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
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探究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和。
教
学
分
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来认识和体验学习的。为更好的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教学中,通过游戏“猜角度数”让学生产生质疑,然后通过让学生计算熟知的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进而向学生提出 “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不乱大小、形状他们的内角和都180°?”激发学生动手的欲望,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验、讨论、交流的方式,通过“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进行操作验证,并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三角形内角和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进一步学习其它几何知识的基础,因此,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
学
目
标
1、通过测量、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动探究、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能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并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点
探索并验证所有三角形的内角之和都是180°。
教学
难点
让学生亲身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探究、发现和应用的全过程。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1、猜角度数游戏:学生任意画出一个三角形,报出其中两个角的度数,教师快速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2、生质疑,师引出课题。
3、师板书课题。
1学生任意画三角形,并量出三个角的度数。
2、生报其中2个角的度数,师迅速答第三个角的度数。
3、学生齐读课题。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测、度量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熟练用量角器量角这一技能;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形成猜想,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莫定基础。
动
手
操
作
探
究
新
知
一、猜想
1、认识三角形的内角。
2、学生指三角形中的3个内角,并标出它的3个角。
3、猜想:三角形内角和到底是不是180°呢?口说无凭,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吧。
二、验证
(一)、探究直角三角形内角和
1、出示一副直角三角板中的一个,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每个角的度数。
2、提问:他们的内角和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出示另一块三角板。
提问: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
4、提问:从刚才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二)、研究一般三角形内角和
1、猜一猜
我们刚才探究的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那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呢?它们的内角和是不是也是180°?
2、操作、验证一般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提问:你有什么办法验证?
(1)、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a、小组测量计算。
b、小组汇报结果。
(2)、继续探究。
a、撕拼法
师展示。
b、折拼法
师讲解折拼方法边展示。
(3)、质疑:为什么我们刚才通过测量计算的方法得不到一个统一的结果呢?
(4)、其他探究方法。
1、生试着解释。
2、生指三角形3个内角,并标角。
3、生猜想。
1、同桌互相指直角三角板中的三个内角,说各个角的度数。
(指名学生回答90°、30°、60°)
2、生回答90°+30°+60°=180°
3、生回答 90°+45°+45°=180°
4、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生1:是180°。
生2:不一定。
……
生: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量出来,再用加法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四人小组合作,测量计算。
生:180°、182°、179°……
学生上台展示
学生上台折拼。
学生:测量中存在误差。
4°
这个环节是一个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利用测量计算的方法小组合作,量出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左右,激发学生利用撕拼、折拼的方法验证,教师再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想
象,使学生更确信猜想的合理性。另外,学生在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这一过程,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的能力。
巩
固
新
知
1、猜度数游戏。
(1)、师生游戏。
(2)、生生游戏。
2、求出下面三角形各角的度数。
(1)我三边相等。
(2)我是等腰三角形,我的顶角是96°。
(3)我有一个锐角是40°。
3、拓展题。
你能利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求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吗?你发现了什么?
1、师生游戏。
2、生生游戏。
生说度数,并说出计算方法。
小组交流、思考。
求未知角的度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内角和。
拓展应用,对数学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进一步去研究拓展性的问题,体现“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教学理念。
全课
总结
1、这节课,你觉得你们小组合作的怎么样?
2、你学到了些什么?
3、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谈感受。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注重了基本概念的教学。在认识了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后,我让学生标出自己手中的三角形的内角,一方面让学生充分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另一方面为后面学生在用撕、拼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做好准备,不至于在拼时把角放错位置。
2、让学生经历了探究过程。在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时,我先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入手,由于角的特殊性,学生们通过计算,得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此我顺势提问那其他三角形呢?我直接把问题抛给学生,你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你们怎么知道的?能自己证明么?这样学生从被动学习者的角色,立刻转入主动学习者的角色之中。这样既能使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又能使学生激发兴趣,提高积极性。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讨论,利用提前准备的材料,把三角形三个内角撕开,再拼到一起,组成一个平角,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还有学生想到了折叠法,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难,当有的学生想到这种方法,但折叠时拼的不是很好,我就利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学生折的更完美一些,让三个内角的三条边拼在一起。学生又开始了验证,找到了每条边的中点,沿中点折叠就能拼成一个很完美的平角。在探索、操作中学生找到了验证的方法,经历了知识形成过程,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方法。
4、练习设计层次性强。在练习中既有求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基本练习,还有根据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求两个角或三个角的变式练习,另外我还进行了拓展练习,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推理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5、注重了学生的评价。我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课上设立了与本节课相关的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在课上我及时捕捉学生精彩表现,给予肯定与表扬。
不足之处:
1、 在课的设计之初是由直角的三角形导入,让学生计算之后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又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得出三角形在180°左右,然后学生用撕一撕、折一折之后探索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时,我忘记强调了测量计算中存在着误差,但在上课时忽视了这一环节,使这节课不致完美。
2、在教学过程中,细节的设计还要精心安排。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更加精心的准备每一节课,为学生上出更精彩的课,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