcblogca的依据是什么?(5)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换底公式吗?(6)换底公式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活动: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交流讨论,回顾所学,力求转化,教师适时指导
28、,必要时提示学生解题的思路,给学生创造一个互动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1)目前还没有学习对数的换底公式,它们又不是同底,因此可考虑对数的定义,转化成方程来解;对(2)参考(1)的思路和结果的形式,借助对数的定义可以表示;对(3)借助(1)(2)的思路,利用对数的定义来证明;对(4)根据证明的过程来说明;对(5)抓住问题的实质,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一般是按照从左到右的形式;对(6)换底公式的意义就在于对数的底数变了,与我们的要求接近了讨论结果:(1)因为lg 20.301 0,lg 30.477 1,根据对数的定义,所以100.301 02,100.477 13.不妨设log2
29、3x,则2x3,所以(100.301 0)x100.477 1,100.301 0x100.477 1,即0.301 0x0.477 1,x0.477 10.301 0lg 3lg 2.因此log23lg 3lg 20.477 10.301 01.585 0.(2)根据(1)我们看到,最后的结果是log23用lg 2与lg 3表示,是通过对数的定义转化的,这就给我们以启发,本来是以2为底的对数转换成了以10为底的对 数,不妨设log23x,由对数定义知道,2x3,两边都取以a为底的对数,得loga2xloga3,xloga2loga3,xloga3loga2,也就是log23loga3loga
30、2.这样log23就表示成了以a为底的3的对数与以a为底的2的对数的商(3)证明logablogcblogca.证明:设logabx,由对数定义知道,axb;两边取以c为底的对数,得logcaxlogcbxlogcalogcb;所以xlogcblogca,即logablogcblogca.一般地,logablogcblogca(a0,a1,c0,c1,b0)称为对数的换底公式(4)由(3)的证明过程来看,换底公式的证明要紧扣对数的定义,证明的依据是:若M0,N0,MN,则logaMlogaN.(5)一个数的对数,等于同一底数的真数的对数与底数的对数的商,这样就把一个对数变成了与原来对数的底数不
31、同的两个对数的商(6)换底公式的意义就在于把对数式的底数改变,把不同底问题转化为同底问题,为使用运算性质创造条件,更方便化简求值说明:我们使用的计算器中,“log”通常是常用对数,因此要使用计算器计算对数,一定要先用换底公式转化为常用对数如log23lg 3lg 2,即计算log23的值的按键顺序为:“log”“3”“”“log”“2”“”再如:在前面要求我国人口达到18亿的年份,就是要计算xlog1.011813,所以xlog1.011813lg1813lg 1.01lg 18lg 13lg1.011.255 31.0390.004 332.883 733(年)可以看到运用对数换底公式,有时
32、要方便得多应用示例例1 求log89log2732的值活动:学生观察题目,思考讨论,互相交流,教师适时提示,学生板演,利用换底公式统一底数;根据题目的特点,底数不同,所以考虑把底数统一起来,可以化成常用对数或以2为底的对数,以3为底的对数也可解法一:log89log2732lg 9lg 8lg 32lg 272lg 33lg 25lg 23lg 3109.解法二:log89log2732log29log28log232log2272log23353log23109.解法三:log89log2732log39log38log332log32723log325log323109.点评:灵活运用对数
33、的换底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2 计算:(1)log52log4981log2513log734;(2)log43log92 .活动:学生积极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先利用对数运算性质和换底公式进行化简,然后再求值;对(1)根据题目的特点,底数不同,所以考虑把底数统一起来,再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化简对(2)利用换底公式把底数统一起来,再化简求值解:(1)原式lg2lg 5lg 34lg 72lg 31lg 52lg 22lg 7312lg 2lg 54lg 32lg 7lg 32lg 52lg 23lg 73.(2)log43log92 log23log24
34、log22log29 12log2312log3254log22145432.点评:在利用对数的换底公式进行化简求值时,一般情况是根据题中所给的对数式的具体特点选择恰当的底数进行换底,如果题目中所给的真数和底数互不相同,我们常选择以10为底的对数进行换底例3 (1)证明logaxlogabx1logab;(2)已知 ,求证: .活动:学生思考、讨论,教师适当提示:(1)运用对数换底公式,统一成以a为底的对数 可直接得解,或利用对数的定义,分别把三个式子设出,再由定义转化成指数形式,利用指数幂的性质得解;(2)这是条件证明问题,应在现有条件下利用换底公式,转化成积的形式,从题目的结论来看,真数是
35、积的形式,因此要创造对数的和的形式,这就想到先换底,再利用等比性质来解(1)证法一:设logaxp,logabxq,logabr,则xap,x(ab)qaqbq,bar.所以ap(ab)qaq(1r),从而pq(1r)因为q0,所以pq1r,即logaxlogabx1logab.证法二:显然x0且x1,x可作为底数,左边logaxlogabxlogxablogxalogaab1logab右边(2)证明:因为loga1b1loga2b2loganbn,所以由换底公式得lg b1lg a1lg b2lg a2lg bnlg an.由等比定理,所以lg b1lg b2lg bnlg a1lg a2l
36、g an.所以lg(b1b2bn)lg(a1a2an).所以 lg(b1b2bn)lg(a1a2an).点评:在解题过程中,根据题目的需要,把底数转化,换底公式可完成不同底数的对数式之间的转化,该公式既可正用,又可逆用,使用时的关键是选择底数,换底的目的是实现对数式的化简例4 20世纪30年代,里克特(C.F.Richter)制订了一种表明地震能量大小的尺度,就是使用测震仪衡量地震能量的等级,地震能量越大,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曲线的振幅就越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里氏震级M,其计算公式为Mlg Alg A0,其中,A是被测地震的最大振幅,A0是“标准地震”的振幅(使用标准地震振幅是为了修正测震仪距实际震
37、中的距离造成的偏差)(1)假设在一次地震中,一个距离震中100千米的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最大振幅是20,此时标准地震的振幅是0.001,计算这次地震 的震级(精确到0.1);(2)5级地震给人的震感已比较明显,计算7.6级地震的最大振幅是5级地震的最大振幅的多少倍(精确到1)?活动:学生审题,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强调实际问题的注意事项根据题目给出的数学模型及其含义来解决这是实际问题,但题目给出了数学模型即关系式,关系式是以常用对数的形式给出,因此要利用对数的定义和运算性质,同时注意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解:(1)Mlg 20lg 0.001lg200.001lg 20 000l
38、g 2lg 1044.3.因此,这是一次约为里氏4.3级的地震(2)由Mlg Alg A0可得MlgAA0,即AA010M,所以AA010M.当M7.6时,地震的最大振幅为A1A0107.6;当M5时,地震的最大振幅为A2A0105.所以,两次地震的最大振幅之比是A1A2A0107.6A0105107.65102.6398.答:7.6级地震的最大振幅大约是5级地震的最大振幅的398倍点评: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的一个难点知能训练课本本节练习4.【补充练习】(1)已知lg 2a,lg 3b,则lg 12lg 15等于()A2ab1ab Ba2b1ab C2ab1ab Da2b1ab(2
39、)已知2lg(x2y)lg xlg y,则xy的值为()A1 B4 C1或4 D4或1(3)若3a2,则log382log36_.(4)lg 12.5lg58lg 0.5_.答案:(1)C(2)B(3)a2(4)1拓展提升探究换底公式的其他证明方法:活动:学生讨论、交流、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大胆设想,运用对数的定义及运算性质和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证法一:设logaNx,则axN,两边取以c(c0且c1)为底的对数,得logcaxlogcN,所以xlogcalogcN,即xlogcNlogca.故 logaNlogcNlogca.证法二:由对数恒等式,得 ,两边取以c(c0且c1)为底的对数,得lo
40、gcNlogaNlogca,所以logaNlogcNlogca.证法三:令logcam,logaNn,则acm,Nan,所以N(cm)ncmn.两边取以c(c0且c1)为底的对数,得mnlogcN,所以nlogcNm,即logaNlogcNlogca.对数换底公式的应用:换底公式logaNlogcNlogca(c0且c1,a0且a1,N0)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即由左端到右端的应用和由右端到左端的应用,前者较为容易,而后者则易被学生忽视,因此,教学时应重视后者的用法,下面仅就后者举例说明:例:化简:logaMlogaNlogbMlogbNlogcMlogcNlogdMlogdN.解:原式logN
41、MlogNMlogNMlogNM4logNM.课堂小结1对数换底公式;2换底公式可用于对数式的化简、求值或证明若对数式的底数和真数可转化成同底数的幂的形式,则该幂底数可被选作换底公式的底数,也可把对数式转化成以10为底的常用对数或以任意数a(a0且a1)为底的对数式的形式作业课本习题2.2A组6,11,12.【补充作业】1已知 , ,求log81175的值解:因为 log27713log37a,所以log373a.又因为 log35b,所以log8117514log3(257)14(log325log37)14(2log35log37)3a2b4.2求证:(log23log49log827 )
42、log9n3252.证明:左边(log23log49log827log2n3n)log9n32( )1nlog932nlog231nlog332log2352log3252右边设计感想本堂课主要是学习对数的换底公式,它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由于对数的运算性质是在同底的基础上,因此利用对数换底公式把不同底数的对数转化为同底显得非常重要,有时也可以逆用对数的换底公式达到我们的目的,特别是实际问题的应用十分广泛,因此要反复训练,强化记忆,所以设计了大量的例题与练习,授课时要加快速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多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备课资料【备选例题】【例1】化简:logaMlogbNlogbM
43、logcNlogcMlogdNlogdMlogaN.解:原式logaMlogaNlogbMlogbNlogcMlogcNlogdMlogdNlogNMlogNMlogNMlogNM(logNM)4.【例2】求证:logab1logba(a0,b0且a1,b1)证法一:logablogbblogba1logba.证法二:1logbalogbblogbalogab.【例3】试证:1log2x1log3x1log4x1lognx1logn!x.证明:1log2x1log3x1log4x1lognxlogx(234n)logx(1234n)logxn!1logn!x.【知识拓展】对数的创立对数是中学初等数学中的重要内容,那么当初是谁首创“对数”这种高级运算的呢?在数学史上,一般认为对数的发明者是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J.Napier,15501617)男爵在纳皮尔所处的年代,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刚刚开始流行,这导致天文学成为当时的热门学科可是由于当时常量数学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