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数学组分层教学的尝试孙艺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同样的教学内容,一部分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且能举一反三了,还有一部分学生完全不会,出现好的学生感觉课堂没有挑战性,也没有成就感;而学困生则感觉在“高手如林”的班级中没有自己施展的舞台,也不敢有所表现,产生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上课不愿意回答问题,作业不会做,时间一长学习的积极性逐渐丧失,最终导致了差生“晕车”优生“陪读”的两级分化现象。这时教师应该照顾哪部分学生呢?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呢?所以准确把握学生现状,合理划分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备课、设计作业、设计测试、开展针对性评价,是搞好数学教学首先必须要做的。1、
2、研究学情,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层只有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在教学中老师才能有得放矢。首先做的事情就是从各方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将学生分成成绩优秀层(a层)、成绩中等层(b层)和学困层(c层),并激励学生制定自己的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2、备课分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分清学生层次后,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目标的制定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能够刺激学生的成功欲望。3、分
3、层训练,分层辅导,巩固分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要学有所获,教师要深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分层训练是核心环节。在作业的设计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学生选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要先完成基础作业,从而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A水平 这一水平的练习是基本练习,要求每一位学生均要掌握。B水平 高于A水平,有一定的综合性,强调知识的联系,解题要有一定的技巧,要求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一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别人的帮助下逐步掌握。C 水平 这也是更高水平的练习,练习题的综合性更强,应用能力要求更高,准确度也更大,这可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力求
4、解决,一部分程度较高的学生要求掌握。教学中,辅导是学生牢固掌握和巩固基础知识的重要环节。除课堂上给学生的辅导外,课下我主要采用两种辅导形式:1)利用早读、午自修和带“ 研究生”式的方式由我对c层的学生进行辅导,主要是基础知识的查漏补缺,巩固练习,更深层次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小组内对口扶贫。即a层的学生辅导b层的学生,b层的学生辅导c层的学生。对于都不能解决的问题,采用组外交流和请老师辅导形式。这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效果很好。4、分层测试,分层评价,提高分层教学的激励机制 随堂小测验是检验一个学生一段时间学习情况的最有效的手段。而测验中,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
5、制中,我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分基础题和选做题,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80分,基础题要求全做,而20分的选做题则是a层和b层的学生完成,对于a层的学生专设附加题一道10分,对于各个层次若在完成本层次的基础上也完成了部分高一层次题,则该部分得分加倍。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就有了上进心和奋斗目标。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同学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我的做法是:采用个体和小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个体的评价是:对c层常表扬,不断发现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哪怕是考试进步一分,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制评价,经常性的鼓励加“警告”。 而对a层的学生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小组的评价采用记分制。总之,通过这两种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兴趣等多方面积极因素,加强学生间的团结互助,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以上是我们七年级数学组对分层教学的做法,不促之处请各位老师赐教。