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密度与物质鉴定”教学设计
茶园中学 刘建勋
【教学内容】密度与物质鉴别 【课次】11章-5节-2课时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法、观察法、比较法、直观教学法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密度公式ρ= m/v计算物质的密度,进行物质鉴别;
2.知道判定物质是否空心的有三种方法:“比较密度法”“比较质量法”“比较体积法”,并能运用每种方法进行计算并作出判定。
3.晓得求空心物质空心部分的体积用“比较体积法”较为简单,并能运用“比较体积法”求空心部分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或生的初读感知,教师设疑,引领学生经历“感知、分析、解决问题,得出解题经验”的过程,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课堂中体验密度与物质鉴别的方法过程,感受“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重点】
知道判定物质是空心还是实心的有三种方法:“比较密度法”“比较质量法”“比较体积法”; 晓得求空心物质空心部分的体积用“比较体积法”较为简单。
【教学难点】
了解求空心物质空心部分的体积时,在用“比较密度法”“比较质量法”“比较体积法”这三种方法中为什么用“比较体积法”较为简单。
【教学准备】教案、导学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同学们,我们从本册教材的十一章第五节——“密度与社会生活”的学习中,了解了密度与工业、农业、军事、科技等社会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知道了用密度知识可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比如:火焰上方的纸风车为什么会转动,两只同样大小的气球分别放置于火炉旁和冰箱里为什么大小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还初步学习了密度与物质鉴别,三个方面的知识。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究“密度与物质鉴定”(板书课题)有关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呢?让我们齐读“知识目标” 吧!(出示课件)
二、新课(问题探究)
(一)自主学习
同学们,回到导学案中“知识目标”里看一看,我们要达成的第1个目标是什么?(齐读)(1.能根据密度公式ρ= m/v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可以进行物质鉴别(板书);“只要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就可以进行物质鉴定”,是不是这样的呢,请看:自主学习(出示课件)。
1、(读)有一枚第十一届亚运会纪念币,它的质量为16.1g,体积为1.8,试求制成这枚纪念币的金属密度,它是何种金属做的?
2、学生思考:题目中已知的两个物理量是什么?(请在导学案中填上啊) 、 。要求的物理量是 ,并且还要对纪念币进行物质鉴定。当我们根据公式: 计算出密度后,此题还没有做完呢,接下来还要用计算出的 对纪念币进行 。
3、练:你自认为能解决此题了吗?让我们一起共同在大屏幕上解决此题吧!主要注意解题格式(出示课件)
4、小结:此题告诉我们:用质量比体积计算出物质密度,可以对物质进行鉴别。同时此题让我们感受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幻灯+黑板)
(二)探究一
同学们,回到导学案中“知识目标”里读一读我们要达成的第2个学习目标是什么?(齐读)(2.判定物质是否空心的方法有三种(板书):“比较密度法”“比较质量法”“比较体积法” )
下面,我们来共同探究探究是不是有三种呢?我们来共同学习探究一(出示课件)
1、(齐读)一个铁球,它的体积是500,质量是3千克,问是否是空心的?(已知ρ铁= 7.8克/)
2、(设疑)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看着导学案回答,题目给出了哪些已知量?(V=500,M=3kg=3000g,ρ=7.9g/)三个物理量都已知了,那怎么来判断该球是否空心呢?这恐怕要分析这三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请看着题目说,体积是 ,质量是 ,有了“体积”和“质量”这两个物理量,我们就用 比上 就可以计算出球的平均 了,想一想,如果计算出的球的密度刚好等于(7.9g/),说明了此球 空心的,计算出的球的密度如果小于(7.9g/),说明了此球 空心的。
3、(心得)通过刚才的理解,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用质量比体积可以得到球的平均密度,如果球的平均密度〈,判定该球是空心的,这种方法叫做“比较密度法”。(板书)
4、练:你能用“比较密度法”判断此球是否空心吗?在导学案中用这一方法解决一下。
5、主导:完成了吗?看一下你们是这样做的吗?(出示课件)
判定物质是否空心,除了可以用质量比体积求出密度的“比较密度法”来进行判定外,还有另外的比较方法吗?怎样用另外的比较方法来进行判定呢?
6、下面,老师提出要求,请你们以小组按照刚才的心得很快讨论出:a、另外还有些什么比较方法可以判定物质是否空心?b、怎样用每种方法来判定物质是否空心?(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教师巡辅)(时间1分钟)
都有结果了吗?抽生1、生2汇报。(有板书)
7、你们自认为能用另外两种比较方法解决探究一吗?请完成在导学案中。
小结:判定物质是否空心,有三种方法: “比较密度法”“比较质量法”“比较体积法”(板书)。(齐读)
(三)探究二
追问:如果此题再追问“若此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有多大?”,又该怎么解决呢?请看老师用刚才的每种方法接着往下进行的解答。(出示课件)
不难看出,求空心部分的体积也有不同方法,但最好选择“比较体积法”较为简单,节约时间。
我们齐读一下下面的“解题心得归纳”。
心得归纳: 判定物质是否空心,有三种方法:“比较密度法”“比较质量法”“比较体积法”.但如果题目还要求出空心部分的体积,则用“比较体积法”更简便些.
四、当堂训练
下面就有一个“求空心部分体积”的题目,相信你能选择高效的方法迅速地干掉它。请你们完成导学案中的当堂训练吧!(出示课件)
当堂训练:一个铝球,它的体积是500 ,质量是540克,问是否是实心的?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份的体积是多大?(已知ρ铝= 2.7克/ )
铝的体积是200,空心部分的体积是300 ,你解答正确了吗?
五、达标拓展
[一]请同学们快速做一做导学案中“达标拓展”题,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就跳过做下面的题。
(一)基础过关训练。
1.根据密度公式ρ=m/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物体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同时与体积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
2、一个铅球用了多年,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三者都没改变
3、一只能装下1千克水的瓶子,能装下1千克( )
A、酒精 B、汽油 C、柴油 D、硫酸
4.根据生活经验,按密度从大到小排列下列物体:牛奶、白酒、水。_______。
5.从“人在水中欲浮欲沉”可知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 _____(填“相近”或“相差很大”)。
6.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3:2,体积之比2:3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___,若把甲物体截去1/2、乙物体截去1/3则剩下的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___。
(二)能力提高
1.某钢瓶中氧气的密度为6千克/,一次气焊用去其中的1/3,则剩余氧气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
2、用质量相同的铝和铜制成体积相同的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球不可能是实心的
B、铝球是实心的,铜球可能是实心的
C、铜球是实心的,铝球一定是实心的
D、铝球和铜球都是实心的
[二]做好了吗?定正一下。
谢谢同学们的合作,孩子们:辛苦了!请转过身去向听课的老师们道一声:谢谢老师,您们辛苦了!
附:
【板书设计】:
密度与物质鉴定
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1. 计算出物质密度,可以进行物质鉴别。
2. 判定物质是否空心的方法有三种:
“比较密度法”“比较质量法”“比较体积法”
3. 计算空心部分的体积用:比较体积法
2012.10.1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