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平行和相交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483291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行和相交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平行和相交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平行和相交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平行和相交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平行和相交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平行和相交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941页。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创造一组平行线,能借助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2.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空间观念。3.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过程一、 认识平行与相交1. 游戏激趣,引入新课。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大家手里都有两根小棒,如果我们把这两根小棒看成是两条直线,那么,请你摆一摆,看看这两条直线会存在怎样的位

2、置关系呢?请同桌两人合作摆一摆,并把它们的位置关系画下来。学生同桌合作,边摆边画。教师把学生所画的位置关系画到黑板上。预设如下几种情况:设计意图: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让学生用小棒代替两条直线,摆一摆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使抽象的认识具体化了。教师把学生的摆法全部罗列出来,为后面的分类感知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2. 分类感知,初步认识平行与相交。谈话:我们摆出了这么多种位置关系,同学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请你说出理由。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有:根据两根小棒是否靠在一起分类,把(1)、(3)、(5)、(6)、(7)分为一类;(2)和(4)分为一类。根据两根小棒所摆成的图形

3、来分类,把(1)、(5)分为一类,两根小棒组成了几个角;(2)、(4)分为一类,两根小棒不靠在一起;(3)、(6)、(7)分为一类,两根小棒都形成了一个角。根据两根小棒代替的是直线,直线是可以延长的,把(1)、(2)、(3)、(5)、(6)、(7)分为一类,它们延长之后是交叉在一起的;(4)分为一类,它们延长之后是不会交叉在一起的。学生交流各自的分法,对出现的不同分法暂时不予评价。反思:刚才我们说把两根小棒看作两条直线,也就是每个图中的两条线都应看作是直线。直线有什么特点?提问:如果把每个图中的两条直线都向两端无限延长,结果会怎样?(把图中的直线两端延长)追问:现在再让你来分类,你会怎样分?(

4、分为两类,一类是相交,另一类是不相交。)小结:像图(1)、(2)、(3)、(5)、(6)、(7)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称它们是两条相交的直线。像图(4)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称它们是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板书:不相交)像这样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板书: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提问:那么你能说一说,谁是谁的平行线吗?(教师给两条直线写上字母:a和b)指名说一说,再同桌互相说一说。设计意图: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观察、探索、想象、归纳等活动对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点在数学教学领域已经达成了共识。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

5、生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来理解相交与平行的概念。先要求学生自主给它们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发现,因为小棒代替的是直线,而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因此,把这些直线都延长以后,它们的位置关系实际上只有两种,一种是相交,另一种是不相交,并由此引出“平行”的概念。这样,引导学生把自己在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纷繁的位置关系进行归类,有利于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理解平行与相交的本质区别。3 联系生活,找出实例。出示以下5幅图:运动场跑道、高压电线架、黑板、秋千、五线谱。谈话:你能从这些图中找到相交或者相互平行的例子吗?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再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

6、,注意及时评价,并捕捉有效的资源。例如:学生说到五线谱上的平行线时,提问:谁能具体说一说,在五线谱中,哪条直线和哪条直线互相平行啊?(学生说说)追问:那一组平行线应该有几条呢?(可以是两条,也可以是三条、四条、五条等。)再问:一条直线行不行?(不行)小结:对,平行指的是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如果只有一条,就谈不上位置关系了。因此,一组平行线至少要有两条。提问:那同学们能从生活中找到一些平行与相交的例子吗?(学生找到后说一说,教师注意让学生一起说一说,谁是谁的平行线。)设计意图: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现实生活是学生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因此,教师给学生

7、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材料,帮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相交与平行的例子,并利用这些生活实例获得对平行线的初步认识,让学生更好地建构平行的概念。4 自主探究,认识“在同一平面内”。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框架图(如右图)。谈话:刚才同学们在生活中找到很多平行和相交的例子,那我们现在看一下这个长方体,请你判断一下,a和b是什么关系?a和d是什么关系?提问:那a和e又是什么关系呢?学生在这里会出现不同的意见:有的学生会认为它们相交,有的学生会认为它们平行,有的学生感觉到它们既不相交,又不平行,但不知道原因,等等。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这两条直线有点奇怪,不相交,但是也不平行,那这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以小

8、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体模型,仔细观察,互相讨论,想想这是为什么呢?组织学生先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a和e在不同平面上,所以它们既不相交,也不平行。小结:我们今天研究的都是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就一定平行,也就是说,在“同一平面内”(教师用彩色粉笔板书)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到中学还要继续研究。下面我们一起把这句话一起读一读。提问:那你还能在模型上找到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例子吗?指给小组里的同学看看。(小组里指一指,说一说)设计意图:理解平行的概念,关键有两点,一是“在同一平面内”,二是“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关于“在同一

9、平面内”的认识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若是在课的开始就进行教学,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在同一平面内”的含义。在学生初步感知“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后,教师用了一个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讨论:“a和e所在的直线是什么关系”,学生发现用原有的知识无法解释这里的问题,a和e所在的直线既不是相交的,也不是平行的,产生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通过小组观察、讨论、探究,发现了问题所在:这两条直线不在同一个平面内,因此导致了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结果。这样,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初步建立了“同一平面”的表象,加深了对平行这一概念的理解。5 练习。(1)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说说下面哪几组中的

10、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并说说理由。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师生共同评价。(2)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用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指指说说。(3)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下面每组线段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各有几组平行的线段?先让学生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全班交流。二、 学画平行线1 自主动手,学画平行线。谈话:今天我们认识了平行与相交,也认识了平行线,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想办法来画一组平行线,好吗?(学生自己动手画)学生画图后,组织交流各自的画法。学生可能有的画法:利用方格纸来画;利用数学本子上的横线来画;利用直尺的两边来画;利用垫板的左右两边来画(对于学生中正确的画法,教师给予充分肯定)谈话

11、: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那你能画出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吗?出示“试一试”。学生独立尝试画图(此时,学生发现用刚才的方法很难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启发: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40页的内容,看看茄子老师是如何教大家的。学生自学,试着画一画。小结:你能说一说画已知直线平行线的方法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一画,二靠,三移,四画)。谈话:想办法检验一下,这样画出来的直线是原来直线的平行线吗?(学生讨论后,组织交流)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来创造一组平行线,当用不同的工具画出平行线以后,再让学生进行交流,并相互补充,取长补短。这样,就使学生的个体经验在交流与共享中得以丰富,思路在碰撞与沟通中得以融合,空间观念在自己描述和听取他人描述的过程中得到发展。2 练习。(1) 做“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题目。谈话:请你画一画,画好后与同桌交流。(2) 做“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题目。提问:你能在平移前后的图形中找到几组互相平行的线段吗?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并引导学生体会一条线段平移后,总是和原来的线段互相平行。三、 总结全课(略)提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什么内容?平面上的两条直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谈话:什么是平行?请大家再完整地看看数学书上的内容,如果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