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部分知识点 2009.6.
1、物理变化:工业制氧气、酒精挥发、石蜡熔化、潮解、吸附、石油的分馏、蛋白质的盐析
化学变化:钢铁生锈、食物腐败、橡胶老化、动植物呼吸、煤和石油的形成、蛋白质的变性、光合作用、煤的干馏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密度、导电性、传热性、熔点、沸点、弹性、溶解性、吸附性
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酸碱性、金属活动性、稳定性、脱水性、腐蚀性
2、常见的混合物:KMnO4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空气、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的液氧、溶液、煤、石油、天然气、河水、雨水、矿泉水、盐水、糖水、石灰水、复合材料
常见的纯净物:结晶水合物、冰水混合物、液氧
-2
3、化合价的判断:原则:任何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1
-2
记住:(1)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2)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 (3)非金属元素显负价时为定值(O、
S、Cl) (4)化合价为负值时则比零价更低 (5)计算原子团中某元素的化合价时可利用原子团化合价
为定值进行计算(例:NH4NO3 )
4、(1)溶液具有均一性 (2)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其溶质质量分数是该温度下该物质形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保持溶质、溶剂量不变,将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升温,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4)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一般会有晶体析出(除氢氧化钙外),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物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5)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6)物质的溶解性的判断以该物质在室温或20℃时的溶解度为依据(记住各自的区间范围)
5、在原子内部: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在离子中:带正电荷,则其原子在形成离子时失电子;带负电荷,则其原子在形成离子时得电子。
6、(1)已经学过的可燃性气体有:H2、CO、CH4(直接点燃或加热前均需验纯);
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SO2、HCl、NH3;
溶于水能放出大量热的物质有:NaOH固体、浓H2SO4、生石灰;
常见的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气体有:HCl、CO2、SO2、SO3等;
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有:CO; 只能用向上排气法收集的气体是:CO2;
具有助燃性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有: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2;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C、H2、CO。
(2)地壳中元素含量前五位的:O、Si、Al、Fe、Ca(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太阳上含量最丰富元素是:H,其次是He;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N2,其次是O2;
组成人体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其次是碳、氢、氮;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最轻的气体是:H2;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水中含有最多的元素是:O; 动植物体内最多的物质是:H2O; 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C。
(3)原子核内只有质子无中子的:H; 酸一定含有的元素是:H; 碱一定含有的元素是:H、O;
盐一定含有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有机物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
(4)常见的几种物质燃烧的特征现象: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剧烈燃烧;
磷在氧气中燃烧:大量白烟; H2在氧气中、S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S在氧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 CO、CH4等在氧气中燃烧:蓝色火焰。
(5)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白磷保存在水中;浓硫酸保存在危险品柜中;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
AgNO3、HNO3溶液保存在棕色瓶中;固体试剂一般装在广口瓶中,液体试剂装在细口瓶中。酸性试剂用玻璃塞,碱性试剂用橡皮塞
(6)电解水时,一般要加入少量的NaOH或H2SO4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氢气在负极得到,氧气在正
极得到,两者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7、几种重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分类:
名 称
氮气
氯气
水银
氧化铁
硫酸铝
硫酸亚铁
硝 酸
硫 酸
化学式
N2
Cl2
Hg
Fe2O3
Al2(SO4)3
FeSO4
HNO3
H2SO4
分 类
单质
单质
单质
氧化物
盐
盐
酸
酸
补:铜绿(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盐; 甲醇 CH3OH 有机物; 乙醇 C2H5OH 有机物
醋酸 CH3COOH 有机物(酸)、 葡萄糖 C6H12O6 有机物; 纯碱 Na2CO3 盐
8、部分物质的用途:
⑴O2: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如:富氧炼钢、液氧炸药等)
⑵H2:充灌探空气球、作高能燃料、冶炼金属
⑶CO2 :作工业原料(制纯碱、尿素等)、干冰作制冷剂、作温室肥料、作灭火剂
⑷石墨:作高温电极、制铅笔芯; 金刚石:玻璃刻刀、钻探机钻头、装饰品
活性炭:作除色、除臭、除毒剂(吸附作用);
⑸石灰石:建筑原料(制水泥等); 甲烷:气体燃料; 乙醇:液体燃料、有机溶剂;
⑹盐酸:金属除锈; 硫酸:金属除锈、生产农药、化肥、染料、精炼石油、冶炼有色金属;
⑺NaOH:用于制肥皂、冶炼金属、纺织、造纸、吸收工厂废气;
Ca(OH)2:建筑材料、制漂白粉、制波尔多液、改良酸性土壤
⑻食盐:调味品、防腐剂、配制生理盐水;
⑼纯碱:用于洗涤剂工业、家庭里蒸馒头(发面)、洗涤衣物;
⑽煤:工业的粮食 石油:工业的血液
9、⑴挥发性酸:浓HCl、浓HNO3、H2CO3 吸水性酸:浓H2SO4 易分解的酸:H2CO3
⑵有毒的气体:CO 有毒的液体:CH3OH 有毒的固体:NaNO2 、Cu2(OH)2CO3、BaCO3CuSO4、白磷
⑶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但含碳量不同(生铁:2%~4.3%;钢:0.03%~2%)、机械性能不同
⑷ 空气成分及其所占体积分数:N2 78% O2 21% 稀有气体0.94% CO2 0.03% 其他气体0.03%
⑸常见的20种离子符号:H+、K+、Na+、NH4+、Ag+、Mg2+、Ca2+、Cu2+、Zn2+、Ba2+、Fe3+、Fe2+、Al3+、O2-、S2-、Cl-、OH-、NO3-、CO32-、SO42-
10、记住常见的一些有色物质:
黑色粉末:碳粉、铁粉、MnO2、CuO 黑色固体:Fe3O4
蓝色晶体:CuSO4•5H2O 蓝色固体(沉淀):Cu(OH)2
白色固体或粉末:MgO、P2O5、Mg(OH)2、无水CuSO4(溶液呈蓝色)
红色固体或粉末:Cu、Fe2O3 红褐色固体(沉淀):Fe(OH)3
紫黑色固体:KMnO4 淡黄色粉末:S 绿色固体:Cu2(OH)2CO3 紫红色溶液:KMnO4溶液
有色离子: Cu2+——蓝色 Fe3+——黄色 Fe2+——浅绿色
记住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定义并能进行判断
记住H2、O2、CO2的实验室制法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检验、验满方法、实验注意事项(中指P43)
记住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记住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指P6)
记住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的顺序
记住:溶液的酸碱性、PH与指示剂显色情况
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的溶液(例:NaHSO4);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例:Na2CO3)
掌握气体干燥方法及干燥剂的选用(中指P862⑴)
掌握常见离子、物质的鉴别方法(中指P48)
记住一些物质的俗名及主要成分
分类
物质名称
物质的俗称(俗名)
物质
主要成分
单质
硫
硫磺
大理石、石灰石、水垢
CaCO3
酸
氢氯酸
盐酸
碱
氢氧化钠
烧碱、火碱、苛性钠
食盐
NaCl
氢氧化钙
熟石灰、消石灰
食醋
CH3COOH
盐
碳酸钠
纯碱、苏打
天然气、沼气、瓦斯气
CH4
碳酸氢钠
小苏打
碱式碳酸铜
铜绿
碳酸氢铵
碳铵
氧化物
固体二氧化碳
干冰
氧化钙
生石灰
有机物
乙醇
酒精
点燃
11、要记住的一些化学反应:
点燃
点燃
【化合反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2H2+O2===2H2O 白磷自然 4P+5O2===2P2O5
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Fe3O4 镁在氧气中燃烧 2Mg+O2===2MgO
加热
通电
三氧化硫与水化合 SO3+H2O===H2SO4
加热
高温
【分解反应】:电解水 2H2O===2H2↑+O2↑ 铜绿受热 Cu2(OH)2CO3===2CuO+H2O+CO2↑
加热
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CaO+CO2↑ 碳铵受热 NH4HCO3===NH3↑+H2O+CO2↑
高温
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K2MnO4+MnO2+O2↑
高温
【置换反应】:碳和氧化铜反应 C+2CuO===2Cu+CO2↑ 氢气还原氧化铜 H2+CuO===Cu+H2O
碳和氧化铁反应 3C+2Fe2O3===4Fe+3CO2↑ 铁和盐酸反应 Fe+2HCl===FeCl2+H2↑
铝与硫酸反应 2Al+3H2SO4===Al2(SO4)3+3H2↑ 湿法炼铜 Fe+CuSO4===FeSO4+Cu
【复分解反应】: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工业上制取少量NaOH的反应 Na2CO3+ Ca(OH)2===CaCO3↓+2NaOH
灭火器原理 Na2CO3+2HCl===2NaCl+H2O+CO2↑ 盐酸除锈 6HCl+Fe2O3===2FeCl3+3H2O
硫酸除铁锈 3H2SO4+Fe2O3=== Fe2(SO4)3+3H2O
点燃
【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反应】:CO2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 Ca(OH)2===CaCO3↓+H2O
高温
用NaOH吸收CO2 CO2+2NaOH===Na2CO3+H2O 甲烷燃烧 CH4+2O2===CO2+2H2O
C6H12O6+6O2 6CO2+6H2O
缓慢氧化
6CO2+6H2O C6H12O6+6O2
光照
叶绿素
用NaOH吸收SO2 SO2+2NaOH===Na2SO3+H2O CO还原氧化铁 3CO+Fe2O3===2Fe+3CO2
12、物质推断时应注意理解的一些说法:
⑴混合物溶于水得无色溶液【说明】a.原混合物形成溶液后彼此不发生化学反应或能反应但不产生沉淀 b.原混合物中不含溶于水能形成有色溶液的物质(如CuSO4、FeCl3等)。
⑵混合物溶于水形成浑浊或产生沉淀【说明】a.原混合物本身就存在不溶于水的物质 b.原混合物溶于水彼此间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物质 c.两种情况均存在
⑶生成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该沉淀是AgCl或BaSO4
⑷沉淀加硝酸部分溶解【说明】沉淀至少有两种,一种是AgCl或BaSO4,另一种是能溶于稀硝酸的沉淀如Mg (OH)2、碳酸盐的沉淀等
⑸生成蓝色沉淀【说明】沉淀是Cu (OH)2; 生成红褐色沉淀【说明】沉淀是Fe (OH)3
溶液呈蓝色【说明】溶液中含有Cu2+; 溶液呈黄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3+
溶液呈浅绿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2+
⑹混合气体能使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原混合气体中含有水气
混合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原混合气体含有二氧化碳
特别注意:当HCl气体和CO2共存时,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⑺某物质加酸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说明】原物质中含有CO32-
13、除杂题的思路和方法:
除杂(又称提纯)总的要求是:步骤简单、操作简便;除杂务尽、杜绝新患;主要物质、不得有减。最终只要得到所需的纯物质即可,不必考虑杂质是否恢复为原来的存在状态。
基本思路:使杂质转化为沉淀或气体等易于分离的物质,或转化为被提纯物质
常用方法:(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
【加热法】当杂质受热易分解,被提纯物质热稳定性较好时用此法
例:CuO【Cu2(OH)2CO3】 KCl【KClO3】 CaO【CaCO3】
【溶解过滤法】a.当被提纯物质和杂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差异较大,可以用水溶
例:NaCl【CaCO3】 Ba(NO3)2【BaSO4】 KCl【MnO2】
b.当杂质为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而被提纯物质不溶于酸时,用酸溶
例:Cu【CuO】 Ag【Zn】 BaSO4【BaCO3】 AgCl【Cu(OH)2】
【转化法】将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物质
例:NaCl【Na2CO3】 CO2【CO】(通过灼热的CuO) CO【CO2】(通过NaOH溶液、浓H2SO4)
【沉淀法】两种物质均为可溶时,可考虑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
例:NaNO3【MgSO4】 KNO3【Ba(OH)2】 NaCl【CuSO4】
【置换法】当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所含酸根离子相同,金属离子不同时可考虑此法(K、Ca、Na、Ba除外)
例:Cu(NO3)2【AgNO3】 FeCl2【CuCl2】 ZnSO4【FeSO4】
【洗气法】当气体混合物中杂质气体可被某物质吸收,而被提纯气体不与该物质反应时可考虑此法
例:CO【CO2】(通过NaOH溶液、浓H2SO4) H2【H2O】(浓硫酸)
另外,除杂时为防止新的杂质或杂质离子的引入,还应注意选择恰当的除杂试剂
a.当杂质一被提纯物质所含阳离子相同,阴离子不同时,所加试剂所含阴离子一般与被提纯物所含的阴离子相同。 例:Na2SO4【Na2CO3】 加稀H2SO4 NaCl【Na2CO3】 加稀HCl或CaCL2
b.当杂质一被提纯物质所含阴离子相同,阳离子不同时,所加试剂所含阳离子一般与被提纯物所含的阳离子相同。 例:NaOH【Ba(OH)2】 加Na2SO4 NaCl【CaCl2】 加Na2CO3
要注意:以上方法并不一一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的,故解这类题时应综合考虑。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