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茅屋》(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486004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茅屋》(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茅屋》(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茅屋》(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茅屋》(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茅屋》(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学段初 中学科语 文学校镇江市京口中学执教瞿 燕课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目标1.准确流畅的朗读全诗,读准字音和句子的节奏。2.借助注释,译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感受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的理想。3.想象画面,体会诗歌中精妙的词句,进一步探索诗人的情感世界。教材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是杜甫“世上苍夷,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的博大情怀的具体呈现。这首诗先叙事,后抒情,前蓄势,述个人的悲苦遭遇,后喷薄,发“天下寒士”俱能得“广厦千万间”的祈愿。这首诗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叙个人的悲苦的境遇-诗人的茅屋为狂风所破,接着顽童盗茅,雪上加霜

2、,又遇上了如麻不绝的秋雨,屋漏床湿,被衾似铁,全家无处安眠,处境凄凉。这是诗人所经受的“身之苦”;念及安史之乱以来,国家破裂,人民流离,亲人离散,诗人“少睡眠”、“何由彻”,可以想象诗人内心的忧时伤怀-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这是“心之苦。 二。抒天下安乐的祈愿- 诗人从个人不幸,推己及人,想到天下贫寒之士,以天下之忧为忧,渴望有广厦千万间为天下贫寒之士解除痛苦,甚至宁愿以个人“庐破受冻”换取天下寒士的“俱”欢颜。这首诗文字朴素易懂,情意真切自然,没有刻意的雕琢手法,没有冷僻深奥的词句。诗句与情感配合完美,波澜起伏,以七言为主,九言错杂,朗读起来,语气

3、、音调能够抑扬舒展,收放自如,是非常适合诵读的教学素材 。本课的任教学段为九年级,学生们 一定已经有了不少语文知识的积累,自主学习的习惯也必定有所养成,语文学习的能力是处于初中最佳的水平。因此,教学中可以尽量“放手”,将主动权交予学生 。 教学方法、手段本节课教学的设计构思、重难点及解决如下:1.课前布置预习作业。预习练习中,将“创作背景”“歌行体”等相关文学知识交给学生借助参考书、网络等渠道去查找了解,希望能藉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搭建已有的语文知识和将学的内容之间的桥梁,以更好理解诗歌。另安排预习任务:(1).朗读诗歌。借助工具书正确读字音、读句子。(2). 译读诗歌。借助注解 ,译读

4、全诗,遇有困难,标记出来。2.课堂教学,我设计了三个环节:读准字音,读流畅-读懂内容,读情感-读出画面,读妙处,通过三个板块的学习,引导学生由浅到深地把握诗歌的精确生动的词句、深刻的内容、深邃的思想感情等。 理解诗歌中杜甫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的理想,是课堂教学的难点之一。如何激发学生对这样的人格情怀有认知、有认同,是这节课最重要的教学环节。 对这一难点,我的考虑是 “点明”,但不“深挖”:在“ 读懂内容,读情感”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在诵读译读,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后, 以主问题“请用两个词语,概括表达你对这首诗中诗人杜甫的感情。并能结合诗句说说理由。”引导学生去比较探索诗人的“境遇”

5、、“情感”、“情怀”之间的关联,思考诗人所处的现实与他的理想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诗人“令我们怜悯的,是诗人困顿的生活境遇,而使我们产生敬佩的是,他能推己及人,由个人的苦痛推及天下人的苦痛,甚至惟愿天下寒士俱欢颜,宁愿个人庐破受冻死,这样博大的胸襟、可贵的情怀”。体会诗歌中使用精妙的词句二三处,这是本课希望突破的地方。在诵读、感知、想象再创作的基础上,带着学生回到诗歌的细节、画面中,去品味诗歌中准确生动的词句,体会诗人用语造词的用心。教学方法和手段:1.朗读欣赏。2.多媒体。教学流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新课教学一读准字音,读流畅。多形式的朗读诗歌。1.学生认真听读,或轻声跟读。2.学生自由朗

6、读。要求:放声朗读 ,放开胆子,放出声音, 读准每个字的音,读清楚每一句话中的停顿,还要努力读出“诗的味道”来。 3. 学生个别朗读重点段落;其他学生认真听读, 发现并纠正误读的地方,相互评价。 4.关注重难点词语,跟读、朗读。5.诵读全诗。(读音准确,节奏明确)1.导入。板书课题 。2.范读 。3.明确朗读要求,组织学生多形式朗读:齐读、自由朗读、单独朗读、师生合作朗读或跟读。仔细听学生朗读,及时纠正学生们误读的字音或句子停顿。4.出示投影,强调容易误读的字词和句子,特别是多音字、通假字,带领学生跟读、朗读。 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并反复示范,指 导到位。一课前预习安排。预习要求

7、学生借助注解、工具书,明确每个字的读音,在多遍朗读的前提下,大致了解诗歌的内容。养成学生在课堂学习前自主学习的习惯。二课堂教学。1.诗歌学习的课堂就是“朗读”的天下,强调朗读,反复朗读,直至背诵。因此,本课第一个板块的学习重点,就是朗读训练和指导。读通诗句,读准字音和停顿,为下面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2.诗歌中杜甫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的理想,是课堂教学的难点之一。激发学生对这样崇高伟大的人格情怀有所认知甚至认同是本课的重难 。以“对诗人形象的认识”为中心,探讨认识产生的理由,梳理出诗歌的内容,提炼诗人的思想感情;以由浅到深的朗读训练为路径,从内容到主题思想再到诗人更深层的情感世界,

8、由读生悟。3. 体会诗歌中使用精妙的词句二三处,这是本课希望突破的地方。在诵读、感知、想象再创作的基础上,能对诗中有推敲有锤炼的好词,引领学生诵读中涵泳品味。4. 写作背景、时代背景等,交由学生在课前或课后,借助网络和图书馆,去查找、了解。二读懂内容,读情感。1.提出质疑:针对预习练习中“借助课文下注释以及补充注解,译读诗歌,读懂诗歌的大致内容。” 这一环节中有困难的地方,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2.思考问题,自由译读诗文,边读边思考。3. 展开讨论,交流对问题的思考结果。以问题的解答为抓手,梳理诗歌的内容,结合诗句说说理由。1.针对预习中“译读”环节学生们记录下的疑问,组织解答,师生交流。2

9、.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读了这首诗,对诗人杜甫,会有怎样的新的认识呢? 请用两个词语,概括表达你对这首诗中诗人杜甫的感情,并能结合诗句说说理由 ”。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将诗文再次译读 ,边读边思考4.诵读背诵杜甫的春望,从这首诗中进一步寻找印证诗人“何由彻”的深层原因,更彻底地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师生交流。 5.分组朗读:一组用低沉的语调、怜悯的感情读出诗人凄苦无奈的处境,一组带着敬佩的感情读出诗人博大的情怀 。通过诵读, 真切体悟诗人“可贵的情怀” 。3.师生交流。适时板书。引导学生借助诗句畅谈理由,实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感受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的理想

10、。”的目的:能够把握诗歌“所叙述描写的现实景象”和“所祈望的美好愿望”,进一步感受到诗人推己及人甚而舍己为人的情怀。4.摘选出“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启发学生回顾春望一诗,寻找诗人“长夜难眠”的原因,既暗点诗歌的背景,又做到“诗文互证”,使学生对诗人的感情更加“证据充分”。5. 指导朗读:有感情的读诗,读出对诗人的两种不同的情感来。组织学生分组朗读:指导学生从情感的高度读诗,分组读,一组以缓慢低沉的音调,悲悯的情感,读出诗人的“苦况”,读出对诗人的“怜”,另一组以激昂坚决的语气,钦佩的情感,读出诗人的“可贵的情怀”。三读出画面,读妙处。1.学生朗读示范文段,抓住关键词语,尝试想象画面,用自己的

11、语言描述画面,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多次朗读,以关键词语为抓手,试着背诵示范段落。2.在师生共同示范练习之后,进入诗文中,寻找更多自己有感受的词句, 积极地自主思考,研究并讨论这些传神、生动的词句的妙处。3.活动:学生通过比较朗读来体会诗人的内心深层的“愿”与“怨”两种不同的感受:重音读“安得”、“何时”,读出诗人的“怨”;重音读“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风雨不动安如山”、“突兀”,读出诗人的“愿”。4.学生们有感情地背诵,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出对这段千古名句的理解,背出诗人的“愿景”之崇高,背出对诗人的“理解”与“敬仰”。引领学生读诗句,调动想象思维,将文字转化成具体的、活动的画面,

12、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能透过文字感悟诗人的情思。1.教师示范:以“秋风破茅屋”一段描写为例,指导学生朗读,抓住关键词语“怒号”、“飞”、“渡”、“洒”、“挂罥”、“飘转”等,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出动词的准确精妙,感受词语的表现力,体会出词语传达出的诗人的情感。2.在学生自主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注意适当适时的引导和指点,强调在朗读中关注词语、句子的生动、传神,并能通过替换词语、比较朗读、重音处理等方法加以品味。尽可能肯定学生的发现与感悟,注重点拨,不强制灌输。 3.透过词句,探讨诗人的内心世界:启发学生在诗中寻找诗人想象的画面:“广厦千万间”;明确这画面即是愿景。这里教学的重点在于:“安得”、“

13、何时。现”的深意挖掘。 在诗人生活的时代,他的愿景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诗人发问,这是“问”也是“答”,诗人用隐含怨愤的问句、 叹号来回答“不能实现”,因此,我个人认为,这两句千古名句,既是诗人的“愿”,也是他的“怨”。带领学生反复比较、朗读重点语句,通过朗读来感受诗人推己及人的胸襟、情怀,感受诗人愿景的美好崇高。板书设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怜 敬 【怨】 【愿】 悲苦的境遇 可贵的情怀 秋风破屋 推己及人 群童抢茅 心系天下 秋雨湿屋 宁愿 庐破受冻死 长夜难眠 惟愿 寒士俱欢颜 教学反思 诵读中探寻诗歌的心迹 学校: 镇江市京口中学 姓名:瞿燕诗歌,是吟唱诵读的艺术。 探寻一首诗的心迹,

14、唯一的的路径便是诵读。依循这点认识,我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设计定位于“读”:读通、读懂、读进去。课堂教学的第一板块,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多形式的朗读操练:示范读、自由读、师生合作读;读整首诗,读重点段落,读句子,读生字,读停顿。练习中,我们逐渐提升了读的要求, 由读准生字、多音字开始,再要求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抑扬顿挫、停顿适当。读的要求层次分明,一步一个台阶地递升。从读的实践中努力使学生做到读准读通读流畅,读出诗的味道。当然朗读的练习需要“教练”,而指导的技巧在于先实践后指导,让学生在读的实践中自己去体悟。 在朗读操练中,学生不仅读准了字音和句子的停顿,读得流利畅快,还对诗的内容有了约略的了解

15、,习得了倾听、感悟、讨论等学习的方法,提升了进行下一环节自主学习的信心。反复朗读,就是反复与诗文对话, 这一步为本节课理解“诗歌的心迹”奠定好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设计中,力求避免简单重复的低效朗读,而是努力使朗读逐层推进,渐进深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读顺到读懂、感悟,问题也在朗读中产生,再带着问题进行朗读,文本学习在“朗读”中逐渐趋向高潮。第二板块的教学重点定位于“读懂诗意”上。预习中完成“译读”环节,要求学生们借助文下注解,译读全诗,读懂诗的内容,想一想:诗人经历了什么?他又有怎样的所感所思?遇有困难标记出来。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提出有问题的地方,师生合作解决。读文识人,读诗,感受

16、诗人可贵的情怀。在学生们顺畅译读全诗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主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诗人的现实处境和胸襟情怀。学生们试着用精炼的词语,概括对诗中诗人杜甫的感情,并能结合具体的诗句说说理由。学生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再回到诗中,细读文本,研究诗句,从感性的认识出发,结合诗句阐述情感产生的理由,达到理性感悟诗人情怀的目的。这一板块的教学,形成的板书如下: 怜 敬 悲苦的境遇 可贵的情怀 秋风破屋 推己及人 群童抢茅 心系天下 秋雨湿屋 宁愿 庐破受冻死 长夜难眠 惟愿 寒士俱欢颜教学中,指导学生从情感的高度读诗:以缓慢低沉的音调,悲悯的情感,读出诗人的“苦况”,读出对诗人的“怜”的情感;以激昂高亢的语气

17、,钦佩的情感,读出诗人的“可贵的情怀”,在反复的诵读中真真切切体悟到诗人“世上苍夷,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的博大情怀。回到诗歌的描写中 ,品味关键词语,借助想象营造画面,体会诗人用语造词的苦心,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突破点。首先示例示范,以第一段“秋风破屋”为例 , 提取准确、传神的动词,引领学生抓住动词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心情。学生在朗读中想象,体会,感悟,读出设身处地的感受。示例:风怒号 ,茅草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沉。然后,引导学生 细读诗句,展开想象,品味词句的妙处,并反复比较诵读,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加深体会。再由从学生想象的画面延展到寻找诗人想象的画面,明确这画面即诗人的愿

18、景。在诗人生活的时代,他的愿景能否实现呢?和学生一起比较诵读,通过朗读来体会两种不同的理解:侧重读“安得”、“何时”,读出诗人的“怨愤”;侧重读“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风雨不动安如山”,读出诗人的“祈愿”。 这个环节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学张力:从提升阅读能力说,它使学生从词句中发现想象的空间,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有助于发展形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从情的感染说,比较词句的异同,更使学生感悟到杜甫由个人的苦痛推及天下人的苦痛,甚至惟愿天下寒士俱欢颜,宁愿个人庐破受冻死,这样博大的胸襟、可贵的情怀。本课的教学段为九年级,学生们通过前面两学年的语文学习,一定已经有了较好的知识的积累,自主

19、学习的习惯也必定有所养成,语文学习的能力是处于初中最佳的水平,显然不适合“大手拉小手”的低幼态教学,逐词逐句讲解,必定是吃力不讨好的。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字词、句子的音义等基础知识交由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既省时省力,又能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信心。每一节语文课 ,都是是我们和学生共同经历的一段人生体验,只有和学生一起沉浸在琅琅的书声中,才能和作者作心灵的对话,才能在思维和情感的震撼中领会作者博大的胸襟、深邃的思想、美好的情操;也只有在琅琅的书声中,才能真正让学生触摸到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感受作品的情思美感,爱上美丽的诗文词句 ,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并期待新的学习体验所带来的快乐。一

20、教学记录1. 导入。同学们,你们好。我们又见面了。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杜甫的诗,这是一首格律相对自由的长诗,请大声读诗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歌是需要诵读。下面老师先来把这首诗读一遍,同学们可以仔细听,也可以跟着老师一起来读。2. 读准字音,读流畅。师:读全诗。接着来,轮到同学们放声朗读了,放开胆子,放出声音,注意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读清楚每一句话中的停顿,还要努力读出“诗的味道”来。自由朗读,开始。学生自由读诗。同学们,投影上的是这首诗中需要我们注意读音的字,有多音字,有生字,还有一个通假字。请把这些诗句读一遍,注意红色字的音。学生齐读诗句。师:我想邀请一位同学试着读一读第4段。生一 读

21、。师:你读的非常棒,有板有眼,但是老师觉得你读的有一点点快,你能放慢速度,和老师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一段吗?师生合作读第4段,有意识带领学生注意句子的起承转合,抑扬顿挫。师:同学们再来看投影,注意到没有,刚才我和这位同学合作读第4段的时候,我们是如何处理这个句子的停顿的? 生 :“冻” 和 “死”中间要停一下。师: 那我们一起来再读这个句子,注意它的停顿。师生齐读最末句。师:纠正一下“吾”字的读音为第二声,w, 跟读两遍。有了充分的准备,请同学们齐声朗读全诗。生齐读全诗。3. 读懂内容,读情感。师: 昨天的预习作业中,老师要求同学们借助文下注解,译读全诗,大致读懂这首诗的内容,想一想,诗人经历了什

22、么?他又有怎样的所感所思。在自主译读的过程中,有困难的同学请举手。没有同学有问题吗?很好,看出来了,同学们自主预习的情况很好。师:我们读了这首诗,对诗人杜甫,会有怎样的新的认识呢?老师有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读投影上的问题:请用两个词语,概括表达你对这首诗中诗人杜甫的感情。并能结合诗句说说理由。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把诗再译读一遍,边读边思考。指名同学回答。生三:钦佩。生四:怜悯。生五:同情、敬佩。师:我们用两个单音节词语来概括吧,是。(生齐答 :怜 、敬)师:结合诗句说说理由吧。生六:因为诗人困顿的境遇。他的茅屋被秋风破坏了,所剩不多的茅草,又被调皮的孩童抱走了,秋雨淋湿了屋中,长夜难以入眠。师:

23、为什么敬他呢?生七:因为诗人自己的生活这样困顿、凄苦,他还能想到天下寒士,希望他们能够有广厦可居住。诗人自己身居破屋,生活苦痛,他不自怜,竟能联想到天下寒士的苦痛,这就叫“推己及人”“心忧天下”,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这样感叹: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句他表达了怎样的心声?生八:他只希望天下的寒士俱欢颜。他自己呢?生八:他宁可自己住在破的茅屋中。师板书。师:有一个句子,却是令我们既“怜”又“敬”的。请看投影,“自经丧乱少睡眠”,诗人因为什么“少睡眠”呢?还记得春望吗?读一遍!生齐读春望。师:能从这首诗中找到诗人“自经丧乱少睡眠”的原因吗?生齐答:诗人眼看国家动荡,人民流离失所,

24、自己颠沛,亲人离散,内心忧愁“感伤时事”“思念亲人”。师:我们怜他内心愁苦,敬他忧国忧民。令我们怜悯的,是诗人困顿的生活境遇,而使我们产生敬佩的是,他能推己及人,由个人的苦痛推及天下人的苦痛,甚至惟愿天下寒士俱欢颜,宁愿个人庐破受冻死,这样博大的胸襟、可贵的情怀,不能不令人敬佩啊分组读。左边三排的同学,用悲悯的感情,读前面3段,读出诗人悲苦,右边三排的同学,以高昂坚决的语气,读出我们对诗人的敬意。生配合读。师:左边三排的同学,读得低沉缓慢,很好,右边三排的同学,气势还不足,咱们再来一遍,预备齐-4. 读出画面,读妙处。师:让我们再回到描写“秋风破茅屋”的情景中来。生齐读第一段。师:当读到“怒号

25、”时,我的耳畔似乎传来了今天早晨的风声,呼呼呼呼,风声呼啸,甚至,我还想到了,这风是带着感情卷过耳边的,他怒气冲冲-同学们试着读一读这一句,读出风声,风狂猛,风无情。生齐读第一句。师:下面的七个动词,描绘出了风吹茅草,茅草翻飞,四处飘散的情景。同学们能抓着这七个动词,来背诵,试一试-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沉。生齐背。在这些动词的后面,我还想到了一双眼睛,它就像一个追光灯,紧紧抓着每一根飘飞的茅草-这是诗人的眼睛,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生:焦急。师:是啊,好不容易建起来 的茅屋,眼睁睁看着被秋风这样撕扯卷走了,诗人怎么能不焦灼万分呢?来,同学们,试想你就是诗人,用焦灼的心情,齐背这一段。生齐

26、背。还有哪一个诗句能激起你的想象?慢慢地读2-3段,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呈现出画面来。生齐读2-3段。生九:我读的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我想象到了。老师来帮你一下吧,我们是不是可以想到一个背影?一个怎样的背影?生:一个无助孤独的背影。他拄着拐杖,无奈的叹息。师:怎样叹息呢?生齐叹气。师:好,读出这样无可奈何的叹息声。生齐读。师:这里的“倚杖”还照应了前文的那一个词语?生:老无力。师:诗人才49岁啊,自称老无力?为什么呢?诗人在春望已有自称“衰老“的诗句-生:白头搔。师:诗人为甚么40多岁便满头白发?老无力?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诗人衷心愁苦,忧国忧

27、民忧家,使他早早白发满头。生十:我找的句子是“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被子破旧,使用了多年,又冷又硬。师:被里子还被睡相不好的孩子踢破了。为什么“冷似铁”不是“冷似冰”?生:铁比冰硬。师:对,除了更硬,颜色是不是也不同呢?生:铁颜色是黑色的。师:使用了多年,无力换新絮,被子破旧、冷硬、颜色暗黑,被里子还是破的。老师和大家合作读。同学们用力读出被子的特点,老师读不重要的。布衾-生:多年冷似铁,师:娇儿恶卧-生:踏里裂。咱么配合得真好啊师:再来一遍,体会诗人生活的困顿艰难。师:诗人也想象了!他想像了什么景象?生:广厦,有千万间,可以把天下的寒士都庇护起来,还要坚固牢实,还要高高耸立。师:

28、这是诗人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啊! 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分裂、破坏之后,藩镇割据愈演愈烈的当时,这个美好伟大的愿望能否实现呢?生:不能。师:我们问了,杜甫也问了。“安得”,哪里能得到呢?“何时。现”,什么时候出现呢? 这是问,也是答,他用什么符号回答了这个问?生:感叹号!师:这感叹号,是强烈的“愿”,也是深深的“怨”。 他也知道,不能。所以,是“愿”,也是“怨”。齐读。重音读“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突兀现”,读出诗人的“愿”。生齐读。师:再想一想,我们怎样读,才能读出诗人的“怨”?生:重读“安得”和“何时”。师:对呀,读出诗人的怨吧生齐读。师:前面我们谈论对诗人的感情,怜他又敬他,这是一个崇高的“愿”,我们敬他,这又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怨”,我们怜他。你们是要一个“怨”还是一个“愿”?生:愿,愿望的愿。师:好,起来,大声背诵这一段,表达出你对诗人这个美好崇高愿望的敬意来!生齐背。师:这节课到此结束了。感谢同学们,下课,同学们再见!生:起立,老师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